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1
/ 2

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赵李湘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邮编 425100

摘要

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前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拓展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范围,高职医学院校必须加强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育的改革,从根本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出发,进一步提高教学工作水平,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医学影像技术,进一步满足新的岗位需求。接下来本文将对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探析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教学;改革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以研究影像为主的实践性学科,广泛的应用在临床上。这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医学影像技术的作用也得到进一步的发挥。与此同时,高职医学院校在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对于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视力度不断提高,为了能够促使学生满足当前的岗位需求,高职院校在对学生选拔方面要进行严格的审核,组织专业的教师队伍,更好的为学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从而为医疗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1. 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当前高职院校热门专业之一,该专业的学生将来大部分都会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影响着我国医学行业的发展。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影像设备的更新换代以及医疗手段的日益提高,以及职业岗位需求的不断变化。为了能够更好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得到体现,培养出实用性医学影像技术人才,满足岗位需求变化,高职医学院校必须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结合当前科技发展的趋势以及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开展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创新教学方式和理念,为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综合性应用人才,同时也为我国医疗事业的稳步发展奠定基础。由此可见,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是十分必要的[1]

  1. 分析当前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帮助学生适应就业岗位及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变化。相关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当前教育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为教育改革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依据。从而更好的促进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2.1课程设计与医院岗位能力要求不适应

当前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课程的设计与医院岗位能力要求不适应,这就导致学生在毕业之后很难直接上岗,也难以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尤其是部分市级以上地区的综合性医院,影像科的职业岗位包括放射科、CT、MRI、超声室、介入、放疗、核医学等多个科室,对工作人员的专业化要求极高。然而,高职医学院校在开展教育活动时,由于对学生个人质量把控不到位,导致学生自身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难以积极配合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而课程设计也因此受到影响,长此以往,便会形成课程设计与毕业生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不相适应的现象。

2.2课程进度安排不合理

医学影像专业教育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学内容中会涉及众多复杂的专业知识,需要教师能够合理的安排教学进度,提高课程内容前后之间的关联性,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实习一年,大一学习基础课程,而专业课程都集中安排在大二开课,时间紧任务重,不但学生会难以接受所学知识,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也会出现混乱的情况,直接会影响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教学效果无疑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学生个人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得到提高,直接违背了教育改革工作开展的初衷。

三、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3.1完善课程设计

教育工作者必须完善课程设计。首先,教师必须对当前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同时做好各个地区医院影像科岗位需求电话的调查工作,而且其对工作人员专业化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有所侧重的完善课程设计工作,尽可能的促使课程设计与医院岗位能力相适应。除此之外,课程设计环节也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基本情况,按照学生个人基础能力的不同,可以采取分层教学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展开有效的学习计划,促进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2]

3.2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众所周知,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而且部分内容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联性。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满足当前岗位需求变化。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合理的安排教学进度。根据学校所安排的课程任务,结合学生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适当的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考虑到课程内容前后的关联性,以及各种影像技术之间的纵向联系性,在教学进度安排上,可以先安排学生进行《医学影像成像原理》的学习,接着是学习《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最后是《医学影像诊断学》,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避免课程前后出现错位的情况,同时也方便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

3.3重视实操训练

高中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重视实操训练环节。有效的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能够应用到实际操作当中,进一步提高学生个人的职业技能。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每次授课结束之后能够安排学生进行问题的讨论和实操训练。通过分析相关的病例,让学生对实操内容产生一定的了解,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随后安排学生进行相关的实操训练,对影像的动态产生深刻直观的认识。在实操训练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观看操作视频,让学生对自己实操训练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不断的总结实操经验。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切实提高个人的动手操作能力[3]

3.4利用信息化手段教学

随着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也离不开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支持。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MOOC等网络资源让学生自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都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由老师进行线上解答,这样既可以发挥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教学改革工作中的作用,同时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影像技术在医院工作开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检查设备不断的更新换代。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前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拓展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范围,高职医学院校必须加强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育的改革,结合当前课程设计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毕业生就业单位及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在对学生选拔方面要进行严格的审核,组织专业的教师队伍,更好的为学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从而为医疗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后凌熙,王宝才,杨蓉.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思考[J].数字化用户,2018,024(001):252

[2]赵政, 武跃明, 杨明勋,等. 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就业质量反馈与教学管理改革探析[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 13(4):162-164.

[3]杜玲玲, 杜娜娜. 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探析[J]. 医药前沿, 2017(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