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9
/ 2

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

王雅靖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养正小学 山东省烟台市 264000

摘要: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总的战略要求下教师应当将教与学融于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减少使用一些会对个体产生消极阻碍因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新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下施加正确的教学影响,通过教育内部结构构建进而持续不断地影响学生,确保学习主体的稳定性,推动学生正确思想意识、核心素养的生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策略分析

前言:数学素养并不是先天形成的,其是后期教育者设置一定的教学环境,并在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渗透影响下的自我学习意识、能力的形成,在这过程中持续不断接受影响,学生能够将自身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原有的经验结合起来,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发展技能能力,最终形成一个良好的数学观念和数学品质。这与推动教育现代化这一目标相契合,具有重要作用。

1 核心素养概念分析

核心素养与一般的素养具有差异性,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应当顺应素质教育走向,抓住关键期教育,引导学生认知、了解,采用强有力的措施将全面的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一开始接触数学,在后续教学中教师采用直观性系统性等一切方法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学生从课本出发,联系客观生活,意识到了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这一理念,一定时期后产生数感。学生懂得将所学到的知识用于表达和应用,无形中形成了数学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现今开展素质教育实践努力奋斗的目标。核心素养理念由原有的德智体美劳教育观念转化而来,其内容与内涵不断深化,两者具有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两者的目标一致,牢牢抓住确保学生具备综合发展能力这一主线。不同之处在于核心素养理念更具可操作性,其实际上一种顺势而为的举动,符合总的教育方针,能够推动我国数学教育事业的动态发展。

2 核心素养形成的必要性

不同教育背景下有着不同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理念,现有教育要求教师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话题。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教师首要思考的问题。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室理应进行教学方法改进,主动接收现有教育意识形态影响,形成教育认同感,积极参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来,确保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借助一定力量,确保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教育所提出的主观要求和集中体现,具有重要意义。

核心素质培养是外在刺激和内在机体形成双方面作用下形成的一种良好数学品质。教师了解学生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了解学生身心的所有构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形态与感官神经系统,确保学生具有感觉知觉的灵敏度、注意的持久性、记忆的强度和思维的敏捷性这一特点,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独立思考钻研,确保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获得一定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为后期核心素质培养与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学生变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这对学生后期学习高层次数学内容具有重要作用。核心素养给人的影响是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的,学生打破对原有数学神秘难测的直观印象,会在数学道路上畅通无阻。

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

教育本身具有双向性,学生是否学的好、是否具有数学核心素养,其与教师的教的教和所在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教师应当意识的数学知识是无法直接给予的,需要加上后期努力才推动学生深入发展。

3.1 创设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原有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教师将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一定的限制,难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了突破这一局势,教师应当意识到独学而无境则孤陋寡闻这一认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确保学生产生不会回答到积极回答的行为变化。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从事学习探究之前先在头脑中确立定向目标,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问题的推动作用下学生的行为变化比较持久,通过个人思考和他人交流逐渐弥补学生认知活动的知识局限和不足,这大大拓展了个体狭义的经验范围,学生找到问题,获得满足感,使得自己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主动性,具有积极的态度研究复杂的学习现象与知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身为一名专业从业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遵循学生发展规律,还要遵循教育规律。应当意识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课堂渗透核心素养的第一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提出是什么,确保学生就有一个求知欲望,为后期支持信息传递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张口说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回答学生的问题,或者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答案。学生无形中掌握了智慧技能,学生为了找寻答案会支配自己的注意、学习和思维,有意思的探索、提取数学知识的线索,最终找到数学规律。例如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中教师可以结合数学算式向学生抛出不同的问题,为了激发学生的能动性教师还可以创设生活情境,组织学生开展动态模拟,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卖家,通过商品价格加减了解算式的本质。学生能够了解与学习数学单个符号和一组符号的意义,意识到它们代表什么,能够从数字中准确把握数量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3.2 开展数学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通过研究发现学生能够从自身原有经验中提炼线索,因此,教师应当把握这一特点,有意识地开展数学活动,学生个体在与环境物质接触的环境下搜索同功能系列的知识记忆,其建立了一个检验任务操作的模型,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理解知识,书上枯燥复杂的公式定理变得更加直观化,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知道做什么、怎么做。

教师应当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增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强度。例如《在学习长方体与正方体》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找寻生活中共同本质属性的物体,另外,教师可有意识地开展制作粉笔盒的教学活动,通过具体活动明确揭示概念的本质,学生动手操作,掌握了突出有关特征,实际操作下将学生要学习的概念以实体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动手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计算能力,还加深了对公式的理解。数学活动能够帮助学习者建立某种联系,在实践过程中检验数学定义,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能够牢牢把握数学知识。

3.3 具有创新精神,合理提出猜想

教师应当意识到数学想象本身是一种创新精神的体现,因此,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例如在《圆的周长》学习中教师可以给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在头脑内部构建认知结构,提出自己的猜想。事实证明,当学生提出猜想时其具有探索欲望,会主动积极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相关规律,将原有获得的知识和信和的知识联系起来,学生在验证猜想的过程中形成自身智慧和理解力,这一个体能力能够帮助学生产生数学知识顿悟,摆脱原有动作的积累或盲目的尝试。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习惯督促其通过学习满足自身的需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能够通过观察,探索获得一定的原理。在发现学习中学生独立思考,进行验证,具备基本态度掌握相关方法,学生意识到了自身的学习结果与自身所付出的努力相关,进而开展有意义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数学知识的脉络,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核心素养。

4 结束语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当提倡发现学习,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学生结合原有的经验背景构建数学认知结构,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学习活动,通过实际应用活动学生尝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内在思维活跃,长此以往产生重大的变化,无形中培养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涂建勇.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J].才智, 2018(7):34-37.

[2]姚金楷.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J].中华少年, 2017(9):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