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1
/ 2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分析

朱宏

海伦市人民医院, 152300

【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9年11月-2020年5月我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4例进行调查研究,根据患者到院顺序进行编号,将编号为单数的患者分为对照组,编号为双数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后有效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5.8%,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7%;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8%,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有效率87.1%,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常规药物治疗,尿激酶溶栓联合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还具有高治愈率、安全等优点,使患者生命质量得到进一步保障。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临床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居多心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的,发病人群多为中老年人群,具有突发性,发病时间短等特点[1],主要表现为胸口不规律的疼痛以及胸闷等症状,是由于长时间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细胞部分死亡所引起的[2],及时治疗可以很好的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治疗中,药物治疗以疏通扩张心血管为主,采用抗凝镇痛等药物治疗,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对2019年11月-2020年5月我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4例进行调查研究,根据患者到院顺序进行编号,将编号为单数的患者分为对照组,编号为双数的患者分为观察组,每组例数均为62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31:31,年龄为40-81岁,平均年龄为(60.5±3.8)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32:30,年龄为42-79岁,平均年龄为(69.5±3.2)岁,两组患者资料无明显差异, 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与氯吡格雷进行口服,用药剂量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进行适当调整,用以缓解患者的疼痛以及预防其他动脉循环疾病。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增加尿激酶静脉溶栓注射治疗,采用静脉推注或静脉滴注方式,每日将4-6万U尿激酶溶于20-40ml的生理盐水中,对患者静脉推注,分2-3次推注[4],或溶于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低分子右旋糖酐250ml中滴注。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记录患者的血压、心率的变化,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避免过分紧张或惶恐引起心率过速和血压的上升,对病情产生不好的影响,不利于恢复。如治疗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发生变化,病情恶化,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救治。

1.3判定标准

两组患者出血、心力衰竭、休克、死亡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评定。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脑部血液流畅,可正常工作。有效:临床症状大部分得到改善,脑血管血流速度较为通畅,可以做些简单的工作。无效: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或有恶化的趋势。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对数据处理,计数采用%表示,使用X2校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5.8%,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7%,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组别

例数(n)

出血(n)

心力衰竭(n)

休克(n)

死亡(n)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

62

3

2

1

0

9.7

对照组

62

7

6

2

1

25.8

X²值

5.525

P值

<0.05

2.1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8%,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有效率87.1%,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对比

组别

例数(n)

显效(n)

有效(n)

无效(n)

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

62

23

37

2

96.8

对照组

62

15

39

8

87.1

X²值

3.915

P值

<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常发生在老年人群中,其次为中年人,也有极少部分是由于家族遗传,主要发病原因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过度精神紧张以及不健康饮食所导致的[5]。在临床治疗中,大多数患者病情经过药物治疗都能得到控制以及痊愈。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医院治疗设施的齐全与完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了更好的治疗方式,但由于大多数患者经济条件不符合或部分医院条件受限的情况下,药物治疗成为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方式之一。其中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是较为常见药物,氯吡格雷具有抑制血小板凝固的作用,可以有效防止血栓的形成,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有显著的预防功能,阿司匹林不仅有镇痛的作用,同时也具有抗血小板凝结作用,而尿激酶是一种溶栓类药物,可以快速溶解患者体内的血纤维蛋白,疏通冠状动脉血管,增加血流速度,改善供血不足的现象。所以尿激酶联合药物可以更加的改善患者心肌功能,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本研究显示,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5.8%,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7%;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8%,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有效率87.1%,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相对于常规药物治疗,尿激酶溶栓联合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还具有高治愈率、安全等优点,使患者生命质量得到进一步保障。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海霞.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46):58+65.

[2]刘汉卿.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6):41+70.

[3]王照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内科的规范化治疗及其临床疗效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14):197.

[4]房宇.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规范治疗的临床方法[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2):72.

[5]程协慧.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05):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