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区公共图书馆扩容提质对策浅析——以越秀区图书馆建设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4
/ 2

中心城区公共图书馆扩容提质对策浅析——以越秀区图书馆建设为例

曹丽娜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  广东广州  邮编: 510000

[摘要] 新世纪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快速发展,但对于常住人口密度大、服务对象多元复杂、服务资源总量有限的城市中心城区而言,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和服务仍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因此,城市中心城区公共图书馆的扩容提质也就成了一道“必答题”。本文将在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就广州市越秀区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现状和特点、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扩容提质的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 中心城区;公共图书馆;扩容提质

[中图分类号] G250

1 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背景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收集、整理、保存文献信息并提供查询、借阅及相关服务、开展社会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新世纪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从“十五”时期国家启动实施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规划,到“十二五”全国基本实现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全覆盖;从《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编制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国家标准”,到2017年国家开展第六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66个,从业人员57567人,实际使用房屋建筑面积1515.3万平方米,平均每万人公共图书馆面积109平方米,阅览坐席数106.4万个,图书总藏量96953万册,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量0.7册,人均购书费1.697元,发放借书证6736万个,总流通人次74450万,书刊文献外借册次55091万,外借人次25503万,全年共为读者举办各种活动155590万,参加人次8857万[2]。201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的正式实施,充分彰显了公共图书馆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文化立法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对公共图书馆构建制度体系、充实文化内容、促进改革创新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2 越秀区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越秀区作为广州市中心城区及政治、文化中心,总面积33.8平方公里,下辖18个街道,2018年末常住人口117.89万人,是广州市区域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中心老城区。近年来,在国家加快推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大背景下,越秀区图书馆作为中心城区的图书馆,凭借着地理位置、发展基础、政策支持、资源统筹等优势条件,大力推进图书馆体系发展完善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已然成为广州市的一个文化新视窗。

2.1 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越秀区图书馆作为广州图书馆的区域分馆之一,一直坚持“平民大书吧”的办馆模式,环境开放优雅,功能设置合理,设施配套齐全,服务能力显著提高。越秀区图书馆平均每年接待读者访问量近100万人次,可供读者阅览的座位增至1248个,可提供读者使用的计算机数量129台。

2.2 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形成“越秀模式”

越秀区图书馆作为人多地少、总馆服务能力有限的中心城区图书馆,按照“广州图书馆之城”总体规划,坚持“共建共享、多元创新、普惠于民”的原则,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总分馆建设,加强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探索出“图书馆+街道、图书馆+书店、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企业、图书馆+ATM、图书馆+互联网、图书馆+专业性分馆”等公共图书馆多元化总分馆制建设模式,不断拓展总分馆制全方位的服务网络,在辖区18个街道范围内建有17个镇街图书分馆、2个社区(村)分馆,35个图书流通点、35个社区书屋、241个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基本实现了区、街两级通借通还服务网络全覆盖,形成资源共享、协同采编、统一检索、通借通还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2018年通借通还文献量达到4.78万册,为2016年的3.2倍。

3 越秀区公共图书馆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3.1 人口密度大,人均公共资源不足

越秀区作为广州市区域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中心老城区,决定了越秀区图书馆必然受到原有城市规划和服务资源条块的限制,在人均购书经费、每千人图书馆建筑面积、人均藏书量等方面的人均公共资源严重不足。2018年越秀区常住人口为117.89万人,占广州市各区人口总和的4.9%,而其总面积为33.80平方公里,仅占广州市总面积的0.45%,人口密度达34431人/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底,越秀区图书馆人均购书经费仅有0.51元,比全市平均水平低了5.77元;每千人建筑面积仅有22.76平方米,比全市平均水平低了4.47平方米;人均藏书量仅有1.04册,比全市平均水平低了0.6册。

3.2 图书馆服务体系有待完善,服务效能有待提升

虽然近年来越秀区图书馆事业发展取得了较大进步,但相对于中国一线城市中心城区的公共图书馆而言,相对于广州“图书馆之城”建设的总体要求而言,越秀区图书馆体系化建设和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一是总分馆体系有待优化。目前越秀区图书馆总馆共有在编工作人员32名,副高以上专业职称人员仅有2名,人才队伍总体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同时,图书馆总分馆发展目前尚未形成“上挂下派”工作机制,街道分馆业务馆长目前均为聘用人员,大部分均无图书馆专业背景,人员结构不够合理,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服务水平较低。

4 对越秀区公共图书馆服务扩容提质的对策建议

4.1 完善图书馆总分馆制网络体系

进一步完善越秀区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推动街道分馆及社区服务点建设全覆盖,建立区、镇、社区三级联动机制,有效促进区级公共文化优质资源向街道、社区两级延伸,实现三个统筹(统筹区域内公共文化经费、人员、资源)、五个统一(统一领导管理、统一服务目录、统一资源配置、统一人员培训、统一绩效考评),完善总分馆运行和服务机制。

4.2 提升图书馆数字化服务水平

在完善公共图书馆传统服务体系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以“互联网+”思维,采取“数据驱动”管理模式,借助大数据手段,汇集越秀区各级公共文化资源,打造集数字阅读、视听服务、活动预约、场馆预订、空间展示、培训讲座、便民服务、智能搜索等功能于一体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利用数字化手段拓展公共图书馆服务半径,打破公共文化服务时空限制,探索公共文化“菜单式服务”、“超市化供应”模式,实现“线下”和“线上”互联互通,打造一个24小时永不闭馆、方便快捷的数字图书馆,为群众提供高效精准的公共文化服务。

4.3 完善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运行机制

在越秀区图书馆现有理事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单位章程和法人治理结构运行机制。落实人事管理自主权,实现根据法律法规和章程自主决定本单位内部机构和岗位设置,制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方案和竞聘上岗办法,自行组织人员聘用和竞聘上岗工作;扩大收入分配自主权,建立健全有利于提高竞争力的内部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方法,开展优惠文化服务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开展“订单式”服务,实现供需对接,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

4.4 建立健全人力资源保障机制

按照“优化增量,盘活存量”的原则,充分发挥总馆人员对分馆、服务点人员的指导作用,实行管理人员“上挂下派”,探索统一的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从业人员管理和服务水平;鼓励各级图书馆从业人员通过继续教育等途径,进一步提升文化素质,优化从业人员专业结构;完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和聘用机制,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完善从业人员激励机制,探索建立项目制人才培养模式,严格执行绩效考核制度,充分激发人才队伍活力,提升区域内图书馆总体服务效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M].法律出版社.2017(11):3-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编.2018文化发展统计分析报告[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11):369-373.

[作者简介] 曹丽娜(1989-),女,汉族,江西籍,目前是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图书资料助理馆员(二级),研究方向:图书馆学基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