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针对性训练提高课堂实效性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5
/ 2

通过针对性训练提高课堂实效性的研究

刘春连

山西省岚县民觉学校 山西岚县 033500

摘要:当前我国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所谓符合素质教育,即要满足以人为本,在教学中即体现为以学生为主体。而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则需要教学者摒弃落后教学观念,及时引进新式观念,提出新策略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为学生构架好坚实的知识系统。初中阶段的数学教育是后期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其教学内容的组成,需要教师和同学们高度配合共同完成。而数学教学攻坚克难的主阵地在于课堂教学,所以提高课堂实效性尤为重要。笔者围绕提高课堂实效性,根据实际教学要求,提出通过针对性训练来提高课堂实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针对性训练;课堂;实效性

课堂是教育学生、传播知识的主要场地。课堂针对性训练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授学者在课堂伊始引入新的教学内容,还是给学生训练知识熟练度、亦或是复习之前教学的内容,都离不开针对性训练。那么在进行针对训练时,教学者不能仅仅拘泥于讲解基本课堂知识、对常见问题作出解答,也应该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习题讨论,设计多样化的题型,注重题目的灵活性,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操作实践,学会假设、类推、归纳等基本数学学习方法,努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因此,以上设想的实现就需要教师在教育部下发的文件指导大纲的前提下,在认真研习教材,充分理解教材编排用意的基础上,再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数学水平,对课堂的练习严格把控,既要重视针对性训练的“量”,更要意识到训练的“质”。在真正理解“质量”战略的基础上,最大化的实现针对性训练的预计效用。那么到底如何通过针对性训练来提高课堂实效性呢?以下内容,就是笔者的一点建议,希望能够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减量提质、精心设计整合练习

学习科目多、作业量大、课业繁重、学习压力大,是当前最显著的问题。但数学教学,无论进行怎样的改革和创新,都是不可能脱离练习的。教学者帮助学生减负,唯一能做的,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样才有可能把学生从过重的学习压力中解救出来,素质教育的初衷才能被实现。

课堂练习的内容决定课堂练习的效果,也极大程度上影响这节课的实效性。教学者要注重设计好每堂课的练习,精心挑选编排。例如,在为同学们讲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这一章节时,肯定要进行相关的针对性训练。结合教材知识,初中阶段普通三角形要证明全等不外四种方法:“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而作为特殊三角形的直角三角形,除以上四种方法之外,还可以利用“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这些证明题的不同之处无非在于改变三角形的边长或者角度,就又可以成为一道新题。毋庸置疑,不同比例的三角形证明全等的题目,可以让老师和同学们看到眼花缭乱。教学者不妨筛选掉一些重复且同质的习题,再者可以考虑整合一些有不同特点的例题。由题目条件一可以推导出条件二,再灵活运用以上提到的五种方法,尝试多种方法。

二、由点及面,突出训练的层次性

“点”可以有多重理解:可以是偌大学习内容的一个小小的知识点,也可以是考试中经常考察的重点,同样可以理解为大多数学生无法突破的难点。但不可否认的是,不论做题要尽可能由简至繁、由易至难。在教学中,教学者很难做到设计全面的针对训练内容,也几乎不能完全涵盖课堂教学的所有重要知识点。这造成的弊端就是教学者们会消极地采取题海战术,这样导致的直接“恶果”就是学生的练习题量过大,练题的质量得不到保障,还会导致学生厌学情绪恶化。

针对这种情况,从“点”织就一张网面,串联包罗各个相关知识点,通过这样的针对性训练来提高课堂实效性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为学生讲解方程时,可以考虑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串连在一块儿,指出它们的相关性,再层层递进式剖析,在课堂通过针对训练,打通知识脉络。“一元一次方程”求解显然就是求一个未知数;到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它的求解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消元”法转化成一个“一元方程”;“三元一次方程组”同样可以以此类推,通过消元先转化成“二元方程组”,最后依旧转化成“一元一次”。以上所举例子,就是知识点由点串联织就网面的过程,难易程度也有明显区别,逐次拔高。学生在经历了爬楼梯式的梯级针对训练后,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程度会更加深刻,以一张精炼的网串,带动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

三、用趣味性融入针对性训练、注重开放性探讨

相信教学者都有这样的经历:在每堂新课开始讲解后,仅仅判断课堂表现,同学们一点就通。但给同学们做练习,却漏洞百出。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恐怕还得从课堂针对训练达标度,以及学生自身学习情况上找出问题所在。倘若一堂课完全填鸭式的把知识点强行灌输给学生,当下学生勉强记住了,但这个记忆周期会大大压缩,理想的教学效果也无法实现。因此,教学者要尽可能的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尽量挖掘题目的内在趣味性。再者,教学不能过于死板,要多提出些开放性题型给学生们思考。

例如,在提高趣味性层面,教学者可以设计数学游戏、数学迷宫等新颖有趣的数学题型,也可以利用学校场地充分开展实践探索。比如,教学者在上“轴对称”的知识点时,讲解小马如何在最短的距离饮水时,可以带领学生去学校池塘利用轴对称的知识,让学生亲自测量。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记忆必定十分深刻。这无偿不是一种提高课堂实效性的训练,还可以使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在开放性层面,可以有多重理解。比如在探讨三角形的性质与角度关系时,教学者可以考虑设计一个“猜三角形”的练习。首先把三角形的两个角遮住,只露出一个锐角,此时同学们既可以猜是锐角三角形,也可以是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再次重温各类三角形通过角度的判断依据。开放性的练习能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思维空间,敢于思索敢于质疑,能有效打破思维定式。

总结:提高课堂的实效性,确实有多种策略,以上所提针对性训练只是其中一种。但其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率上确有奇效。不同的教学策略互相整合,各取其精华,会有更理想的效果,但这一进程的实现还有待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归纳。

参考文献

[1]王伟,徐栋波.精心设计练习题 提高课堂练习的实效性[J].辽宁教育,2017(23):77-78.

[2]周刚强.提高中学数学课堂练习实效性的实践与探索[J].教学与管理,2000(09):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