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孩子阅读的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4
/ 2

如何提升孩子阅读的能力

李小琼

重庆市云阳县青龙小学 重庆 404500

【摘要】刘开说:“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可见,善于提问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必备技能。在课堂上,学生能提出质疑,说明学生在主动学习,主动思考,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也有利于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关键词】课堂;质疑;能力

我们常说: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可见,阅读对学生的重要性。那么,我们怎么进行有效阅读呢?作为语文教师,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一种什么样的阅读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从今年秋季开始,语文教科书都开始使用统编教材,统编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册都有一个阅读策略单元,其目的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阅读策略单元,这个单元的其中一个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看了这样的编排结构,我的感触颇深,以前上课都是老师问,学生答,而这个单元别出心裁,是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再自己解决问题。并且还要把这种阅读方法运用到以后的阅读中去,做到“学以致用”。

这一理念的改变,才是把学生当成了学习真正的主人,这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而不是“填鸭式”的应试教育模式。也让我认识到:一节真正的好课,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人,应该变“要我学什么”为“我要学什么,我要知道什么”的模式。也就是说,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根据课文题目、课文内容、课文写法、联系生活实际提问,说出自己要了解什么,弄懂什么。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确实是这样,在课堂上,学生能提出质疑,说明学生在主动学习,主动思考,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也有利于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

作为教师,我们应教会学生怎样质疑呢?从而让学生的“问”贯穿整个课堂?

  1. 导入新课,针对课文题目质疑

题目就是“题眼”,就是文章的眼睛,我们往往能通过这双眼睛打探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在学习一篇课文时,我们可以教会学生对课文题目进行质疑,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有助于学生较快地抓住文章要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文体单元《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故事时,我先让学生读课题,学生读完课题就会提出质疑:盘古为什么要开天地?他是怎样开天地的?开天地的结果怎么样?学生提出这几个问题以后,我再教孩子们对这几个问题进行分析: 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个故事的起因,第二个问题就是这个故事的经过,第三个问题就是这个故事的结果。我们只要在课文中找出这几个问题的答案,其主要内容也就显而易见,轻松愉快地完成了本课的“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教学目标,我把“针对课文题目提问”和单元目标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温故知新,做到了无缝对接。

  1. 理解课文,针对课文内容质疑

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既可以针对课文部分内容提出质疑,又可以针对全文内容提出质疑,还可以针对疑惑内容质疑。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可以让老师以它为切入点,围绕它展开教学。

(一)针对部分内容质疑

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一文时,学生提问: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这一问题看似简单,却能帮助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课文,通过蟋蟀柔弱的劳动工具和它舒适的住宅进行鲜明的对比,去感受蟋蟀不肯随遇而安、不怕苦不怕累、坚持不懈的精神,从而也让学生领悟到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学生只要能针对重点内容提问,就说明学生在积极思考,有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1. 针对全文内容质疑

学完了全篇课文,我们还要教会学生针对全文内容进行质疑,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如在教学完《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以后,学生就会有疑问: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吗?你最喜欢哪粒豌豆?为什么?这样层层发问,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明白了:平凡的生命也可以创造最大的价值。让文章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三)针对疑惑内容质疑

深入理解课文时,针对一些有疑惑的内容质疑,不仅会让我们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而且能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如在教学《题西林壁》这首诗,当学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时,学生提问:作者明明在前两句写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为什么还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我被他的问题镇住了,好意外的问题啊!确实,前两句是写了作者看到的庐山的样子,这位学生的想法很独特,他的问题让同学们都疑惑起来。同学们兴趣一来,我就知道是学习的最佳时机,于是我引导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除了从正面看和侧面看,还有哪些方位可以看?这样就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同学们议论纷纷,明白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趁热打铁,我还给孩子们讲了《盲人摸象》的故事,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全面观察的重要性。

三、回顾课文,针对写作手法质疑

每篇文章都会运用不同的写作手法,运用写作手法会使文章有艺术气息,更富有感染力。一篇文章学完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整体回顾课文,感受文章用到的写作方法,讨论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在今后自己的习作中可以运用、借鉴这些写作手法。

如教学四年级上册《一个豆荚里的的五粒豆》一文,学生在学完课文以后,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提问:文章的主人公明明是这五粒豆,为什么花了大量的篇幅写了小女孩?瞧,这个问题多有探究价值!学生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就证明学生是真正在学习、在读书!通过讨论,学生就会明白,如果没有这第五粒豆,小女孩就会活不下去,小女孩是从豆子的身上汲取了生存的力量,原来写小女孩的目的是为了衬托豆子的作用,即使生命平凡,也会带来巨大的价值。这个学生的提问,会让孩子们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并且适时教育孩子,我们以后也可以采用这种“衬托”的写法,让主人公的形象更突出。

四、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实际质疑

学完课文,我们还要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的知识从课内走向课外,不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

如在学完四年级上册《蝙蝠和雷达》一文后,孩子就会联系生活实际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受到了动物的启发?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踊跃发言。知道了人们根据青蛙的眼睛发明了电子蛙眼,根据蜻蜓的翅膀发明了飞机,根据鲸鱼游泳的原理发明了潜水艇……如此种种,拓宽了孩子们的知识面,激发了孩子们探究科学、热爱科学的兴趣!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有了兴趣,就会在课后查阅相关书籍,在书中获得大量的信息,拓宽了孩子们的知识面。长此以往,孩子们会不知不觉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让学生的“问”贯穿整个课堂,学生整堂课就处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这一状态中,这样的课堂,应该是出彩的,应该是值得推广的,应该是生动的!“学贵有疑,疑则进也,无疑则不进也。”让我们在课堂上把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他们一定会向自己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1] 吴建强《突出“五性”问活课堂》[J]基础教育研究2007(12):31-32

[2] 刘萍《小提问大智慧》[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3(5)

[3] 冉惠《如何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有效质疑》[J]新课程学习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