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6
/ 2

中职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贾晓东

玉溪工业财贸学校 云南省玉溪市 653100

摘要:中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在中职数控专业教学过程中,既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随着工业4.0时代的推进,社会和企业对数控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中职数控专业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社会需求。因此,中职数控技术的教学中,必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适应企业和社会多样化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文就中职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展开了分析和探索,提出了几点具体实践措施。

关键词:中职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探索实践

1 前言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理论基础知识相对薄弱,但他们具有良好的动手能力。因此,如果采用初高中的传统教学方式,将不能取得相对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也与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不一致。在当前教学改革背景下,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有效结合,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学改革。本文结合中职数控专业的实际教学情况,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2 中职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现状及内涵

传统的数控专业教学分别教授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目前此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应社会需求,甚至存在着很多弊端,比如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分开教学,可能由不同的教师进行授课,由于理论和实操的教学时间和教学方法不同,容易造成教学进度不一致学生可能学过理论知识但学习和了解实践操作,有的相隔很久才开始学习实操,导致不能及时将学到的理论用于实操,理论知识也不能及时巩固,二者的掌握程度都不好。或学生提前进行实操学习,但未能及时学习相关理论,只能对实践操作死记硬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难以达到理想学习效果。,理论和实操课程授课教师不同,其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的理解也可能不一致,容易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混淆,难以把握重点。例如,数控机床的操作流程,由于理论教材与具体实训条件差异较大,以及教师在理论与实操课程上讲授内容不一致,学生难免会感到茫然。学生没有实际参与机床操作,没有了解和熟悉具体案例的情况下,单纯地学习数控机床理论,会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习兴趣有的知识点,学生已经在理论课或者实操课上基本掌握了,但由于授课教师不同,可能会再次对该知识点重复讲授,这就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率。数控专业是一个集理论和实操一体的工科专业,其涉及的课程理论众多,操作性较强,有的内容难以用语言清晰地描述,需要直观地结合实例向学生展示和讲授有些内容可以通过一次性操作来讲解因此,中职学校数控专业的教学应该将理论和实操相融合来进行教学,即运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

理实一体化,简单理解就是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防止理论与实操脱节的一种教学模式。理论是实操的基础,具有指导实操,促进实操,帮助实操的作用反之,实操也能够帮助学习理论,理解理论,并推动理论进步。理论与实操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在教学过程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教学环节比较集中。将理论教学与实操教学穿插融合,既能通过理论指导实操,又及时通过实操来巩固和强化对理论的理解相对于将理论和实操分开自主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可以大幅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教学内容。其次,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占有重要的主导地位,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制定和调整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教师还要随时掌控理论和实操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努力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融合渗透,达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效果。

3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3.1建立企业化的实训环境

模拟企业化的教学环境,可以使中职学生提前熟悉企业工作环境,方便后续进入企业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企业工作环境。因此,中职学校车间的教学环境要尽可能地与企业车间的环境相似,操作设备也要尽量和企业的设备相近,学生上课不穿校服,而是穿着类似企业工作服的实训服,以班组的形式开展教学,以便将来进入企业时能更快地适应企业环境。

3.2建立模块化的课程设置

以《数控编程与操作》为实例说明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如何做到让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习实际操作的方法需要教师在讲授每堂课之前,先把所讲的理论知识和必须掌握的操作技巧做成一个模块将理论和实操技能相结合,授课过程中将二者穿插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点。在此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数控仿真软件,让学生通过仿真先熟悉基本操作原理和操作步骤,增强对知识点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后教师再根据教学内容画出相应的零件图样,向学生讲解该零件的加工工艺和操作技巧,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所学指令结合零件加工工艺要求来编写加工程序。最后再利用数控仿真软件输入程序,进行加工模拟。有了这些基础,教师再带学生去操作真实的数控机床,学生的出错率也会大大降低。学生

使用数控仿真软件练习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可以提前讲解这些易错的地方:如加工时,刀点没有按程序的编制来动作,而是偏离一点距离,这种情况一般是对刀出现错误,再比如对好刀,进行自动加工时刀具不工作,这有可能程序输入时有错误造成的。

3.3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数控专业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必须努力提高授课教师的综合能力。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教师自身要掌握和精通数控专业相关理论知识,尤其是数控机床以及数控编程和零件加工方面的理论知识。其次教师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如此才能够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机床实操练习,尤其是具体的零件加工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指导学生提高零件的精准度和正确率。再次,教师要熟悉机床的操作原理和基础的维修技能。实操课程中,机床数量有限,有时好几个学生围绕一台机床操作,部分学生由于紧张等因素,可能会误操作导致机床故障,教师如果能处理简单的机床故障,就可以提高机床利用率和教学效率。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讲解发生故障的原因和解决故障的方法,加深学生对操作技巧和操作注意事项的掌握。此外,教师和学生还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也就更能做到不懂就积极主动地向老师请教,教学效果将得到提升。

3.4在理实一体化的实训车间进行授课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要求将传统的课堂教学转移到实训车间。学生上课不在教室,而是在实训车间。课堂上,学生以班组的形式,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应用训练,变被动学习为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让师生在边教、边学、边做中丰富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实现了“教学做合一”,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为后续的工学结合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5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评估

理论教学是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必备环节,实操教学是学生技能掌握的关键环节,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的关键。在理实一体化数控教学中,教学评估不再以期末试卷分数一锤定音,而是由过程性评估和考试评估综合组成,二者各占50%其中过程性评估包含学生日常理论作业、实操练习成果、课堂出勤率和回答问题的情况等,考试评估包含学生期末理论考试和期末实操考试等。

4 结语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较完满地结合起来,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弥补了中职数控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短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冷红军.中职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96):43-44.

[2]殷肖玲.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在中职数控专业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经济信息,201821):382.

[3]胡伟锋.中职数控加工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528):128-129.

作者简介:贾晓东,男,汉族,玉溪工业财贸学校教师。1985-11-06.云南玉溪人,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数控技术。

通讯地址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瓦窑四组202号。邮编65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