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在提高急诊监护仪报警参数个性化设置执行率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9
/ 2

PDCA在提高急诊监护仪报警参数个性化设置执行率中的应用

刘文桐

苏州九龙医院 215000

摘要目的:通过PDCA循环管理提高急诊护士对监护仪报警参数个性化设置执行率。方法:在2019年10月到2020年3月期间,随机选取在本院急诊抢救室接受治疗的1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将其平均分为对比组(n=60)采取常规管理法,观察组(n=60)采取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比两组管理方法的执行率以及患者的依从度。结果:观察组对比两组管理方法的执行率、依从度均要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能够有效提高急诊抢救室患者监护仪报警参数个性化设置执行率,提升监护仪报警有效性,减轻患者紧张情绪,提高患者的依从度。

关键词:PDCA;监护仪;报警参数;个性化设置;执行率;

PDCA循环管理模式是一种基于医院工作现状,逐渐形成的一种科学、合理、完善的管理方法[1]。心电监护是急诊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必备的仪器,当监测的某项数值超过或未达到事先设定的范围,或波形异常时,都会有报警情况出现。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报警参数设置不准确,或使用仪器默认的设置参数,导致频繁报警,这既增加病人的不安全因素,又增加了护士工作量。该方法通过plan计划、do实施、check确认、action处理四个程序,通过循环管理的方式,对急诊科室进行有效管理,为急诊患者赢得更多的抢救时间[1]。因此,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针对PDCA循环管理在提高急诊抢救室患者监护仪个性化报警范围设置执行率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其中,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9年10月到2020年3月期间,采用随机选取在本院急诊抢救室接受治疗的1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将其平均分为对比组(n=60)采取常规管理法,观察组(n=36)采取PDCA循环管理模式。其中,对比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0.36±4.36)岁,男34例,女26例;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51.02±3.46)岁,男32例,女28例。纳入标准:(1)急诊抢救室患者;(2)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3)本研究经伦理研究委员会讨论通过。排除标准:(1)资料不全;(2)精神异常、不配合患者。(3)病情急剧恶化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比组

对该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管理。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认真填写患者的患病资料,并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对患者采取相关的急诊护理措施。

1.2.2 观察组

对该组患者进行PDCA循环管理。

(1)计划:对本院急诊科患者的收治和护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需要改进的内容,并对医院急诊科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相关问题制定合理的管理计划,对提高急诊抢救室患者监护仪报警参数个性化设置执行率进行计划,制定报警参数设置快速查阅卡防止监护仪旁,以及建立监护仪交接班制度和监护仪巡查表进行每班交接,并根据相关内容实施PDCA循环管理。(2)执行:成立相关的管理小组,由护士长为队长,选取具有丰富急诊经验的护师级以上护理人员作为团队成员,根据急救科室中存在的工作问题进行管理和改进,并制定相关的评价体系,并根据急诊抢救室患者监护仪报警范围个性化设置执行情况制定相关的培训方案,采取实践培训和理论培训的方式,每周进行一次理论培训,每月进行一次实训考核,并将相关成绩计入绩效管理中,在治疗过程中,根据医院监护仪报警设置管理制度,对监护仪报警参数进行个性化设置具体为:生命体征正常范围内,上下限浮动在±20%;生命体征异常者,根据病史、病情、医嘱设定标准,或上下限浮动5-10%(3)检查:管理小组每月进行固定检查和抽查,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综合测评,并对护理人员监护仪使用能力和使用规范进行测评,对考核不合格的护理人员进行整改。(4)处理:根据管理结果进行检查分析,并召开相关的总结会议,修改相关的管理方案,完善下一轮管理方案[2]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管理方法的执行率以及患者的依从度。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管理方法的执行率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执行率为96.67%(58/60),对比组患者的执行率为71.67%(43/60),x2=14.070,p=0.001。观察组患者的管理方法执行率要高于对照组患者管理方法的执行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依从度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依从度为95.00%(57/60),其中非常依从占61.67%(37/60)、依从占33.33%(20/60)、不依从占5.00%(3/60);对比组患者的依从度为70.00%(42/60),其中非常依从占36.67%(22/60)、依从占33.33%(20/60)、不依从占30.00%(18/60),

x2=12.987,p=0.001。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要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医院急诊科护理管理中,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管理过程中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方面内容,针对医院急诊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管理,制定相关的管理程序,有效改善医院急诊科的工作质量。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在急诊科采取PDCA管理模式,根据急诊科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的培训计划,并认真实施相关的管理计划,通过定期检查和处理,提高急诊科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3]

综上所述,针对急诊抢救室患者采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管理,能够有效提升监护仪报警参数个性化设置执行率,强化急诊科的护理效率。因此,该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中具体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彦美.PDCA循环模式的前瞻性护理管理在急诊科的应用价值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11):163.

[2]沈争艳.PDCA循环在急诊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1):101+111.

[3]张玉霞,崔海丽,徐萍.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0):188+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