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先生制”在网课中的尝试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6
/ 2

“小先生制”在网课中的尝试与思考

龚国庆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靖江第一小学 311223

一场疫情,带给我们不只是遗憾,还有成长和思考。

2月10日学校开设网课,孩子们就开始利用电子作业本在纸上做题。一周后,语文作业本已从电子版换成了纸质,但反馈仍找不到好办法。语文学科有其特殊性,除了涉及字词的基础题外,其余的多为主观题,文字众多辨认耗时不说,内容也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非常考验阅题老师的眼力和耐力。有老师试着批改以照片形式上传的打卡作业,阅完“大大小小或高清或模糊”的习题后直言“老眼昏花吃不消”。 权衡之后,我们五年级组在每周五开设统一的作业讲评课,让孩子边看边校对。但这样上课等于看视频,是否有效全靠家长监督。

在笔者所在的501班,采用指名抽查和分组抽查两种方式连续关注作业三周,发现孩子们错题不订正,作业“短斤缺两”现象呈由少到多趋势。其他年级教研组也反映:家长逐渐复工,作业越来越糟。

一、逼出来的“小先生制”

怎么办?我们决定动用“群众的力量”,请“小先生”协同上作业讲评课。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小先生制”曾风靡中国农村。陶行知曾说:小先生是最好的老师,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孩子。怎么搞?试过才知道。我们从最令人头痛的的“作业讲评网课”开始尝试。

1. 合作准备,分解网课任务。

众人拾柴火焰高。要利用好优秀生的学习资源,提前将任务落实到个人。

3月5日,教师发出网上预告:周五晚上七点安排语文园地二作业讲评,请大家备好作业本、文具和电子设备。同时“单独通知”11个语文学习组中的第1组四人为“晒答案先生”,第2组和第3组学习组长任“主评先生”。考虑到第一次尝试,主持人的角色暂由老师担任,等大家熟悉操作流程后再考虑小先生来落实。

等到周五晚上6:50,群主(班长)开始点名:已到请发个“1”。7:00,全班45位同学签到43位。讲评开始,语文老师上场@全体成员:发言用文字,不发表情包;有意见可在主评发言后交流;群主有权在出现随意刷屏者并经劝告无效时设置禁言。

2.交流互动,突破“听讲”模式。

线上课要突破“我教你听”模式,采用校对、预测、判断、质疑,加强交流互动。更多时候,作业讲评课是你讲,我讲,他讲,讲述之后是他评论我,我评论你,你评论他。谁都可以发表看法,只要谁说的有道理,就听谁的。

老师主持课堂:“请第一小组晒第一题作业”。“啪,啪,啪”第一组三位同学立即把第一题作业答案发上来,第四位同学磨叽了一分钟才有反应,一看图片居然还是倒着的。“主评先生”把图片调整之后又贴出来:“第一题是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我认为前面三个同学都对的。施宇鑫有一个地方选错了……”话音落下,又是“啪”,主评把那张含有错的截图放了上来,还特意用红色线条圈住错误,“大家看,这样的书写错误要避免。”

“好,其他同学有没有意见。请发表。”……

3. 静动结合,锁定难点问题。

这样上网课,群里异常火爆。一堂课下来,发言次数会达到五百——八百次左右。因此很有必要,提醒大家:留意别人发言,关注难点问题。

第三题是根据词语意思分类,四人晒出的答案各不相同,两位主评谁也说服不了谁。“请同学们说说看法”。一声令下,群里沸腾。有投赞成某同学意见的,有反对某同学意见的,有提出自己想法的,还有一位直接在百度上找出依据晒截图。群主眼看“场面失控”,立即示意肃静,但话匣子打卡怎能轻易合上?老师发的信息很快就被没在大家各种各样的争论中。群主果断启用禁言模式。如何审题答题,老师从从容容细细道来……

