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思,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作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2
/ 2

且行且思,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作业

朱彤彤

芜湖市罗家闸小学

摘 要:该文章通过作者大量的实践反思,呈现道德与法治作业的必要性、多样性,以及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作业的实效性和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

关于作业,《辞海》解释为“为完成生产、学习等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对于道德与法治这样一门综合课程需不需要有作业呢?设计什么样的作业?如何进行作业指导?

一、实践反思,感悟道德与法治作业的必要性

先请看笔者的两次教学经历。人教版统编《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风儿轻轻吹》中“风儿能帮我们”的教学。

A班:

师:风儿能帮我们做什么?

生:风儿能带来清凉、加快航速、吹干衣服、风力发电。

师:这些都是课本上的图片。生产生活中,风儿还能帮人们做什么呢?课前布置了大家思考和查找资料,谁来说说?

生:……(忘记了)

师(无奈):请大家看看老师制作的课件吧。

……教学勉强进行,教师牵引着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B

师:风儿能帮我们做什么?课前布置了大家思考和查找资料,谁来说说?

生:我带来了图片。

生:我带来了资料。

师:别着急,我们举手抢答。我说“开始”,谁最先举手老师就请谁来说。

生:风儿吹动果实,传播花粉有助于果树结果。

生:风儿能帮蒲公英传播种子。

生:风儿能使烧烤熟得更快。

生:有了风儿,我和家人才能一起放风筝。

生:因为有了风,降落伞能安全着陆。……

师:同学们说得可真好,风儿的作用——

生齐:真大啊!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同样的教学目标,一样的教学设计,相似的教学环节,却有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这是为什么呢?显而易见,A班学生事先没有认真完成查找风儿作用的作业,无话可说;而B班学生有了课前的准备,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轻松愉悦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二、精心设计,关注道德与法治作业的多样性

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道德与法治作业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搜集类作业

道德与法治课的课程资源丰富多彩,文本资源、音像资源、网络资源、社会资源等,都有助于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同时也给家庭作业的设计提供更开放的空间。如《团团圆圆过中秋》里“秋天还有哪些节日”,网络丰富的资源如“赶秋节”“望果节”,图文并茂,让老师和学生一同成长。更重要的是,学生们有了搜集类作业的基础,课堂上,他们就是小老师,他们就是参与者,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人。

2、调查类作业

引导学生从家庭、社区、媒体等渠道采集资料,对于发展儿童的探究情趣,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都是很有益处的,也体现了课标精神:有弹性地吸纳鲜活的社会生活事件;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

在开展调查之前,教师可以提供一张调查表,列示若干调查内容,让学生填写;学生有了一定的调查经验之后,可以提示学生自己制订调查计划,写明调查的目的、对象、地点、要点和注意事项后再去调查。如:调查自己名字的由来,从而体会“家人的爱”;调查学校附近菜场边小河变脏的原因,对《小水滴的诉说》产生深度思考。

3、行动类作业

在本课程中,往往出现:“听的时候感动,学的时候激动,下了课后没有行动。”的现象,究其原因,除了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外,忽视行动类作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教学二年级《挑战第一次》,课堂上学生愿意克服畏难情绪尝试新的挑战,第一次独自睡觉,第一次独自买盐,第一次洗碗,第一次煎鸡蛋……必须课后“试一试”,教学目标才能达成。《试种一粒籽》没有课外亲手种花种草,呵护他们,哪里能直观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干点家务活》教学后,设计一张行动记录表,在家长的监督指导下,学生的自理能力得以提升,才将道德认识转化为行为能力。使这门“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课程落到实处。

三、细致指导,增强道德与法治作业的实效性

有时我们课前我要求学生调查、采访,可课堂上反馈并不好,究其原因,和作业指导不够细致有关。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家乡特产真不少》的教学失败后,笔者认真反思为什么会出现“家乡特产并不多”的现象?进而调整了指导方案:(1)哪些东西叫“特产”?通过讨论,老师小结:只要是家乡生产的,比较有名一点的,吃的、喝的、用的、看的,都行。(2)我们可以怎么收集资料?结合微课得出结论——除了问爸爸妈妈,还可以有以下方式:到市场上找寻,通过电视、书本查找、网络查找,在家中找寻实物等。(3)各自确定自己准备找寻特产的目标及方法:如:到商店,找“吃的”方面的物产;上网,查找“看”的方面的物产……

第二次的课堂,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介绍自己的收获:精美的铁画、张小泉的剪刀;奇瑞的汽车、海螺的型材;傻子瓜子、三只松鼠……我想到的,带来了;我没想到的,也带来了。课堂上热火朝天,而我这位老师倒成了学生,只是不停地问:“介绍得好不好?”“家乡物产多不多?”

家乡物产多不多,取决于学生作业完成得好不好。“教师要为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提示方法和步骤,避免放任学生进行盲目而低效的探究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孩子们知道了要完成什么作业,怎样完成作业,为很好地完成作业做了铺垫。

四、多元评价,提高道德与法治作业的主动性

我采用颁发奖章的形式,激励学生完成作业,同时注意 “多元评价”。

1、允许作业呈现方式的多样性。以《家乡特产真不少》为例,考虑到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同,文化素养不同,我提出:同学们可以把家乡物产带来,也可以通过画图,打印,摘抄等多种方法把家乡特产带来参加展示会。只要完成作业,就可以得到至少一枚奖章。

2、注意评价角度的多样性。二年级上册《装扮我们的教室》看到很多学生真的买来书架、盆栽、花架子装扮了我们的教室,既为学生的认真而欣慰,更为家长的支持而感动。我分层颁奖章:(1)给所有提供教室装扮创意的同学一枚奖章。(2)所有动手装扮教室的同学一枚章,合影留念。(3)对于家长大力协助的,再颁发一枚奖章。

3、体现评价时效的多重性。每次如果有课外作业,上新课之前肯定是雷打不动的“颁章仪式”。每月一统计,每学期一颁奖(每五枚奖章可以兑换一份奖品。)同时,将奖章数字纳入到学期评价。孩子们做品德作业的积极性提高了,家长们对品德作业的重视程度也增长了。

总之,道德与法治作业必不可少,我们要设计多样的作业,加以精心指导,用多元的评价,促进孩子们自主参与、主动探究,达到提升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增强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