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规范治疗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9
/ 2

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规范治疗的临床研究

刘雪梅 李建梅 程增霞

山东省安丘市市立医院,山东安丘, 262100

摘要目的: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方法等相关内容。方法: 选取我们医院2018年6月~2019年1月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相对应的分析和研究,列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个组平均各有20例患者,其中针对观察组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方法是注射用尿激酶,对照组所采取的治疗方法是常规的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经过相应的治疗,针对两组患者所呈现出的治疗效果,进行相对应的分析和对比。结果:通过分析和研究,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两组患者经过相对应的治疗之后,在观察组中,有19例患者呈现出有效,1例无效,其总有效率达到了95%,对照组患者中有17例为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5%。由此可以进一步证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要比对照组有十分显著的提升,两者之间的比较差异显著,有相应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实践中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有效结合具体情况采取尿激酶实施相对应的治疗,可以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提升,改善其生命体征情况,进一步提升其治疗总有效率,这种方法有着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实践中有效应用和大力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尿激酶;治疗效果

在近几年的临床工作中,基础性疾病的覆盖面积不断扩大,使得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发率相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多是因个体的冠状动脉发生了血栓,从而使得其存在堵塞或者狭窄现象所致。如果没有及时对这种状况进行干预,患者不仅会出现心肌缺血的现象,随着堵塞时间的延长,还可能会出现血管破裂等不良事件,这些将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较大的威胁,且治疗难度较大[1]。在以往,心血管内科采取的干预措施并不能有效地保证治疗效果,不符合现代医疗条件下患者的具体需求。基于此,我院结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具体状况,就心血管内科的不同治疗方案与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们医院2018年6月~2019年1月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相对应的分析和研究,列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个组平均各有20例患者。其中在所有患者中有男18例,女22例,年龄30~86岁,平均年龄59.2岁。患者都十分普遍的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闷、胸痛等相关方面的临床症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营养状况等一系列相关方面进行对比无差异,无相应的统计学意义,(P>0.05) ,可以进行分析对比。

  1.2 方法

针对所有患者,结合他们的病情状况以及禁忌症情况,采取相对应的常规治疗方法,针对没有禁忌症的患者,有针对性的应用β-受体阻滞剂,针对没有出现低血压的患者,可以采取食用血管紧张素转氨酶抑制剂的方法,针对对此不耐受的患者,可以有针对性的有效选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针对对β-受体阻滞剂有禁忌症的患者而言,可以有针对性的选取维拉帕米等药物实施治疗。以此为基准,针对观察组患者进一步有效加用注射用尿激酶实施治疗。对照组患者结合具体情况,采取常规的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通常为250~300 mg,在治疗的过程中要连续性服用剂量为80 mg/d,持续6天,给患者注射克赛4000 IU,为了从根本上有效规避意外情况出现,在注射后的2 h之内,每30 min有针对性的进行心肌酶肌红蛋白和心电图一次。然后,针对两组患者所呈现出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指标变动以及具体疗效进行相对应的分析和比较。

除了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还要进行切实有效的临床护理活动,尽可能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更舒适整洁的就医环境,确保患者能够有更充足的休息。与此同时,要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配备相对应的充足的抢救设备和物资。保证抢救设备能够随时随地投入应用。要着重把握好患者的最佳抢救时间,通常情况下,心肌梗死心血管症状后的6 h内为最佳抢救时间,所以必须着重把握此时机,在最大程度上为患者提供切实有效的抢救治疗。争取得到患者及家属的有效配合,提升其依从性,同时针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运动指导等,使患者能够及早康复。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都有效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对应的分析和处理,采用x2检验,以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分析和研究,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两组患者经过相对应的治疗之后,在观察组中,有19例患者呈现出有效,1例无效,其总有效率达到了95%,对照组

患者中有17例为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5%。由此可以进一步证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要比对照组有十分显著的提升,两者之间的比较差异显著,有相应的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近几年的临床工作中,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由于其发生突然,死亡率较高,对患者的生命威胁较大,还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在临床调查中指出,这种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且患者存在基础性疾病的可能性较高。在这种状况下,就很容易出现左心室收缩以及进行性舒张功能不全,进而表现为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与粥样硬化等现象,心肌功能存在明显的缺失[2]。当然,在目前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原因还没有得到完全的肯定。多数研究或者文献中,都认为炎性细胞因子是心肌梗死发病的关键。而在目前,临床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治疗时,必须要及时对患者的冠状动脉状况以及凝血功能进行改善。这就很容易使得患者心肌细胞中的氧自由基得不到改善,炎性因子的反复性较强,心肌功能得不到改善,治疗效果欠佳。

在我们这次研究中,针对观察组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方法是注射用尿激酶,对照组所采取的治疗方法是常规的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经过相应的治疗,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要比对照组有十分显著的提升,两者之间的比较差异显著,有相应的统计学意义,p<0.05。

参考文献

[1]周红梅.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2):1-3.

[2]张伟明,冉春风.心脏康复运动疗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后应用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7,23(18):3630-3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