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保护与生态经济关键思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5
/ 2

农村环境保护与生态经济关键思路分析

刘学骏

承德市生态环境局 067000

摘要: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告诉我们,对农村生态环境加以重点保护是促进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重中之重。只有农村拥有了平衡的生态环境,才能够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生产结构的优化,也只有这样,农村的整体经济水平才能够获得提升。本文对生态经济的含义和特征进行阐述,并分析了现阶段农村面临的生态环境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定对策旨在为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的发展建设提供一定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农业经济;发展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严重和日益加剧,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正在积极采取许多的措施和方法来有效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和地球的家园。目前生态环境的保护仍然未取得显著成就,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健康发展进程。为此,我们一定要积极地探索,寻找有效的环境问题解决方法和措施,真正促进我国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

1生态经济的含义及特征

生态社会经济就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既能够充分满足我们当代人的经济发展需求又不会引发经济危机,不会影响子孙后代发展需要的社会经济。复合型生态与经济平衡模式作为一种现代社会经济生存和发展的模式,是一种强调经济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发展系统相互协调适应,相互促进和相互协调的一种生态与经济的平衡模式。复合型生态社会经济的本质就是把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建立在经济生态可承受的基础上,在经济保证自然再生产的基本前提下,扩大社会和经济的自然再生产,在这一基础上最终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自然环境得到良好保护的双赢,建立一种经济、社会、自然经济良性循环的关系。

生态经济与水资源经济的发展作为我国当代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分割跨越的两大重要组成环节,具有以下的特征:

(1)系统性特征

生态经济虽然作为一个经济系统,由诸多的要素共同组成,但在这众多的要素之中,生物仍然是第一位的,也就是说这种具有系统性的经济是以整个生物系统为经济中心的,没有了生物的中心存在就不可能存在经济的生态系统,而这一系统中的生物与它们周围环境也是相互联系、影响和制约的,它们通过经济中的物质信息流、能量的信息流和某些系统的信息流从而使得生物系统得以与它周围的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信息交换,从而最终形成一个开放地系统。这种信息开发系统的持续存在,使整个自然界的经济处于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而整个经济的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整个自然界的正常开发和循环,否则整个经济系统给的生存和发展就必然会周期性地产生大量难以解决的重大后患和问题。

(2)循环性的特征

整个人类自然界都存在着一种恶性循环,而这种恶性循环也是其靠自身的意识和力量来推动和完成的,在这一点上,外力的影响和作用很可能是有限,但人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出主观能动性,打破恶性循环的继续进行。在中国传统的工业主义经济的各个基本要素中,资本在良性循环,劳动力在形成恶性循环,而其中惟独社会主义生态没有真正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必须充分运用正确的生态学规律和经济规律来控制和指导人类的经济活动,

2现阶段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的巨大挑战

2.1耕地质量下降,水资源匮乏

农用耕地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的大幅下降是农村生态环境被破坏和恶化的重要体现,这意味着土壤已经被严重污染,丧失了自身的功能。我国幅员辽阔,但是也是以农业主要产业的人口大国,虽然耕地总量较多,但是人均耕地面积很少。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土地逐渐被变为城市使用地,农村耕地的面积在逐渐减小。仍有很多地区的农民采用较为传统的农作生产模式,不对土壤的可再生特性进行重视,在农田中大量使用化肥,并且这些农药的很大一部分被留在了天地中,不仅使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减少了,还造成了有机质的减少[1]。这样的农作方式不仅造成了土壤板结的后果,还使耕田的生产能力减弱,使农作物的产量大幅度骤减。除此之外,我国很多地区在特定的季节仍在面临水资源缺乏的问题,难以满足农业生产过程中对淡水资源的需求,阻碍了农业经济效益,抑制了农业的发展。

2.2生活废弃物增加,污染更加严重

我国的农村地区在近几年的发展速度很快,经济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改善了家家户户的生活质量,这使得人们对于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和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但是目前很多农村地区对于废弃物的处理还没有一个完善的体系,不能很好地对多种垃圾进行妥善地处理,仍然处于污染物随意排放的现状中。我国对于农村污染严重的现状已经加以重视,并且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并投入大量的财力到污染的治理工作中,但是治理效果仍然不尽理想。

2.3工业污染加剧

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很多城市为了保持城市空气质量和避免污染,选择将重污染的工厂和企业向城乡结合部区域以及农村区域转移,也有很多新厂直接建设在农村中,在这种情形下,这些高污染企业仍然没有相关的可以有效处理污染物的设施和设备进行配套。很多企业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和污染物直接进行随意地排放,不加任何有效地处理,不仅会影响到土壤和水资源,还会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带来安全隐患

[2]。很多有毒有机物以及有毒害作用的重金属囤积到土壤中,影响了农作物的生产效率,还会随着食物被吸收到人们体内,影响身体健康。

3改进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3.1强化宣传教育,树立生态环保意识

国家及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对社会保护环境观念的教育以及生态保护的意识,这样做有利于更多生态保护的措施可以被积极采取和贯彻落实。可以深入基层地区通过传统媒体以及言传身教的方式进行过教育,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起很强的环境责任意识。还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可以接触网络的平台将宣传教育融合视频音频等媒体进行深入传播和教育,网络传播的速度和效率可以带来更好地传播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拍摄相关内容的主题教育片,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农村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促成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有效改进和转型。

3.2强化立法,有效遏止生态环境破坏行为

目前我国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还没有十分健全和完善的法律和法规,需要有关部门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因此,我们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立法,将农村的生态保护和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到执法范围并进行普法工作的落实,做到有法可依。有关环境保护的相关部门还应该联合其他工作单位及部门进行生态破坏行为的惩戒并加大执法力度,妥善处罚生态破坏案件中的违法人员。

3.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动生态农业健康发展

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仅需要农民自身对所在环境进行重视和保护,还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对自身职责的更好履行。政府可以在农业的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中投入更多的资金,为相关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同时还应该加大对相关工程和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并指定相关政策,积极鼓励农民实现生产模式的优化和转变[3]。此外,还应该出台有关企业的环境政策,促进企业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进行积极地处理,促进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在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基础上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

结语

农村的建设生态环境是发展和推进实现生态社会文明,建设更加和谐的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实践部分。我们农村建设生态环境的建设工作同时也是推进农村实现建设生态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应该不断的研究和探索多种有效途径,将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划入农村建设的重点之中。

参考文献:

[1]改进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J].王佃香.农家参谋.2018(04).

[2]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及效益研究[J].武秀玲,刘淑衡,仲伟升,杨克俊.南方农机.2016(09).

[3]黄华中,赵琼.刍议农村经济发展中生态环境恶化对策.生产力研究,2010(6):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