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城市与完善的城市生态规划策略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4
/ 2

健康城市与完善的城市生态规划策略探析

刘鹏

张家口市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 075000

摘要:城市规划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城市未来发展,合理布局城市,综合安排各项城市工程建设,是一项综合部署。它既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础,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城市经营管理的前提。对提高城市规划设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生态城市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主流趋势,生态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受到高度关注和重视。生态城市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考虑。加快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对优化和改善城市自然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生态城市;污染;规划.

前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城市建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划设计作为城市开发建设的重要环节,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生态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生态城市规划及其特点

从生态城市的概念分析来看,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涉及诸多空间要素,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但从本质上讲,城市规划强调抽象和数据,强调图形和具体。在具体设计中,两者的结合不仅包括建筑和景观设计,还包括城市物质布局和居民社会心理等要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生态城市规划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多。总体而言,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具有以下特点。① 自然生态学。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在规划设计中,通过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努力实现自然环境与生态的平衡,提高城市空间结构布局的合理性,促进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发展,实现一体化城市和农村地区。② 生态经济。在产业体系建设中,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通过科学技术的合理运用,加强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同时,要重视资源的再生利用,提倡可持续发展。③ 生态社会。生态城市体系下,教育、科学、文化水平高,生态价值观被倡导,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也很高。

2城市生态规划的现状

2.1忽略生态承载力

生态承载力是指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系统可持续发展所提供的资源和环境的支撑能力。它能反映生态系统抵御外界干扰和自我调节的能力,是一个综合的、可持续的指标。它取决于人力资源的利用方式,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决定着城市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承载力研究的重要目的。当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时,即生态赤字意味着生态环境恶化,生态承载力下降。有人预测,如果生产生活方式的生态赤字持续下去,将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未来几十年资源的枯竭。只有以人类为纽带,主动变革,采取措施防止生态环境恶化,才有可能保持较高的生态承载力。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人们往往忽视生态承载力,过度消耗自然资源,造成了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不仅制约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危害了人类自身。城市发展要与生态规划、生态优先、生态承载力范围内的发展相结合。

2.2大气污染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工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但同时也会产生粉尘等有害气体。另外,在现代城市,汽车越来越多,交通流量很大,这使得汽车尾气排放越来越多,二氧化碳指数的上升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此外,各种材料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果不加控制地使用各种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灰尘和二氧化硫,这些物质就会流入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类型是煤烟,易造成扬尘、酸雨等危害。空气中污染物严重超标,影响空气质量,造成温室效应,对城市建设和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要严格保护居住环境,避免环境对人类的危害。

3、完善的城市生态规划策略

3.1注重环境保护全局谋划

随着城市规划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城市规划应以环境保护为重点,进行规划建设,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目的。城市规划要明确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城市人口规模、自然条件和城市人均面积的标准是以城市土地利用总量的计算为基础的。对整个城市的环境、社会和经济都要进行长期的整体规划。要实现环保事业的有效发展,必须通过审查新项目,加强环保业务考核,调查地形、地质、水系工程网站,运用新技术、新思路,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3.2构建完善保护制度

加强法制建设,可以有效遏制城市规划中的诸多生态问题。因此,在建立和完善法律体系时,要根据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和因地制宜制定规章制度,弥补漏洞,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完善法律法规。环境保护要立足城市现有环境条件,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统筹兼顾的原则,防止一切影响生态环境平衡的情况发生。鼓励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积极参与环境决策、影响评价、执法和监督。坚持制度,明确公众参与的方式和方法,提高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加强城市环境保护体系建设,落实规划。

结束语:建设生态城市的环境保护工程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可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增加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浪费,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环境工程建设与生态城市相结合是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对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华. 海绵城市对城市内涝防治作用的研究[J]. 绿色环保建材,2019(04):35+37.

[2]韩世豪,梅艳国,叶持跃,张珂,尹秀秀.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J]. 水土保持通报,2019,39(02):192-198+205.

[3]赵鹏瑞. 浅谈城市生态规划不同层次内容的差异[J]. 城市建筑,2019,16(07):117-119.

[4]沈清基,彭姗妮,慈海. 现代中国城市生态规划演进及展望[J]. 国际城市规划,2019,34(04):37-48.

[5]蒋羿. 基于绿色宜居理念的城市生态规划思考[J]. 城市建筑,2019,16(14):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