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脑梗死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2
/ 2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脑梗死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曾海燕

衡阳县中医医院 湖南衡阳 421200

【摘要】目的 浅析脑梗死护理中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是96例在本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都是2019年8月至2020年5月入院,以系统抽样法为基准进行分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8例,分别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和常规康复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 干预组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上肢和下肢运动功能,提升日常自理能力,临床中值得普及应用。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脑梗死;运动功能

脑梗死是有着极高致残率的疾病,相关调查发现,在所有患者中仅有10%经过治疗能恢复到患病前的身体功能水平,超过50%的患者会留下认知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等后遗症,进而降低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给家庭带来更多负担[1]。本院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到临床中,为了进一步掌握其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入本次研究的96个病例均是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入院时间为2019年8月-2020年5月,分组基准为系统抽样法,随机分成各48例的两组。干预组年龄43-78(60.78±5.12)岁,其中23例女患、25例男患。对照组年龄45-78(60.37±5.59)岁,其中24例女患、26例男患。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没有明显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不成立。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康复指导,即病情稳定,到了恢复期再逐渐指导患者展开康复锻炼,包括站立、行走、语言等。而干预组患者在病发后积极展开早期康复护理,内容如下:

1.2.1 体位护理:早期进行良肢摆放能避免伸肌、屈肌痉挛,最佳体位为侧卧位,患侧在上时,患侧上肢伸直置于软垫上,下肢呈脚踏状,在膝下放置软垫;健侧在上,健侧上肢自然置于胸前、下肢呈脚踏状,患侧上肢伸直平放在床上。如果选择平卧体位要自然伸展上肢,肩部前挺,将软垫放在双腿下方。还要帮助患者定时调整体位,避免局部长时间受压,诱发压疮、关节痉挛。

1.2.2 运动康复护理:在卧床期间积极展开被动肢体运动,帮助患者活动大关节、小关节;还要对肢体进行按摩,放松肌肉。根据患者康复情况,逐渐指导患者进行主动运动,包括屈曲、伸展、旋转关节等,再过渡到床边坐立、辅助站立及行走等训练,逐渐开展穿衣、吃饭、如厕、洗漱等生活能力训练[2]

1.2.3 语言康复护理:如果患者存在语言障碍,要做好康复计划,针对轻症患者,尽早鼓励其做噘嘴、张口、鼓腮等动作,锻炼口腔肌肉,促进肌肉功能恢复;如果患者情况严重,还要指导其进行发音练习。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在护理前、护理后均进行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评估,①肢体运动功能评估标准:以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为工具,项目包括疼痛、关节活动度、感觉、平衡、上肢和下肢运动等,满分100分,肢体运动功能越强得分越高。②生活自理能力评估标准: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量表(ADL)为工具,项目包括行走、如厕、进食、洗漱、穿衣等,满分100分,生活自理能力强得分高。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用SPSS21.0软件处理,定量资料用(5f5c78dc9ddfb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 ±s)描述,检验值用t检验,P<0.05时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康复护理前,每组患者的FMA评分和ADL评分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不成立。康复护理后,所有患者的两项评分均明显提高,其中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见表1

1 比较96例脑梗死患者护理前后FMA和ADL评分(5f5c78dc9ddfb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 ±s,分)

分组

例数

FMA评分

ADL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干预组

48

32.92±3.15

55.17±6.58

43.25±3.46

75.36±5.59

对照组

48

33.04±3.46

43.61±5.17

43.69±3.78

61.08±5.24

t

0.178

9.571

0.595

12.912

P

0.859

0.000

0.553

0.000

3 讨论

脑梗死的病发因素较为复杂,包括非心源性因素,如败血症、肺部感染等,以及心源性因素,包括二尖瓣脱垂、心房黏液瘤、心肌梗死、慢性心房颤动等。多数患者在病情急性发作后,会有肢体麻木、偏瘫、失读等表现,还可伴随颅内压升高,严重损伤神经功能。由于中枢神经细胞功能、结构可塑性强,通过合理刺激,能让受损的神经元再生,形成新的神经细胞轴突,最大程度恢复神经功能。一般3个月内是神经重塑的黄金时间,在此阶段通过康复训练,能提升相应支配区大脑皮质活动能力,形成正常的运动和神经回路,提升运动能力,减轻或避免留下严重后遗症。所以说,早期康复护理意义重大[3]

所谓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是以康复为目标,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减轻各种功能障碍,降低残疾发生率。在本次研究中,运用早期康复护理的48例干预组患者,和运用常规康复指导的48例对照组患者相比较,有着更高的FMA评分和ADL评分,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由此说明,早期康复护理能提升患者康复效果,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自理能力。究其原因,早期康复护理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立即展开,通过良肢摆放,帮助改善肌肉功能,避免发生痉挛情况,同时定时更换体位还有助于减少压疮。另外,在我卧床期间积极展开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对提升肢体运动功、缩短卧床时间均有着积极作用,能让患者更快过渡到床边活动,提升肢体运动能力,改善生活自理能力[4]。如果患者同时存在语言功能障碍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能促进语言功能恢复,避免发生失语症。

总而言之,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上肢和下肢运动功能,提升日常自理能力,临床中值得普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治娜, 安媚, 吴燕燕,等. 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急性脑梗塞后抑郁患者语言、肢体及心境康复中的应用[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8, v.45(4):171-174.

[2]王春苗.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 26(z1):311-312.

[3]谢静. 奥塔戈运动训练联合萧氏双C护理模式在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9, 22(11):1364-1368+1371.

[4]李莉, 姚春莺, 姜亦伦. 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河北医药, 2019, 41(9):1438-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