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思维、能力—诌议小学数学思维品质培养的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5
/ 2

知识、思维、能力—诌议小学数学思维品质培养的策

黄霞

广东省湛江市湖光中心小学 广东省 湛江市 524000

摘要:小学数学内容是数学教学体系中的基础,其内容较为简单化和基础化,意在帮助学生建立底层的数学知识基础架构,使得学生感受数学学科知识内容的无穷奥秘。随着基础教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非常看重的教学内容后,对小学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了,帮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成就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也是教师当下的主要任务。小学数学堪称培养思维的宝地,没有思维的学习,就不是真正的数学学习,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受到提升思维能力的锻炼和促成。长期以往,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有助于学生将来更好的学习和发展,进而,促进数学教学的进步。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品质;训练;提升;核心素养;

引言:深刻性、灵活性、广阔性是数学思维品质中最突出的几个特点,同时,也是成就学生思维能力形成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的教学质量都有着密切的关联,有着最直接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实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代教师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而数学思维能力正是数学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既是学生学习数学必备的一项技能,也是数学教学的根本,也是教师教学应该关注的重点。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当下教师首要任务,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清晰、深入、全面的理解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拥有学习的能力,实现基础教育的重要价值。

  1. 提高对知识的深刻性,孕育思维品质

深刻性是数学思维品质中智力品质的体现,是学生对知识点之间的理解水平的主要表现。小学生的智力参差不齐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的特征,使得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时难以入手,统一教学同一知识点,可能存在部分学生能够完全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而一部分学生觉得学习的内容太过于简单,然而也有少数学生无法吸收教师的授课内容。基于此,教师要准确的意识到学生知识水平、学习情况的差异性,在教学时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挖掘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找到可以延伸的内容,引导学生思维可以受到由浅入深的训练,这样每一个水平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知识层面上接受到更加深层的思维发展。

例如,教师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比的认识”时,教师在教学新课之前可以设计“车辆速度”“购物价格”“图片缩放”三个生活中的情境活动,情景一:教师可以通过flash动画为学生播放两辆汽车赛跑的视频,并在相应汽车的右上角配上相应的速度,竞赛类视频能够调动学生的激情,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专注于课堂教学中来,还能让学生对速度快慢有大致的认知。情景二: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去超市购物的场景,为学生制定相应的购买任务,分别买入1斤梨和一斤苹果,比较两者之间的价格高低。利用学生生活场景,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使得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中体会到比相关的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动力。情景三:通过图片的缩放,让学生找到其中相似的照片,并总结两者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除法找到倍数的关系。这三个场景都结合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展开的,一是能够通过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二是在场景中加入相关的数学知识,能够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对其中的数学知识进行思考、体会,培养学生在现实问题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三是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形成的培养。第一个情境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第二个情境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第三个情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拓展能力,使得每一个知识水平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思维品质的训练,实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聚焦困难点,深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习惯性的引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去分析问题,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思维变得封闭、呆板,思维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要转变这种教学操作,结合学生的学习困难点,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多方位的观察和思考,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广阔的的发展,让学生在思维中感受思考的快乐,促进学生更加高效的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教师在教学北师大小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时,学生要建立整体看局部的关系的思想,既要清楚的知道总量,又要知道其中每份的数量,使得学生很混乱,很难找到问题的根源,所以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学生时常感到畏惧和困难,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没有准确的理解整体“1”的含义,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引入学生最熟悉的元素进行教学。首先,给学生发一张边长为8厘米的正方形彩纸,让学生将正方形的彩纸平均分为4份,只需要进行两次对折即可分成四份,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讲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平均分成4等份之后,指着其中的一份询问学生:这一个小正方形占整个大正形的几分之几,这样学生能够立马回答出问题的答案,接着又问:这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前面已经学过正方面的面积,学生能够很快的意识到想要知道小正方形的面积需要知道边长,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计算出其面积。有的学生通过已经大正方形的边长,得出小正方形变成为4,最后计算出小正方形的面积。此时笔者会引导学生小正方形是大正方形的四分之一,那面积是不是也是它的四分之一,从而学生就可以通过计算大正方形的面积的四分之一直接得出小正方形的面积。通过一步一步的引导,帮学生排除思维的困惑,使得学生思维能够得到更加广阔的发展,进而,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得到了螺旋式的上升。

  1. 强化训练,拓展思维品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在做同类型的题目会经常出错的现象,有些问题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之上进行了简单的调换,而学生就不知道如何接到,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真正理解问题的内涵,思维缺乏一定的灵活性,举一反三的能力十分欠缺,使得学生在解决实际时常出错,为了保持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教学时采用相似题型的针对性强化训练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例如,在开展“分数混合运算”时,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有一副长为3.5米,宽为2.5米的长方形画卷,现在想要制作一个长方形的画框将这幅画裱起来,请问需要用多长的木条制作出这个画框?这道题设计了很多的障碍,学生需要找到问题的本质才能准确的进行解题,所以教师在教学时给予一定的引导,让学生冲破思维的困境,迅速找到解题办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知道求木条的长度实则是求长方形的周长,知道了问题的含义学生就能通过(3.5+2.5)X2求出木条的长度。然后,教师可以将题型进行转化:有一副长为3.5米长方形画卷,小新为了装这幅画卷将12米长的木条做成了画框,请问这幅画的宽为多少?进行简单的转化,就从原来的求周长的题型转变为求长方形宽的题型,实则运用到的知识点依然是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和分数的运算。经过这样具有针对性的训练,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具备变通的能力,使得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得到拓展,有效的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训练,使得学生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保持思维的活跃性,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引领学生感受更多未知的数学知识,体现出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吴玉丽.培育数学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2).

[2]钱中华.知识·思维·思想———小初衔接视域下北师版小学分数教学的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