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防范与控制工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6
/ 3

疫情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防范与控制工作研究

杨庆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学生处 辽宁大连 116000

摘要: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爆发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面临新的挑战,传统的线下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当前环境,面对新的教育形势,网络逐渐成为了主要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做好网络舆情的防范与控制工作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本文从疫情防控期间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出发,提出了现阶段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和防范思路,以此更好地为特殊时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

关键词:疫情背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舆情防范与控制

  1. 疫情背景下网络舆情的特点

根据《2019年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统计,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互联网普及率达59.6%,较2017年底提升3.8%。 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全年新增手机网民6433万;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7年底的97.5%提升至2018年底的98.6%,手机上网已成为网民最常用的上网渠道之一。面对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舆情防范工作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疫情背景下网络舆情管控工作又有新的特点,具体来看有以下几点:

(一)舆情传播形式有限,话题讨论度高

由于疫情爆发初期覆盖面较广,传播速度较快,公众视野在短时间内被集中吸引到疫情发展近况上,根据人民网数据显示:微博话题“500万人离开武汉”,累计阅读量已达到14.3亿,“表述不妥已致湖北17人死亡”累计阅读量达11.3亿。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的监测结果显示:2020年2月15日0时至2月16日24时,疫情报道总量达到334246篇,微信报道352347篇,传统媒体报道共16889条,微博数据144023条。从数据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人民群众对这起突发公共事件的关注度极高,二是在这起事件中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有限,受众群体接收信息的方式也比较集中[1]

(二)舆情传播速度较快,控制难度大

由于传统媒体信息在疫情防控期间受到客观限制,线上官方媒体在传播性和更新速率上又不如微博和微信公众号这些主流网络媒体和快手、抖音这些新兴媒体,许多民众在迫切想要了解疫情发展趋势时会不由自主地选择那些更加具有时效性的媒介[2]。但是包括微博和抖音在内的网络媒体存在不少舆论隐患,一是注册门槛低,任何人都可以进行信息发布,同时用户也可以随时随地地得到任何信息,这会导致出现滥用话语权的现象;二是平台缺少信息审核环节,或审核方法过于简单粗糙,无法应对海量的信息工作量;三是网络平台的“转发”“点赞”“评论”功能可能造成虚假消息快速传播。这些网络媒体发布的信息有相当一部分不具有参考价值,有一部分带有虚假性或误导性成分,例如:微博热议“双黄连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可实际上双黄连并不具备抑制新冠病毒的疗效,但由于微博用户基数庞大,信息传播速度快,造成这一热议信息浏览量在极短的时间里突破16亿,双黄连一夜脱销。要控制这样的信息,确实存在相当大的难度。

  1. 舆情传播者年龄集中,信息可信度较低

由于近几年自媒体行业的发展,从业人员的数量激增,而自媒体行业的从业者年龄普遍集中在20-35岁之间[3]。这些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道德修养参差不齐,加之相关部门对自媒体的监管力度不够,自媒体在流量热度引导下会时常发布一些不实信息,疫情防控期间自媒体又成为“小道消息”滋生地,这些带有误导性质的“小道消息”是网络舆情控制工作的又一重点和难点。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关注自媒体的主要群体,事实上由于受到知识结构、课业负担、心理发育和社会经验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学生在近几年中逐渐成为浏览自媒体和其他网络信息的主要人群,是舆情防范与控制工作的对象之一。

  1. 疫情背景下高校防范网络舆情的具体办法

从上述内容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网络舆情发布和传播的渠道较为集中;二是网络已经成为疫情防控期间舆情防范与控制的主要阵地;三是网络舆情对在校学生影响较大,从这三点出发再与高校特点结合可以发现高校学生由于不必从事生产劳动,且课业负担相较于中小学生较轻,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接触网络,又由于高校学生知识面广,思维敏捷,容易接受并相信新鲜事物,再加上国内高校一般采取半封闭的管理模式,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接触的方式方法和内容较窄,容易被不良信息迷惑,因此近些年来高校在网络舆情防范与控制工作中的地位越发重要。在这样的前提下疫情防控期间高校网络舆情防范和控制工作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结合办学特色,做好党的意识形态工作

高校应首先明确党务工作在引领意识形态和防范网络舆情中起到的重要作用[4]。在工作实践中应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结合自身的发展要求和办学理念,找准方向形成一套具有本校特色的党务工作原则和意识形态工作标准,利用加强学生和教职人员意识形态工作的契机,抵御网络不良信息,防范网络舆情,维护高校稳定。

(二)协调相关部门职能,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联动

1.强化落实领导责任。

高校领导班子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在工作实践中要突出学校领导重要地位,明确领导的工作责任,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总体方向,同时建立起以学校领导班子为主要成员的网络舆情防范与控制专项工作小组,形成有力地组织保障,通过工作小组组织开展高校的网络舆情防范与控制工作。

