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4
/ 3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

白雪敏

黑龙江省农垦北安管理局中心医院 164000

  【摘要】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丙肝)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26例慢性丙肝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肝功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分别为33.33%、93.65%、88.89%,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87%、66.67%、58.73%, 无应答(NR)率为7.94%,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4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分别为(71.94±9.87)、(82.08±6.42)U/L,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7.32±9.91)、(110.42±10.32)U/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2.70%与对照组的9.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慢性丙肝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肝功能水平, 且安全性高,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聚乙二醇干扰素;慢性丙型肝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egylated interfer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C. Methods 126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63 case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egylated interfer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therapeutic effect, liver function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rates of EVR, etvr and SVR were 33.33%, 93.65% and 88.89% respectively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15.87%, 66.67%, 58.73%), NR was 7.94%,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25.40%) (P <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ALT and AS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71.94 ± 9.87), (82.08 ± 6.42) U / L,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117.32 ± 9.91), (110.42 ± 10.32) U / L,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12.70%) and the control group (9.52%) (P > 0.05). Conclusion pegylated interferon treatment for chronic hepatitis C patients can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improve the level of liver function, and has high safety, 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 words] pegylated interferon; chronic hepatitis C; clinical efficacy; adverse reactions

  虽然我国丙肝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但慢性丙肝发病率较高, 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 若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1]。临床治疗慢性丙肝多应用抗病毒疗法, 抗病毒药物可维持较高的血药浓度, 保证治疗效果, 其中利巴韦林为临床常用抗病毒药物, 可用于治疗慢性丙肝, 但目前缺乏对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和HCV核糖核酸(RNA)的相关分析。本文通过对本院收治的126例慢性丙肝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 旨在讨论聚乙二醇干扰素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126例慢性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本研究已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纳入标准: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经临床诊断符合丙肝诊断标准。排除标准:依从性差、其他类型肝炎病毒感染、严重肝功能损伤、药物禁忌证、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妊娠期、哺乳期、呼吸系统疾病、精神系统疾病等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63例。实验组患者中, 男34例, 女29例;年龄36~65岁, 平均年龄(49.91±5.09)岁;平均病程(6.72±1.25)年。对照组患者中, 男36例, 女27例;年龄34~67岁, 平均年龄(50.64±5.76)岁;平均病程(6.81±1.16)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应用保肝、降酶药物等常规治疗, 取利巴韦林口服, 0.3 g/次, 3次/d。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 肌内注射, 剂量为1.0 μg/kg, 1次/周, 两组均连续治疗24周。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肝功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①EVR:治疗12周HCV RNA检测为阴性;②ETVR:治疗结束HCV RNA检测为阴性;③SVR:随访至48周HCV RNA检测为阴性;④NR:全程HCV RNA检测均为阳性[2]。空腹取5 ml静脉血, 离心10 min后置于低温箱中待测, 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ALT、AST水平。不良反应包括头痛、恶心、白细胞下降、肌痛。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EVR、ETVR、SVR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NR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水平比较 治疗前, 实验组患者的ALT、AST分别为(156.49±12.75)、(142.57±12.53)U/L, 对照组患者的ALT、AST分别为(157.02±14.24)、(141.55±10.87)U/L;两组患者治疗前的ALT、AS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的ALT、AST分别为(71.94±9.87)、(82.08±6.42)U/L,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7.32±9.91)、(110.42±10.32)U/L, 差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发生头痛

  3例、恶心2例、白细胞下降1例、肌痛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70%(8/63);对照组发生头痛2例、恶心2例、白细胞下降1例、肌痛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6/63)。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丙肝为临床常见病毒性肝炎, 具有较高变异性, 若不及时治疗可发展成为肝硬化, 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研究显示,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25~30年后出现肝硬化比例约为5%~25%, 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硬化10年后出现肝功能失代偿发生率可达到30%[3]。丙肝病毒感染为隐匿性感染, 初期患者无明显症状, 慢性化几率较高, 免疫系统难以彻底清除丙肝病毒感染, 若进一步发展, 则会形成慢性肝炎。

有效抗病毒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丙肝抗病毒治疗应遵照全程、足量、早期原则, 治疗过程中应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利巴韦林为常规慢性丙肝治疗方案, 具有一定治疗效果。干扰素在抗病毒治疗中效果较为广泛, 具有广谱性, 促进肝细胞分泌, 产生抗病毒效果。参考文献[5]报道, 干扰素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可抑制病毒复制, 同时对存在肝硬化患者可延缓进展, 甚至发生逆转。本研究结果显示, 聚乙二醇干扰素在治疗慢性丙肝中具有明显优势。

  因受到机体代谢影响, 普通干扰素不能持续性抑制病毒复制, 影响治疗效果, 聚乙二醇干扰素水溶性好, 提高干扰素活性, 改善肝功能, 抑制肝纤维化进程, 可有效消除丙型肝炎病毒, 抑制丙型肝炎病毒复制, 提高抗病毒能力, 促进肝功能恢复[6]。本研究显示, 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患者, 有利于使其ALT、AST水平得到显著恢复, 明显改善其肝功能。

  聚乙二醇干扰素分子量大, 半衰期长, 血药浓度稳定, 避免因多次给药降低患者依从性, 可在一定程度控制不良反应发生率[7, 8]。本研究显示,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肝功能水平, 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且安全有效,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崔燕平, 管珊, 王金燕, 等.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2016, 43(5):348-350.

  [2] 汪茂荣, 汪茂荣, 张馨, 等.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中利巴韦林血药浓度与疗效的关系.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6, 24(3):175-180.

  [3] 封波, 尚佳, 武淑环, 等.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Y型, 40 kD)注射液治疗基因1/6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7, 25(3):187-194.

  [4] 吴树铎, 徐克豹, 萧焕明, 等. 健脾补肾益气补血法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和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临床观察.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33(4):453-456.

  [5] 张琳, 窦志华, 秦刚, 等. Boceprevir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和利巴韦林治疗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6, 19(5):544-548.

  [6] 贺红旗.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不良反应及護理. 中国药师, 2012, 15(7):1013-1014.

  [7] 李永春, 陈焰.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45例的疗效评价. 临床医学工程, 2013, 20(8):951-952.

  [8] 江厚敏.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5, 28(7):1034-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