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2
/ 2

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马瑞

四川省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072

【摘要】目的:探析骨科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骨科接受治疗患者114例(时间范围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采取1:1随机法分为参照组57例与研究组57例,参照组护理以常规护理为主,研究组以预见性护理为主,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疼痛评分、术后功能恢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在护理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均降低,研究组降低效果显著,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与参照组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8.25%、84.21%,研究组较参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51%、15.79%,研究组较参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科护理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缓解患者疼痛,加快功能恢复,效果显著。

【关键词】疼痛;预见性护理;骨科;并发症

外部因素是引发骨科疾病的主要因素,发病期间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疼痛,给患者生活带来严重影响。骨科患者需长期卧床治疗,增加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此外,长期卧床使患者出现不良情绪,影响治疗效果[1]。为此,有效预防骨科患者术后并发症成为临床治疗难点。预见性护理作为超前护理模式,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及可能出现并发症实施有效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确保治疗效果良好。本研究选取于我院骨科接受治疗患者114例,其中57例实施预见性护理,分析其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选取于我院骨科接受治疗患者114例,采取1:1随机法分为参照组57例与研究组57例。其中参照组男女比36:21,年龄24~64岁,平均(52.71±6.34)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8例,摔伤22例,坠落伤13例,其他4例,受伤部位:下肢骨24例,上肢骨31例,其他2例。研究组男女比35:22,年龄24~65岁,平均(52.85±6.39)岁,致伤原因:致伤原因:车祸伤19例,摔伤23例,坠落伤12例,其他3例,受伤部位:下肢骨25例,上肢29例,其他3例。纳入标准:纳入研究患者临床资料完善;患者及其家属知晓且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标准: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恶性肿瘤。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 方法

参照组护理以常规护理为主,内容为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心理宣教、健康教育等。

研究组以预见性护理为主,具体内容如下:其一,疼痛护理。患者麻醉清醒后,伴有不同程度疼痛。护理人员依据疼痛具体原因,将疼痛形成机制讲解给患者,实施针对性处理,促进患者配合度提升。疼痛较重患者,可通过分散注意力法,如播放有趣电视节目、舒缓音乐等,减轻患者疼痛。对于严重疼痛患者应立即告知医师,给予镇痛药物治疗。其二,并发症预见性护理。骨科患者长期卧床休息治疗,限制其肢体活动,致使患者出现排尿困难,护理人员做好床上排便指导工作,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应每日评估其导尿管情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日对尿液性质、颜色及量进行观察记录。伴有吸烟史患者,应指导其做扩胸运动,讲解戒烟对疾病恢复的作用,每日开窗通风,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术后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饮食方案,加快肠胃蠕动,预防便秘。术后按摩挤压腿部肌肉,并抬高患者双下肢,鼓励患者早期进行主动训练,对双下肢血运状况进行观察,预防静脉血栓并发症。此外,出院前要指导患者功能训练正确方法,嘱咐患者一旦出现麻木、疼痛,应立即返回医院就诊。

    1.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护理前后疼痛评分、术后功能恢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疼痛:应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10分提示剧烈疼痛,0分提示无疼痛。

术后功能恢复效果:应用FLynn对关节功能恢复[2]情况进行评估,优:关节功能完全恢复;良:关节功能基本恢复;可:关节功能受到影响较轻;差:关节功能严重受限。

并发症:泌尿系统感染、便秘、静脉血栓。

1.4 统计学分析

护理前后疼痛评分、术后功能恢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以SPSS23.0统计学软件为主, 护理前后疼痛评分比较用t检验;术后功能恢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提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两组疼痛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在护理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均降低,研究组降低效果显著,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两组疼痛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57

6.27±1.28

2.01±1.08

参照组

57

6.24±1.32

3.45±1.37

t

/

0.123

6.232

P

/

0.902

0.000

2.2 两组术后功能恢复效果对比

研究组与参照组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8.25%(56/57)、84.21%(48/57),研究组较参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51%(2/57)、15.79%(9/57),研究组较参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有研究指出,骨折易引发感染、急性、出血、活动异常、疼痛及休克等[3]。骨科疾病发病原因多为突发性事故伤,患者伴有功能障碍、疼痛等症状,加重期心理压力,另外骨科疾病患者需要长期卧床治疗,生活难以自理,加之缺乏疾病认知出现诸多负面情绪[4]。为此,在治疗期间应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促进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提升[5]。预见性护理作为全新的一种护理干预模式,其依据患者实际病情,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以降低并发症发生,加快患者康复[6]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疼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护理后均降低,研究组降低效果较参照组显著。提示预见性护理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关节恢复优良率较参照组高。提示预见性护理可加快患者功能恢复。另外,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参照组低。提示预见性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预见性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思维独立性,能够对患者可能出现的不安全行为予以干预,确保患者安全。

综上所述,骨科护理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缓解患者疼痛,加快功能恢复,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李娜.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2):329-330.

[2]滕云,徐爱花,孙文莉.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04):115-117.

[3]蒙健美.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0,35(02):186-187.

[4]赵安娜.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1):121.

[5]丰素颖.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1):181-182.

[6]郝海燕.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7,49(04):509-510.

作者简介:马瑞(1991.08-)男,汉族,四川省都江堰市,护师,本科,单位:四川省人民医院,骨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