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健康宣教模式在气管切开患者吞咽功能训练中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9
/ 3

个体化健康宣教模式在气管切开患者吞咽功能训练中的效果观察

陈翠芝 汤琼 马正蕊 王雪玉 李绕波

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 ICU 云南 昆明 650204

〔摘 要〕 目的 探讨个体化健康宣教模式在气管切开患者吞咽功能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9 年1月至 2020年6月收治的 50例气管切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加规范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化健康宣教,对比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吞咽功能训练的依从性、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吞咽功能训练的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气管切开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个体化健康宣教模式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可促进气管切开患者吞咽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个体化健康宣教;气管切开;吞咽功能训练

气管切开是解除呼吸道梗阻或有效清理下呼吸道分泌物,维持患者通气功能的有效措施,在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气管切开术后43%--83%的患者均会出现吞咽功能障碍,吞咽障碍常表现为误吸[1]。而吞咽功能训练可促进气管切开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临床在对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的过程中发现,因为个体化因素,患者理解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存在吞咽功能训练方法不掌握,不愿配合护理完成功能训练,依从性差等问题,直接影响患者吞咽功能训练效果。我院于 2019年 1 月至 2020年 6 月,在对气管切开患者行吞咽功能训练前,给予个性化健康宣教模式,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月—2020 年 12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50例气管切开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入组排除标准:合并脑卒中或患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GCS 评分 < 8 分;有严重失语及认知功能障碍,有精神障碍等不能配合功能训练的患者。其中男36例 ,女14例;年

龄34-76岁,平均年龄55岁;其中重症肺炎18例、AECOPD 13例,颅脑外伤 9 例,车祸伤8例,其他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诊断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加规范的吞咽功能训练,包括按需吸痰、口腔护理、气道湿化、气囊管理,翻身拍背及颊部肌肉训练、口唇闭合训练、喉部训练、舌部运动、咽部冷刺激、有效咳嗽等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性化健康宣教,具体方法如下:

1.2.1 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层次、性格特点、理解能力等制定了个性化的健康宣教计划。(1)对纳入观察组的25位患者,在吞咽功能训练前给予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告知患者及家属气管切开的原因、病理变化、并发症及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正确认识气管切开的并发症及功能训练的重要性,以文字、图片加讲解的方式,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缓解其紧张恐惧心理。(2)由于疾病的影响和自身形象的改变,患者会产生自卑、悲观烦躁的情绪,不愿意配合护士完成吞咽功能训练,护士应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功能训练时为患者提供相对独立的空间,如无单间可拉上隔帘或屏风遮挡,可邀请家属参与到患者的功能训练中来,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能得到家人的支持和肯定,减少患者的负面情绪对功能训练的影响,使患者能够很好的配合功能训练。(3)为患者制定吞咽功能训练的阶段性目标,功能训练要根据患者的体力、耐力、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否则易让患者产生畏难情绪而降低患者依从性。动态评估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让患者看到功能训练的效果进展,提高患者主动参与配合功能训练的依从性。

(4)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产生不利情绪是十分常见的临床症状,不良情绪十分不利于患者的康复进程,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疏导,耐心听取患者主诉,不断增加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频率,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5)科室针对气管切开吞咽功能训练制作了图文并茂的动画电子化健康宣教PPT,下载了吞咽功能训练操,应用终端设备进行反复播放,护士在床旁指导患者遵照练习,对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都能提高其理解能力,使功能训练更规范,更准确,达到吞咽功能训练的预期效果。

1. 3 吞咽功能评估

两组患者在吞咽功能训练前后均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估,患者取端坐位,喝 30 mL 温开水。

1( ) : 5 s 内能顺利地 1 次将水咽下;2 ( ) : 分 2 次以上咽下,不出现呛咳,> 5 s;3 ( ) : 能 1 次咽下,但有呛咳;4 ( ) : 分 2 次以上咽下,但有呛咳;

5 ( ) : 频繁呛咳,10 s内不能全部咽下。优良率 = ( 1 级 + 2 级) / 总例数 × 100% 。

1. 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 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患者干预前后吞咽功能分级情况及优良率 见表1

2组患者干预前后患者的依从性、并发症、患者满意度见表2

表1: 2组患者训练前后吞咽功能分级比较

蛙田饮水试验

组别 时间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优良率%

观察组(n=25) 干预前 4 5 7 5 4 36%

干预后 10 11 3 1 0 84%

对照组(n= 25)干预前 4 6 5 4 6 40%

干预后 7 7 6 1 4 56%

P值 < 0.05

表2 :2组患者干预前后依从性、并发症、患者满意度比较(%)

组别 依从性 并发症发生率 患者满意度

观察组(n= 25) 88 8 96

对照组(n= 25) 68 24 84

P值 < 0.05

讨论

气管切开作为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措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气管切开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医疗护理人员更加便利,更加彻底的清理患者气道分泌物,帮助患者改善血氧供应效果,对于无法自主呼吸,呼吸效果不良的患者具有极大的治疗作用 [3.4]。有研究显示:气管切开及带管时间 > 72小时均会影响患者正常的解剖属性,引起咽喉部感知觉减退、吞咽发射降低,易发生吞咽功能障碍[5]。但临床上在对此类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时发现,由于患者或家属对疾病的不知晓,对功能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训练方法不掌握等诸多因素,造成患者功能训练依从性差,训练要领不掌握等,影响到患者的吞咽功能训练结果,而致住院时间延长,生存质量下降等。而健康宣教作为医疗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患者的康复护理过程中取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有效的健康宣教是实施自我管理的基础,只有让患者及家属充分认识疾病和治疗的相关知识,才能为其自我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6]。本文通过对观察组给予个性化健康宣教模式的介入,使患者及家属理解功能训练的重要性,积极主动配合功能训练,明显提高了功能训练的效果,而吞咽功能的恢复使患者并发症减少,生存质量提高,增加了患者的就医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气管切开行吞咽功能训练的患者,通过个性化健康宣教模式的应用,可提高患者依从性,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Skoretz SA,Flowers HL,Martino R.The incidence of dysphagia following endotracheal intubation:a systematic review(J).Chest,2010,137(3):665-673.

[2]牛敏.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早期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3):110-112.

[3]刘海生.早期气管切开对预防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J)安徽医药,2015,19(12):2361-2363.

[4]张萌萌.重症颅脑损伤30例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5):674-675

[5]郝桂华.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后吞咽障碍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890-891

[6]吴丽华,汪小华,卢珏,等.30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实施自我管理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2):176-178

个人简介

姓名:陈翠芝、

职称:副主任护师、

职务:护士长、

单位:云南省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

邮编:650204

基金项目:2019年度昆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科研课题项目(2019-03-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