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之花在生活中绽放——小学生活化的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4
/ 2

让德育之花在生活中绽放——小学生活化的途径

黄妙

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金阳小学 515041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的德育教育已经成为了小学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无论是学校方面还是教师方面都未能对德育教育高度的重视,以至于德育教育未能发挥其作用。在小学的德育教育中未能够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德育教育过于理想化和抽象化,难以达到德育教育的预期效果。基于此,本文对小学德育教学的生活化展开探究,希望能够让德育教育回归于生活,使小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学;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

小学时期是一个人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小学的教育工作者要用真挚的热情来对待每一位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采用多种形式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优秀人才。为此本文以小学一年级的德育生活化教学展开探讨。

  1. 小学德育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德育教育本身就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让小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目的就是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更好的生活。生活与德育之间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一方面,德育源于生活,生活是德育教学的基础和源泉;另一方面,德育还存在于日常的生活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品德是检验德育教育的标准。由于小学的年级较小,生活阅历有限,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发育还不够健全,所以小学生的道德行为大多数都是来自教师的教导,或者是对他人的效仿。因此,仅仅是通过道德知识的灌输很难获得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根据这种情况,教师就要想办法把德育教育生活化,让学生听得见、看得到,切实的感受到德育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加深学生对行为的认知和感受。在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把领会到的德育知识运用于生活中,身体力行,从而实现德育的价值。

二、小学德育教育生活化的途径

(一)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较小,如果教师在德育教育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就很难勾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课堂的教学效果不会很理想,并且这种教学方式严重的与生活脱节。所以教师要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革新,倡导生活化的德育教育。教师可以把一节课堂分为三个部分展开教学,分别是课前、课中、课后。比如在母亲节快要来临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入一个主题“感谢、感恩”然后按照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在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注意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以及妈妈都为自己做过哪些事;在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全方位的对母爱进行感知和体验,例如通过视频、照片、音乐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从而激发小学生对妈妈的感恩之情。在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德育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表达对妈妈的感激之情,比如学生可以在母亲节当天给妈妈赠送一张自己亲手制作的贺卡等等。在这种模式中,德育认知和体验既来源于生活有应用于生活,实现了德育教育的初衷。

(二)丰富德育课程资源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会出现知行背离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教师没有把生活中真实的事件、场景引入到德育教育中。所以,在丰富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教师要将现实社会生活转化为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件。与其讲解教材中的诸多实例,不如让学生进行实践来的真切。此外还要回归于真实的道德事件,在德育教育中,教师不能够一味的对空洞的知识进行说教,要与学生息息相关的道德事件联系起来。比如在献爱心捐款时,很多的小学生要求家长多捐一些,但实际的数目却和学生心理的预期有很大的距离。这就是一个真实的道德事件。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家长都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意识到献爱心是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真正的凭借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这样的真实事件能够唤起学生们的道德情感以及思考,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三)以日常行为的规范化来实现德育生活化

每一门学科的理论都要落实到实践中,不然也只是空中楼阁。小学德育的生活化离不开道德理论的熏陶以及日常行为习惯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够将德育教学的成果转化为学生的良好习惯。在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制定一些日常的行为规范,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交往习惯,数德育的理论性内容落实到实践中。例如在小学一年级的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形成主动思考的习惯,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鼓励,树立学生的信心,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乐于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校园日常的德育实践中,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还可以定期的举行“讲文明,树新风”的主题班会,在班会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可以让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从而更好的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以人文本”的教学理念得以体现,让学生在和谐、融洽的交流中形成与人交往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

结束语:总而言之,小学的德育教育就是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回归真实的生活。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生活多加关注,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履行道德义务,通过真实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自觉形成道德培养的需求,使学生进一步的完善自我,形成良好的品质,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小学生。

参考文献:

[1]钟佳英.德育之花在生活中绽放——关于小学德育生活化的相关思考[J].当代家庭教育,2020(05):157.

[2]赵丽君.让德育之花在生活中绽放[J].科普童话,2019(20):136.

[3]周利亚.在生活中绽放德育之花[J].教育教学论坛,2013(07):279-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