总结阶段老师对“小先生”表现作了肯定,并要求同学用修改符号对错误的答案进行订正,在群里晒出图给所在学习小组的组长和老师检查。

二、实践中初尝的甘甜

一个多月下来,大家认为推行“小先生”课堂,践行“即知即传人“的做法,对于“小先生”和听课者而言,都有积极意义。

提出“学习金字塔”理论的戴尔认为:用聆听、阅读、观看影像和示范的接受学习,效果都在30%以下,但是“做中学”可以将效果提高到75%,“教别人”可以将效果提高到90%。采用小先生授课,对于普通孩子而言,由观看视频参与改为“互动参与”,相当于“做中学”;对于授课小先生而言,由观看视频参与改为“教别人”。

首先,“小先生”教别人,备课和讲解都有助于思维锻炼,促进自身的组织、表达能力进步。“小先生”在课堂上有很强的亲和力,他们在调动现场交流,控制纪律上有着教师所不具备的吸引力。这种愉悦的体验激励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其中。开始阶段,我们的“小先生”多采用制定的模式,便于分工和组织,熟悉这样的操作后,在讨论环节,可以采用指定和报名相结合的方式来确定“主评先生”。连续“三周”担任“小先生”的孩子可以获得班级发放的“证书”,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其次,其他孩子在接受“小先生”教学时,心情尤为放松,容易形成交流质疑的氛围,我们常常能看到“小先生”与众多孩子争论不休的场面。因为孩子具有天生的表现欲,听课的孩子也想着好好表现,争取有机会当下一次的小先生。

推行小先生制,实际是在倡导团结互助,美美与共的思想。在这样的氛围中,传统课堂无形的纪律束缚大为减少,学生愿意表现自我,愿意畅所欲言,愿意有错必纠,作业讲评正成为一件妙不可言的事情。教学,因信任“小先生”而美丽。

三、留下来的后续思考

年级组老师讨论后,觉得如果在这些方面加以改进,可以做得更好:

1.“小先生”培训必不可少。小先生因为本身是孩子的特殊性,培训是必须的。“管理先生”在活动前、活动结束时候两次点名不可少,讲评中间要维持纪律。同时要根据情况使用全体禁言和个别禁言功能,但要把控次数,避免打击大家参与热情。“展示先生”和“主评先生”直接影响到讲评的效果,都应提前准备,尽量保证图片及评论质量。

2. 要充分考虑学科特性。语文学科的在文本理解和习题解答方面主观性非常突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种理解方式。教师在安排习题讲解这类的网课时候,对答案的判断和走向要有多种预案。对于学生中可能引发的讨论甚至争论性问题,要有更高更深的理解。

鉴于语文学科的多元性,教师功能定位要精准。既不是甩手掌柜,也不能包办代替。孩子能干的事情,老师尽量旁观;孩子争论不休时,老师必须出场。老师作为参与者,既是以备咨询,也要做好应急准备。遇到孩子讲错、讲不清楚或者讨论中引发矛盾,就要及时出面解决。

3.课堂要有做笔记要求。做笔记有一个明显好处:不会去发表重复的观点。你有一种想法,我有一种想法,交流一下我们就有多种想法。

首先应尽量用文字与图片交流,这样方便记录。浏览聊天栏里的文字可以迅速找到有用讯息,语音包却需一一点开来,耗时低效。并且,文字和图片便于迟到孩子来观阅,也便于他们在订正环节遇到疑问再回过去看。其次应当鼓励答案尽量不要唯一。遇到写出某个词的近义词、反义词,作业本上一般只填一个括号,我们建议写二到三个,有心的“小先生”会写得更多,提供的借鉴意义就更大。再次是允许借用答案。总有孩子会遇到不会的题目,我们要引导他们在观看过程中相互学习。遇到仿写句子、片段,也允许他采用“小先生”答案作为“备胎”。

4. 时间应集中分散相结合。课文配套作业的反馈一般以集中为主,但如是习作类讲评就可以分散进行。建议提前将小练笔、周记、日记等提前放群共享,每位同学看后就自己喜欢的至少一篇文章发表看法,最后老师根据大家的意见再进行总结点评,这样对作者是一种提醒和鼓励,对其余同学更是一种引导和比较。虽然非集中性交流影响了部分孩子积极性,但若能将修改后的优秀作业共享在群里,示范效果非常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