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脑出血患者在急诊中的急救治疗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8
/ 2

突发性脑出血患者在急诊中的急救治疗效果观察

吴小红( 通讯作者 ) 杨曲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 广东省 广州市 510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急诊突发性脑出血患者实施急救治疗及相应的护理干预的意义。方法:从2018年09月-2019年09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中随机选取56人,随机分成两组后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急救治疗护理,比较分析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后抢救时间以及出血量的差异,进而分析急救治疗护理的应用价值。结果:常规护理组和急救治疗护理组干预后抢救时间分别为(46.77± 5.18)分钟和(16.79 ± 8.09)分钟,出血量分别为(101.79 ± 9.47)毫升和(49.13± 10.22)毫升,相比之下,急救治疗护理组抢救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常规护理,对急诊突发性脑出血患者实施急救治疗护理能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率,减少患者出血程度,改善治疗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突发性脑出血患者,急救治疗护理,抢救时间,出血量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升高,其中突发性脑出血发病率也呈现增高趋势,成为目前较为常见的临床急危重症疾病之一。突发性脑出血疾病进展可能导致肝、肾、心等多个脏器损伤,加大疾病救治难度,不可逆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疾病预后和生活质量。对于突发性脑出血的治疗,追求高效救治,救治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患者出血量的大小、疾病预后以及救治成功率,如果出现救治效率低下的情况,会大大增加患者瘫痪或死亡的几率。因此,急救治疗及其相应的护理干预越来越成为急诊救治突发性脑出血患者的首选,降低其可能出现的呼吸衰竭几率,提升治疗效果[1,2]。本研究随机选取急诊突发性脑出血患者56人,根据所干预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急救治疗护理组,每组均包含28例研究对象,统计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后抢救时间以及出血量的差异,探讨急救治疗及相应的护理干预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急诊科2018年09月-2019年09月期间急诊突发性脑出血患者56人,分成常规护理组和急救治疗护理组,其基本资料如表1所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规避了抽样误差对结果的干扰。

表1 常规护理组和急救治疗护理组研究对象基本资料

项目

常规护理组

急救治疗护理组

P值

例数(例)

28

28

性别构成(例)

18

19

>0.05

10

9

年龄范围(岁)

39-76

41-77

平均年龄(岁)

56.47±8.13

56.03±10.77

>0.05

1.2 护理方法

本研究中常规护理措施包括执行医嘱,配合医生开展常规治疗,并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和各项生命体征改变情况。 急救治疗护理组在上述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基础上,依据医生急救治疗相关医嘱,开展相应的急救治疗护理干预,在保持患者去枕平卧位的基础上抬高其床尾30°,使得研究对象处于头低足高位,避免颅内压过高,加快脑部血液回流,同时,救治过程注重保持患者尽量减少移动,防止病情加重,各项完善检查尽量依靠床旁仪器完成;保持研究对象呼吸道通畅,做好口腔清洁,防止呼吸的发生,对于出现舌后坠的研究对象,及时给予固定,避免堵塞气道,必要时给予气管切开,开展机械通气,维持其呼吸,防止加重缺氧;第一时间为研究对象建立静脉通道至少两条,并及时给予甘露醇,降低颅内压,给予蛇血凝酶药物干预,避免脑出血,给予营养神经药物以及改善血压药物,降低缺血缺氧对于脑部神经的损伤;积极联系神经外科专家其手术室,严密关注研究对象生命体征变化,根据其病情变化,及时转科手术治疗,提升治疗成功率。

1.3评价指标

本研究中评价急诊突发性脑出血患者护理质量的指标包括研究对象干预后抢救时间以及出血量。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年龄、时间等计量资料的比较分析运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性别构成比等计数资料的比较分析使用χ2检验。检验水准设定为α=0.05。

2 结果

如表2所示,常规护理组研究对象干预后抢救时间为(46.77± 5.18)分钟,出血量为(101.79 ± 9.47)毫升,急救治疗护理组干预后抢救时间(16.79 ± 8.09)分钟,与常规护理组相比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为(49.13± 10.22)毫升,与常规护理组相比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研究对象干预后抢救时间以及出血量的比较分析

项目

常规护理组

急救治疗护理组

P值

例数(例)

28

28

抢救时间(分钟)

46.77± 5.18

16.79 ± 8.09

<0.05

出血量(毫升)

101.79 ± 9.47

49.13± 10.22

<0.05

3 讨论

突发性脑出血病情危急,进展快,随着脑出血量的增加,患者可能出现严重颅内压升高状况,引发头痛、恶心、肺水肿等症状,甚至可能出现脑疝情况,不及时救治可能发生脑死亡。对于突发性脑出血的治疗干预措施以高效为首要目标,第一时间给予改善呼吸状况,能够有效延缓疾病的进展,赢得后续治疗的时间,增加后续治疗干预措施显效的可能。手术治疗对于突发性脑出血患者的干预效果最佳,但是往往由于疾病进展快,转科、准备手术都需要时间的原因,急诊科工作人员应当充分把握患者突发脑出血的前三个小时这一黄金时段,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积极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完善各项检查,给予呼吸支持,改善脑部缺氧缺血症状,才能最大程度改善其疾病预后,提升治疗成功率[3]。本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常规护理,急救治疗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急诊突发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率,减少出血,改善预后,可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竺兴霞. 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 江苏医药, 2013, 39(014):1734-1735.

[2] 王丹萍. 突发性脑溢血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探讨[J]. 特别健康:下, 2014, 000(006):P.245-245.

[3] 莫洪英.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脑出血患者抢救中的效果[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6, 000(009):29-30. 作者简介:吴小红,性别:女,籍贯:湖南省娄底人,学历:本科,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现有职称: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