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1
/ 3

新时期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策略研究

宋兆超 宿相国

青岛工学院,山东省 青岛市 266300

摘要: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实质要求,在推动这一学科教学改革之前,高校教师需要注重教学理念的革新,分析不同教学方法应用的实践条件,着眼于体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来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实现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稳定提升。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摆脱传统体育教学改革模式的负面影响,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作出贡献。基于此, 本文主要分析了新时期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策略。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

引言

在当前的新时期下,高校教师在体育教学的开展中积极的推动教学改革是非常关键的,能展现课程价值,使得学生本身得到更加全面和综合的发展。所以,在当前,高校教师在体育课程中应该注重全面发展、秉持以生为本、增强教学趣味、培养运动习惯等,使得教学改革得到不断的推进,使得最终的教学开展成效一举数得。

1 高校体育教学的价值

1.2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高校体育教育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学生进入社会后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因此,高校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而高校体育融合了体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学科,通过体育锻炼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参加体育锻炼可以释放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压力和消极情绪,提高自身的自信心,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使学生以后在面对就业压力及社会压力时,能保持心态健康、积极向上、永不退缩。

1.1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高校体育教学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其活动中包含了大量的户外运动元素,趣味性强、效果好、体验性强。这些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贴近学生日常锻炼的需求。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爱好,使学生在培养兴趣爱好的同时锻炼身体,提高学生的素质。例如,男生打篮球、踢足球,女生打乒乓球、羽毛球等,都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身体形态,使身体四肢更加协调、更加匀称,提高其机体耐力强度、心肺功能强度等。

1.3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大学体育可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强是优秀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而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往往是在特定的规则约束下进行,参与体育活动就要遵守活动规则。而学生在这些规则的约束下,能够体会到失败、挫折、竞争、协作、成功等心情变化。体育活动项目的不同,以及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都会使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与适应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这些都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和适应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2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现状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上看,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体育教学的整体地位虽然得到了显著性的提升,但是却依旧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弊端,是需要在新时期下不断改进和完善的。从当前的现状上看,首先,教师在体育课程中运用的教学方式是缺失趣味性的,比较传统和陈旧,与当前高校生的需求相违背,导致学生逐渐的丧失兴趣、缺乏重视,对课程的开展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其次,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很难结合学生当前的身心发展特点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导致学生主体性的丧失,使得教学在开展中很难达到最佳的课程成效;最后,是忽视学生运动能力和习惯的养成,很难展现体育课程的价值,难以让学生在教师的带动下在日常教学中实现自主锻炼,对其的身体健康起到促进作用,使得体育课程的开展处在一个形式主义上[1]

3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3.1教学形式和方法的落后

教学方法是陈旧落后的、单一的,教学方法的落后,给学生一种死气沉沉的感觉,只一味地听教师灌输,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限制,学生参与、自我表达受到制约,导致教学上存在两张皮现象,从而使体育教学原地踏步。

3.2体育教学评价机制陈旧

教学评估是高校教育教学重要的环节,以往的教学评估简单地针对教师的教学任务、教学方法、教学课程组织与安排、教学效果等的评价,但是针对学生参与体育教学、对体育教学的认知和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评价处于缺失,只考查学生体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体育的掌握情况未能全部评价。

3.3教学观念有待提高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对学生身体素质教育却是缺失的,没有把体育教学和素质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从长远角度来看,传统的教育观念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若要为祖国培养出全面复合的素质型人才,就要对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改革,提高教师对体育教学的创新意识[2]

3.4课程内容有待完善

目前,在高职体育教学中,作为教学主要内容开展授课时,教师将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对学生施教。当一学期结束,教师只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作为评价学习成绩的好与不好。这种评价方式是不正确的、不全面的,不具有科学性和公正性,会使学生对学校的教育产生质疑。

4新时期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对策研究

4.1强化学生体育意识

学生体育意识的有无直接决定了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和,同时对于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建立也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长期体育教学经验总结,相较于低年龄层次的中学生或小学生,高校学生的体育意识非常淡薄。而要改变这一状况,第一需要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和重要性。第二需要在学校内部营造出全民健身、健康体育的运动氛围。第三需要学校积极开展各种不同规模、多层次、多项目的体育竞赛活动。从而在高校学生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促进学生体育意识的建立[3]

