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护理中个体化健康教育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9
/ 2

急性白血病护理中个体化健康教育的运用

胡涵芬 (通讯作者:周雪梅)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215000

【摘要】目的:对急性白血病护理中个体化健康教育的运用效果进行阐述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3月到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的疾病认知评分和心理状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的感染率为4.2%,低于对照组的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护理中应用个体化健康教育效果理想,有助于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并能够降低患者的感染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护理;个体化健康教育;运用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造血功能,随着病情的发展恶化会扩散到髓外脏器中[1],对患者的身体机能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患者容易出现出血、贫血、感染等情况。当前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化疗,虽然这种方法的治疗效果比较明显,但是在化疗过程中,患者的免疫力会降低,很容易发生感染的情况。如果不能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其身心健康必然受到严重的影响。化疗过程中的科学护理能够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化疗期,使其生命周期延长。为此本次研究选取2019年3月到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96例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到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8例。所有患者均满足急性白血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对照组患者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43.6±13.5)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4.0±0.6)年。实验组患者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27-79岁,平均年龄(43.8±13.9)岁。病程2-7年,平均病程(4.1±0.5)年。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进行化疗并提供营养支持,将健康知识手册发放给患者,将疾病相关内容介绍给患者。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心理护理,减少其负面情绪的不良影响。同时让患者知晓防感染的准则[2],减少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感染的情况。

1.2.2 实验组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1)在基础护理上与对照组患者的方法相同,并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明确家庭对疾病的认知、整个家庭氛围等,从而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护理计划。(2)讲解健康知识。在化疗之前,由于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不足,因此容易出现害怕、恐惧等心理,并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导致治疗和护理的效果受到影响。为此作为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个性化的纠正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和疾病防治的了解。如果患者对于疾病比较理解,同时对于防感染等比较重视,护理人员可简单的将注意事项介绍给患者。但若患者对疾病认知不清,或存在认知错误的情况,就需要护理人员及时的纠正,并对其进行重新讲解。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健康知识讲解,或者与其他病友成立讨论小组进行疾病知识的探讨等,使患者对于疾病知识有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通过实际的案例正确的认识急性白血病,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效果。(3)行为认知的护理指导。通过与患者的沟通,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自身护理情况进行了解,比如皮肤护理、口腔护理、泌尿系统护理等[3],如果患者对于护理不重视或者在护理中存在误区,就需要护理人员进行重点讲解,让患者认识到一旦出现感染情况是十分严重的,并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如果患者比较了解护理知识,同时护理的方式正确,护理人员可以对其进行鼓励,使患者更加积极配合治疗。(4)心理护理。患者额化疗后会出现脱发、恶心等不良反应,导致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为此护理人员要结合患者的心理状态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指导。如果患者的心理状态极差,要耐心为其讲解治疗的方法和作用机理,并分享成功的治疗案例缓解患者的恐惧、紧张等情绪。若患者的心理状态比较良好,可以进行预期沟通,加深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信任,从而积极治疗。

1.3 观察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疾病认知情况、心理状态评分进行观察记录。并分析患者住院期间的感染情况,主要包括呼吸道感染、口腔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4]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处理本文的数据,以χ2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疾病认知和心理状态评分 通过护理指导,实验组患者的疾病认知评分和心理状态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疾病认知和心理状态评分

组别

例数

疾病认知评分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48

54.5±2.4

84.6±6.9

56.5±2.6

47.3±7.7

70.7±3.3

32.9±4.8

实验组

48

55.3±3.6

94.6±2.4

55.2±2.5

33.2±8.0

69.4±2.2

28.5±2.3

2.2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感染情况 对照组的感染率为18.7%,实验组的感染率为4.2%,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感染情况

组别

例数

呼吸道感染

口腔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

皮肤软组织感染

感染率

对照组

48

3

2

3

1

9(18.7)

实验组

48

0

1

1

0

2(4.2)

3 讨论

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主要是控制出血、纠正贫血、对白细胞浓度进行控制,化疗、骨髓移植等[5],但是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存在差异,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这对于治疗的开展是有很大影响的。

在治疗过程中给予科学的护理干预对于治疗的顺利进行是很有帮助的。传统的常规护理就是治疗疾病、防治感染,所有患者的护理方式都是相同的,患者无法真正了解自身疾病和治疗的方法,甚至将“化疗”妖魔化,拒绝化疗治疗,这对于护理工作的开展是不利的,也会影响护理的整体效率和效果。

而个体化健康教育是结合患者的文化水平、家庭情况以及认知能力等,选择合适的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对于错误观念进行纠正,让患者最大程度的了解疾病与治疗方法,提高治疗的信心。健康教育的开展都是依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讲解,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感染情况的发生。

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通过护理,其在疾病知识认知、心理状态评分以及住院期间感染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将个体化健康教育应用到急性白血病护理中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华.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急性白血病护理中的应用[J].名医,2020(05):165.

[2]李玲.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急性白血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14):2348-2350.

[3]浦晓瑜.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急性白血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30):156.

[4]赵崇霖,朱双玲.急性白血病护理中个体化健康教育的应用分析[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8(03):253-254.

[5]莫利波,詹春霞.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急性白血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8,33(12):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