风险评价和风险降低在电梯检验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1
/ 2

风险评价和风险降低在电梯检验中的应用

德吉卓玛 1 拉巴次仁 2 洛桑格列 2

西藏日喀则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 8570001 西藏自治区特种设备检测所 西藏拉萨 8500002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规模的快速增长,以及土地资源的不断缩减,高层建筑数量不断增加,同时也推动了电梯的广泛应用,作为高层建筑必不可少的设备应用,电梯的安全问题也受到广泛的关注,因此为了确保电梯应用的安全性,相关人员需要对电梯进行定期检验,并对电梯进行相关的风险评价,使其有效降低及有效消除。本文就电梯风险评价的方法进行分析,并对电梯风险降低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电梯风险评价;风险因素;电梯检验

一、电梯风险评价方法分析

(一)比较风险评价方法

在电梯检验中,通常采用的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概率评价方法、指数评价方法和定性评价方法。

在上述三种评价方式中,概率评价方法主要针对整个系统的子系统或零部件发生事故的概率进行数值求取。此评价方法具有思路清晰、系统架构简单的特点,同时基于相同元件的基础数据,能够相互借鉴,但同时由于存在人员失误概率,使评价的准确性大幅度降低,对此评价方法的应用造成一定程度的制约。随着模糊概率理论的发展和引入,进一步克服了此评价方法中存在的缺陷。

指数评价方法主要针对出现工艺装置中存在的潜在安全隐患和危险,如客观评介爆炸及火灾等危险因素。此评价方法通常适用于评价生产和存储危险物品的工艺流程,另外在实际的应用时,通过获取相关图表参数进行评价,所获取参数位相对较为宽泛,因此具有一定的宏观性[1]

对生产系统的设备、工艺、环境、管理、人员等方面的情况,根据判断能力及经验进行定性的评价方式即为定性评价方法。此评价方法具有操作性强、简单等特点,并且评价过程和结果能够直观呈现,在各类安全管理工作中此得到广泛应用。其缺点主要体现在设计评价表格具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对评价者工作经验过度依赖,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同时在系统危险性的深度描述方面存在不足。

(二)评价方法选择

根据目前电梯安全管理要求,电梯检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根据相关条例规定,对设备进行定期检验。电梯的法定检验需要每年进行一次,由相关检验机构出具法定检验报告,并需要保存四年,对初次检验报告应长期进行保存。通过对历年电梯检验报告的分析,可以对电梯关键部件的安全状况 变化过程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并进一步评价使用单位对电梯相关法规的遵守情况。

通常电梯需要按照每十五天一次进行维护保养,并根据相关规定,对维保单位的维保记录进行保有环保,保存时间为两个周期。通过维保记录可以分析电梯各部件的变化状况及技术状况等,并根据部件更换情况,对其他相关部件的使用寿命进行推测。

相关行政监守部门需要对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状况加强检测,并对其遵守相关规定的情况进行判定。监察过程中主要对使用单位的人员持证上岗情况、安全规章制度建立与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如针对公共服务性质的单位,还应对其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情况等进行考核[2]

二、合理划分电梯风险类别

目前按照电梯风险的发生几率及严重程度,可将其划分为以下类别和等级:第一类风险属于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使风险有效降低;第二类风险可对社会价值及具体解决方案进行充分考虑后,再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保护;第三类风险则无需釆取任何保护措施。

根据风险分值作为风险类别划分的基准,其中第一类风险属于风险分值最高的,其分值应在160以上。

三、电梯风险降低的有效措施

通过对电梯进行风险评价,能够更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有效降低既定风险,并有效降低部分无法承受及不可控的风险,并将其控制在可承载及控范围内。在实际电梯检验工作中,需要详细评价电梯各系统及各环节的风险,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同时应重复性使用风险评价,使风险控制效益不断提高,使风险控制能够呈现出跌宕式降低[3]

根据现行电梯检验相关规章制度,对电梯进行检验时,需要对系统的安全性予以保障,针对规章制度中存在的不完善的部分,应通过合理的补充措施,进一步使风险系数得到有效降低,尽可能地减少风险发生几率,使电梯安全等级和效果提高。因此在电梯使用单位进行监护文件签订时,需要对相应的监护方案予以制定,结合方案对电梯进行风险评价,使其作用和效果得以充分发挥。

在风险降低相关措施实施过程中,可对以下方法加以运用:

根据电梯的检测数据以及具体运行情况,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电梯中各系统,及时更换已损坏的部件;尽可能的采取隐蔽的方式,能够充分隐藏电梯中各个部件存在的危险因素,使危险发生几率降低,并尽可能缩短危险发生时间;在电梯系统中对相应的保护装置及安全防护装置进行设置;相关检验人员应加强系统化的培训,使其能够对必要的风险降低技能予以掌握,并能够使防护装置的维护作用有效发挥;确保各种保护措施能够合理应用,使其保护效用得以充分发挥,同时使其适用性增强。

如采取上述措施仍无法使电梯中存在的风险有效降低,并且风险超出了可承受范围,则应及时对风险进行全面记录,并通知用户系统,充分了解风险类别,后,对相应的风险评价文件进行编制,并有利于具体风险降低方案的制定,对风险降低方式进行合理选择[4]。另外在进行风险降低措施实施过程中,应对电梯各部件进行及时更换,确保防护措规范化、合理化,使风险能够有效降低至可承受的范围内。

在风险降低措施实施时,还可以采取间接方式,使风险发生几率,尽可能的降低,主要包括针对各项制度、有效保障方式和手段加强监督和应用,并具体的风险评价文件进行制定,有利于进一步有效降低电梯风险。

结束语:在电梯使用过程中,风险评价的应用应根据风险类别划分的实际情况,对各类风险评价方式进行合理应用,使风险得以有效降低,并使电梯检验结果的精确性提高,使电梯使用中存在的风险有效消队。

参考文献:

[1]任晓峰. 大样本检验数据对电梯风险评估的应用[J].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 2018, 000(007):22-24,28.

[2]宋广琳.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在电梯检验中的应用[J]. 科学与财富, 2018, 000(022):210.

[3]谢星. 基于模糊评价法的电梯安全检验与风险评估[D]. 2018.

[4]陈本瑶. 风险评价和风险降低在电梯检验中的应用研究[D]. 浙江工业大学,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