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5
/ 1

浅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何润升

湖北省麻城市宋埠镇拜郊小学 湖北麻城 438300

小学数学教学是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部分,对于提升学生逻辑能力和思考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教学改革工作,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为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这样才能给学生更加科学有效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贯彻数形结合思想,强化学生思维深度。

数形结合是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必要的思想。通过数形结合思想,学生可以将复杂的数学理论,通过图形来解释和帮助理解。传统的数学理论教学,教师主要是采用语言来向学生解释数学理论,它并没有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数形结合,让抽象的数学教学变得更加具体,给学生比较深刻的印象,从而加强学生对理论基础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能有效培养学生思维创造力,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例如:在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时学生都能够根据图描出图形的周长,如果只能看图瞄的话,这样就跟生活脱钩了,生活中跟多的是周长的计算。这时把周长的概念“数”化,把这个烦琐的过程用(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边长×4=正方形的周长。

2、贯彻开放问题思想,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性问题,以供学生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但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过于随意,教师一定要张弛有度,收放自如。不可为了问题而设计问题,否则课堂容易失控。教师要把握好开放性问题的“度”。例如: 例如,在五年级“约数和倍数”这一单元“奇数和偶数”的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2,4,6,7,8,10这六个数字,哪一个数字与众不同?在这里,学生大多选择7这个数,这当然没错。但是,把这道题在不同年级中让不同的学生回答,却出现不同的结果。选择7这个数的学生,显然是潜意识中把偶数性作为区分的标准。下面是各年级学生的不同说法:10与众不同,因为只有10是两位数;7与众不同,因为只有它与相邻的两个数相差l; 4与众不同,因为只有它是前一个数的两倍;8与众不同,因为只有它是一个立方数……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学生选择上述数字是有不同的理由。

3、贯彻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数学老师要学会运用数学的环境,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建模意识。例如:我们可以举一个买水果的例子,小明到超市买水果,苹果4元/斤,葡萄10元/斤,香焦3元/斤,小明一共买了4斤苹果,2斤葡萄,5斤香焦,那么,小明需要给收银员多少钱?小明给了收银员100元,则收银员需要找给小明多少钱?第一问:4x4+10x2+3x5=51元,第二问100-51=49元。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题,每个学生在生活中也确实可以应用到这方面的知识,通过这种方法,就将“学”与“用”充分的结合起来了,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对于他们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4、贯彻多元学习方法思想,激发学生主体作用。

小学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教师要将核心素养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给学生更多的激励,让他们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教师教学演示的过程,从而让他们的内在潜能更多地发挥出来。例如,教师在教学“平移与旋转”时,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课件了解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的情景(游乐园的游乐项目):游览车、摩天轮、风车等,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接着让学生观看画面,亲身模仿这几种游乐项目的运动现象,然后让学生分类,讲述为什么要这样分,引出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物体的运动现象。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现象以后,让学生以四人小组进行讨论:生活中你看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现象。这样一来,学生生对于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就有了更多的认识。学生亲自参与发现平移和旋转现象的过程,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锻炼了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所以,这样的多元的教学方式更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