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普遍利用下高中德育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4
/ 2

智能手机普遍利用下高中德育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

康俊林

广东省陆丰市龙山中学 ,广东 陆丰 516500

摘要:智能时代下,手机运用越发普遍,全新的思想交流与传播方式对高中德育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立德树人”理念下,高中教育要立足于智能时代环境,将德育工作贯穿学生文化知识学习、日常生活的全环节、全领域。因此,从智能时代高中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出发,从创新德育工作理念、转变德育工作模式、重视师生互动交流和优化德育资源几个家都探索构建微时代高中的鱼体系的策略。

关键词:智能手机;高中学生;德育体系;构建路径

德育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实现最佳育人效果的关键路径。高中阶段,学生面临学业压力、叛逆心理等多种挑战。传统高中教育的育人目标、价值导向均以“成绩”“高考”为目标,对德育缺乏应有关注,在智能手机广泛运用的条件下,高中德育面临新的挑战。

一、现今高中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受以升学率为中心、考试为主等理念的影响,高中德育工作成为学生培养体系中一项孤立、辅助乃至“附属”性工作。高中德育工作缺乏有效交流和高效互动,工作方式过于单一,影响了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

首先,德育工作内容空洞,创新性不足。一是德育工作的内容较为空洞或陈旧,缺乏鲜活的时代气息。德育是触及学生内心,从思想根源影响学生的教育活动,其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德育工作的认可程度。二是德育工作缺乏创新。一方面,德育工作缺乏与高中各年级之间的有效匹配,德育工作方式缺乏年级差异性;另一方面,德育工作具体使用的方法、形式未能契合时代的特征,缺少方法上的创新。

其次,德育工作缺乏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当前高中德育工作缺乏对学生思维特点、微时代成长环境的充分融合,德育实效性不强。第一,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融合不够,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深度与实效。目前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之间呈现“割裂”关系,两者之间缺乏深度、有效联系,未能有效利用语文、政治和历史等学科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德育工作“协同性”不足。第二,未能将德育工作纳入学生培养考核体系之中,片面的“成绩导向”考核机制影响了学生德育境界的有效提升。第三,未能将微时代的技术优势、资源优势与高中德育工作相结合,缺乏对学生德育状况的持续、动态关注,影响了学生德育素质的科学全面评价。

最后,德育工作沟通不畅,影响力匮乏。实现德育工作的最佳效果,需要从学生的内心视角来解读其精神内在需求和心理诉求。因此,师生互动、沟通状况直接关系到德育工作质量。但传统高中德育工作中,由于缺乏良好的互动机制和沟通平台,影响了高中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第一,师生之间缺乏常态化的沟通机制。目前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心理困惑和成长问题时,多依赖“询问式”途径,不仅影响了学生反馈问题的积极性,也难以触及问题实质。第二,学生缺乏真心倾诉的平台,德育工作难以触及学生内心。

二、智能手机广泛利用下高中德育体系构建路径

高中阶段作为学生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转变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正确价值观塑造的最佳时期。智能手机为学生提供了缓解学习压力、增强的家长沟通交流、增长自身见识的契机,但同时也会导致学习注意力分散、影响心理健康等不良后果。因此,要确立以德育人方针,将德育工作与学生管理、课程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全方位整合,形成全员参与、全程关注的德育体系。

(一)创新德育理念

立足德育内容,实现“横向启迪”。根据高中德育需要,从多个途径、多种视角出发,完善德育路径,创新高中德育工作理念,搭建高效传播、内容丰富的立体化、多维度德育平台,对高中学生进行“横向启迪”。要充分利用班会、班级阵地、家长会和校园活动等多种德育路径,使学生思想理念、道德境界得到全方位提升。要根据高中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承受能力和应试压力等多种因素,分年级构建德育体系,对学生成长进行“纵向引领”,通过构建“横纵融合”的高中德育体系,塑造生活化的德育思维,充实高中德育素材,为高质量开展德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重塑德育模式

第一,要树立“大德育”理念,将德育融入高中学科教学体系,尤其要发挥语文、政治等学科的教学启迪作用,将知识教学与德育工作全面融合。第二,在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时,要重视德育在学生思想引导、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构建“学习成绩”+“日常表现”相结合的全新评价体系,使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将自律意识与校纪校规的具体要求相结合,有效规范个人行为。第三,要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对学生的德育情况及评价结论进行动态收集,构建学生成长德育数字档案,对学生成长状况作出科学、全面评价。

(三)重视师生互动

高中德育工作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教师的“标杆”作用,为学生提供规范行为指引,“破解”德育难题。通过学生与教师“深度交流”“有效沟通”,实现最佳德育效果。第一,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是高中德育工作的主要实践者,是引导高中生健康成长的核心力量。要创新德育方法,做好个人表率,搭建具有微特征的立体化德育课堂,形成具有微时代特色的高中德育体系,充分履行好教师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第二,塑造校园德育品牌,组织开展有内涵、有实效的德育活动,扎实做好师德师风建设。学校要将“德育为本”理念全面融入教学各环节,将办“有温度”“负责任”的教育作为学校使命,打造一支有道德、有爱心的教师队伍。

结束语:面对新时代下高中学生思想特征、沟通方式的全新变化,要充分认识做好学生德育工作的独特价值,对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理念进行全流程管理和动态化考核。要从丰富德育内容、弥补德育短板出发,遵循高中学生成长规律,将德育工作与知识教育、与思想传播特征相融合,从创新理念、优化模式、倾听诉求和生活融入等全方位视角出发,探索高中德育工作新思路,为高中生健康成长提供持续动力。

参考文献:

[1]王丽.新媒体时代高中学校多维德育平台构建的实践研究——基于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的探索[J].教师教育论坛,2019(4):59—61.

[2]谭长顺.让激励机制走进高中德育课堂[J].中国教育学刊,2018(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