4.2积极创新,建立改革现有的体育教学制度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之后,在认识到高校体育精神培育的现实意义的前提下,应该结合当前学生的身体状况和社会环境,促进学生主动投入到体育精神培育的工作中,加强学生体育精神思想建设。高校体育教学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不单要注重技能的培养,更要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采取科学的培育途径。

4.3 注重全面发展,推动教学改革

在新时期的现代教育中,“全面发展”的推动往往是人才培养中的总目标,是教师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教学实效性和有效性提升的保障。所以,高校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在推动创新改革时,首先就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此最为目标不断的进行靠近,使得学生在此模式下获取到更加全面和综合的发展,使得学生本身能获得更多。例如,(1)体育课程的开展对于学生协作能力、意志品质、身心素质的提升都是非常关键的。所以,应该结合体育课程的基本要求和根本属性,将学生“全面发展”的推动作为教学中努力的方向等,为学生本身的全面及和谐发展起到关键的助力;(2)我国教育政策在不断的整改中,明确表示体育课程是终身教育和素质教育中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灵活的进行各个项目活动的安排,不断的增强教育的整体性和集体性,鼓励学生合作互助、不断竞争等,使得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加强;(3)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不断地展现体育学科的价值性,不断的规范学生的社会行为、让学生形成合作能力和价值观念等,使得这一原则得到更好的落实[4]

4.4建立与完善新型体育评价体系

我国传统的体育评价体系主要是根据学生的成绩来进行评定分析,这样的评价标准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无法实现对每一个学生主体的分析,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阻碍。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主体的重视,制定不同的体育评价标准来对学生进行评价,比如学生的出勤率和学习态度,以及各阶段的进步情况等等,通过这些能够实现对学生公平公正的评价,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实现对学生自身特长的放大与培养,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不仅如此,通过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实现对学生体育潜能的激发,让学生充分的展现自身的优势特长,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更推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表示还可以让学生之间来进行相互评价,让学生对自我进行评价等方式来开展评价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发展。

5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创新方向

5.1高校体育教师需要继续深化学习,并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这就要求教师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校体育改革的过程中,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从而更加准确的认识到学校体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第二,在学校内部构建科学完善的体育组织管理制度,有效加强对学校体育改革的领导和监督,通过协调改革工作落实过程中各环节、各方面的关系,制定出针对性的可行性措施和政策,从而确保学校改革任务的有效落实。第三,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学校体育评价体系,同时为学生设置专门的体育改革反馈渠道,从而更加全面的了解当代大学生对高效体育改革的看法和建议。第四,加大对学校体育基础性教育资源建设和引进的资金投入,同时积极引进并创建一支高能力、强素质的专业化体育教师人才队伍,从而确保高校体育改革的有效落实。第五,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科学应用多种教学模式,如层次教学、小组教学、情境教学等,从而以创新的教育模式来满足不同个体差异学生对体育能力的需求。第六,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种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从而实现体育改革的创新性发展。

5.2 教研相长,实现科研成果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科研成果的应用对建设高效体育课堂质量和推动教学改革意义重大。高校教师需要关注不同科研成果的分析及研究,聚焦新时代改革背景之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新内容、新要求、新标准以及调整后的教学策略和方案,积极体现科研成果的指导作用。在改革的过程中,高校教师需要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科学研究的方向和成果,重新拟定教学方案、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手段、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多元化等方面,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能力、学习水平、育人价值等方面的分析,更好的体现科学研究和体育教学的协同发展。

5.3 育人为先,完善高校体育考评机制

体育教学改革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在落实这一个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高校教师需要将以学生为本作为重要的教学理念和导向,构建完善的体育考评机制。要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综合能力、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进步等进行综合分析和研判,实行综合评价与个性化的评价相统一;要保证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自信心,主动参与不同的体育学习实践活动,大胆说出个人的想法和意见,从而掌握体育学习的技巧和精髓;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自觉,逐步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及水平,充分体现体育运动的育人价值[5]

结束语

基于新课程改革,努力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模式转变,不仅可以为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进一步改善奠定基础,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理念的现代化,有利于传统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实现学生“主动式”学习的目标,还可以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教学的实践作用,有效完善现代高校体育教学体系的建设,进而实现高校体育事业稳步且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苟思. 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创新途径研究[J]. 才智,2019(, 33).

[2]彭玉梅.教学创新导向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 19).

[3]王志斌.新课改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有效性探究[J].中外交流,2019,26(28).

[4]王德权.多媒体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创新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9(, 19).

[5]余文茂.新课程改革下体育教学的创新方法[J].科学与财富,2019(,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