2.统筹相关部门职能。

高校各职能部门应团结在学校领导班子周围,由网络舆情防范与控制工作小组统筹全局,统一领导,协调各部门关系,自上而下地做好联动工作,各部门在工作中需要不断磨合,形成较为统一的工作原则和工作流程,在网络舆情防范与控制工作中更加重视日常管理,做好舆情预案,防范突发事件。

(三)健全风险预防机制,做好网络舆情防范工作

1.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培育机制。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是教育,“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目的,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广大师生爱国爱校,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利用党课、团课、班会等场合进行主题教育活动,在疫情防控期间利用网络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并逐步形成培育机制,完善已有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全面提升网络舆情防范与控制能力。

2.建立健全意识形态领域舆情信息汇集和分析机制。

利用校内外媒体进行大数据分析,及时掌握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动态,建立意识形态领域舆情信息汇集网络,对近期各种事件的舆论导向进行汇总和分析,发现带有不良倾向和恶意苗头的舆论尽早处理,防患于未然。

3.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和监督机制。

高校应建立包括新闻阅评、新闻发布会、每日工作例会等制度。在日常管理中建立起意识形态工作例会和汇报制度、新闻审查制度、舆情应急处理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形成了较为科学地管理机制。同时,高校针对意舆情防范与控制工作还建立起有效的奖惩机制,保证有功必奖,有错必纠。

(四)加强校内宣传,做好警校合作工作

自防疫抗疫工作开展以来,全国各高校都高度重视舆论宣传在防疫抗疫斗争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高校新媒体平台的作用,做好线上线下联动,校内校外联通,特别是做好警校合作工作,邀请高校辖区内的公安机关普法人员向学生进行普法教育和疫情防控宣传,形成了浓厚的警校联动氛围。

(五)把控师生思想动态,做好特殊时期舆情防范

1.调查师生思想动态,防止疫情舆情。

在疫情防控期间高校应通过线上问卷、线上访谈、视频班会等形式对学生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的思想状况、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情况,毕业年级学生的就业准备情况、涉及校园不稳定因素的其他情况以及特殊群体学生的状况,如心理异常、贫困学生等等进行了细致调查。对学校教职工关心国家、学校发展变化情况、疫情防控期间心理状况、学生对宗教信仰的态度等进行了调查,及时掌握了学校学生和全体教职员工的思想动态。

2.关注网络舆情变化,把控实事局势。

高校应特别注意疫情防控期间的国际局势变化对师生思想的影响,应在网络舆情防范与控制工作小组的基础上建立专门的舆情研判小组,负责高校的网络舆情监控和管理工作,及时监控和删除网络不良信息,对重要网络舆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5]。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应执行网络舆情监控值班制度,强化校园网络安全管理,确保网络安全。注重创新和改进网络宣传,提升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营造风清气朗的校园网络空间。

(六)组建网络评论员队伍,做好网络舆情管控

高校应组建网络评论员队伍,这是适应新形势下学校融媒体工作需要,也是疫情防控期间防范和控制网络舆情的重要手段。利用网络评论员构建全媒体传播新格局,加强网上舆情信息监管和引导,让专门人员更好地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服务学校发展。同时设立专人进行新闻发布和评论工作,在发现网络舆情时可以及时处理,利用正确的舆论方法进行引导,防止不良网络信息事件扩大,影响社会和高校的稳定。

(七)提升学校安全系数,做好舆情管控工作

高校应通过网络技术人员不断提升学校网络安全系数,定期对学校官网、论坛、贴吧和微博、微信、易班平台进行清查,对有不良倾向的言论进行及时封杀,对传播不良信息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若触犯法律法规,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发现校外不法人员应及时通报执法机关,防止事件扩大化。

三、结语

目前我国已经全面控制了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这是全国各界努力的结果。在疫情发展期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形式和内容上发生了一些变化,利用好网络平台,预防和控制网络舆情,构建舆论安全系数高、思想引领能力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是当下维护国家、社会和高校稳定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戴媛.我国网络舆情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8.

[2]田斌.移动短视频应用的内容生产及传播模式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8.

[3]任璐. 自媒体运用中的信息传播伦理问题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9.

[4]高艳青.新时代进一步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若干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05):58-63.

[5]吴建军,岳嘉,魏晋忠,颉亚辉,宋姣,黄瑜,魏兴民,吴荣,邢新,陈丽,樊景春,殷晓春,张书楠,赵翊,王亮亮,郭伟,刘永琦,王新华,郑贵森.大专院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南[J].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7(01):1-8.

作者简介:杨庆(1987.1.31),男,汉族,辽宁大连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硕士,学生处干事,讲师,研究方向:学生信息化管理。

邮寄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旅顺开发区顺乐街33号,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学生处。邮编:116000,联系电话:186428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