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孩子,你真棒!—赏识如蜜,只为你而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2
/ 2

告诉孩子,你真棒!—赏识如蜜,只为你而来

吴程程

浙江省温州市 永嘉县桥下镇中心小学

[题记] 称赞的赏识如推进器,催人奋进;鼓动的赏识如火种,激发潜能;期望的赏识如明灯,使人心明;关爱的赏识如阳光,营造温馨。

[喜欢就是那一眼]

爱上这本书是先喜欢上它的书名——《告诉孩子,你真棒!》,记得是偶尔在一个论坛上瞄到这书名,便有种排山倒海般的冲动想拿来读读。可能是自己太过于矫情了,觉得看见这书名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很窝心的。由于懒得去书店买便在网上下了电子版的来看,一看就停不下来了,记得那天看到深夜两点多,尽管明早要起来上班,可是心就是不受控制,那刻脑中蹦出一个词——“毒药”。对!就是“毒药”,让看上一眼的人无法脱身、甘之如饴。觉得卢勤真是不愧多年为孩子们的知心姐姐,书里的一个个小故事是那样的抓人心扉,在每个朴实的故事背后又孕育着如此深邃的教育启示,在卢勤淡淡地娓娓道来中我忍不住地频频点头,仿佛她就坐在自己的面前与自己正侃侃而谈,那种与作者零距离接触的真实感至今为止只出现过两次,一次是拜读周宏老师的《赏识你的孩子》那本书,现在发现卢勤与周宏老师都是推崇赏识教育,我也认崇“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这一观念。让自己印象最深、感触颇大的是第一部分中的《过多的指责,带来孩子无措》、《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及第二部分中的《有舍才有得》、《成长比分数重要》。

[让孩子轻松地走过]

中国的家长有种普遍的心理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然我不是批判这种心理,只是觉得单从这流传千百年的老话就能看出家长对孩子成长乃至今后的教育一开始的心态就不科学,不人性。从家长的角度来看是能理解的,毕竟现在每个家里就眼巴巴地指望着唯一的孩子能够成才。可看看孩子呢,他们从一出生,甚至还未出生就背负着如此重的包袱去攀爬人生这座高峰,本来他可以一路上走走停停,欣赏沿途的风光,偶尔可能还淘气地跑到岔路上玩耍,可是父母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迫使他们要老老实实地朝着预定的行程前进,不允许点滴的差错,如果你是孩子,你还能欣然地说:“我能接受这样的成长吗?”

在《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一文中卢勤讲诉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靠自学考上北京一所高校的女孩给我打来电话一边哭一边诉说着,“我是在父母的打骂中长大的。我成绩下降时,父亲就让我脱掉裤子,用皮带的铁头抽我,直到流血。他不许我哭,我只好忍着。我心里充满了恨!最恐怖的一次,母亲捂着我的嘴,让父亲打我的身子……”看到这我仿佛听见了那女孩绝望无助地哭泣,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幕幕恐怖的场景,我的心在颤抖。“后来,我考进了北京的这所大学……可我不适应,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我不能体会别人的感觉,心里一片灰暗。我上大学后,亲朋好友提起我,母亲很骄傲。我打电话告诉他们,我很压抑。母亲让我把过去的事忘掉,可是过去的经历像大石头一样压得我喘不过气,在别人面前,我常常有羞耻感。我心理很脆弱,一个人常用小刀割手腕……”听到这里,我的心在滴血。

引用卢勤的一句话:“不要以‘爸爸妈妈都是为你好’为理由去逼孩子。”在老师与家长跟孩子沟通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xx,老师这么做为了谁呀?还不是都为了你好”,“孩子呀,爸妈累死累活地赚钱都是为你一人呐!”其实这都是老师家长自私的想法,如果纯粹是为孩子好就不会如此苛求他们,就如书中那女孩的父亲一样,孩子成绩差了就是一顿毒打,这将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心灵伤害,庆幸地是女孩熬过来了,万一她受不了这种非人的折磨而做出什么过激的举动,我想可能只有在悲剧酿成时才会引人思考,这不正是人的劣根所在吗!

在教育中我们常常说要感化差生,我想说那些所谓的差生是怎么来的?不就是老师、家长拿“好学生”比出来的,写到这不禁想起周宏老师的一些话:“不少孩子上学后,亮晶晶的眼睛反而变得暗淡无光了;不少上学前能问十万个为什么的孩子,竟连一个为什么也问不出来了;上学前个个都有“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觉,上学后却往往被“坏孩子”的自我感觉替代了。”求知本是人世间最大的快乐,多数上学后的孩子却感到学习是一种无尽的苦难。学校本应是知识的海洋,学校生活应使孩子的眼神越来越有智慧之光,而现实的学校生活却往往导致越来越多的厌学儿童。我也曾问过自己为何上学后的孩子会发生这般的变化,是我们做老师和家长逼得太紧了?还是社会给的压力太大了?谁能给孩子、家长、老师都减压呢?

家长们,老师们,请放下你们手中追赶差生的“鞭子”,只要他们在前进的路上行走,哪怕孩子是多走了几道岔口,也要相信他们能返回大路走完属于自己的旅程;哪怕时间长点,也要坚信你的孩子能看尽沿途的风景,采摘高悬于终点的幸福;哪怕一路上他们跌跌撞撞,也要让他们轻松走过。给自己和孩子喘口气,要有法国诗人海涅那样的心态:“即使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也可能是跳蚤。”

[成长远比分数重要]

这个故事看了让我为家长的势利而汗颜,记得书中是这样描述的:一个六年级的女生一次考试考了58分回家跟妈妈说结果便是“啪!”的一声,换来妈妈的一记耳光和责骂。女孩是这样描述妈妈的,眼睛瞪得像铜铃,额上的皱纹形成了一个倒立的“八”字,左手叉腰,右手抓起苍蝇拍,照我的屁股上就是一下,嘴里说着:“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我辛辛苦苦送你上学,你不好好读书,才考了个58分,我看你疯了——”。

  “不争气的,还不去洗碗!”

  “不争气的,还不去扫地!”

  “不争气的,还不去洗衣服!”

  又一次女孩得了100分,她哼着小曲像小燕子似的“飞”进家门告诉妈妈,只见“叭!”一个响亮的吻印在她的脸上。妈妈那大大的眼睛眯成一条缝,额上的皱纹变得温柔了,双手紧抱着我,嘴巴笑的合不拢:“哈哈哈……我的女儿真好,真乖。”

  “别,碗不要洗了,油星子会溅到你衣服上……”

  “别,地不要扫了,灰尘会迷了你的眼……”

  “别,衣服别洗了,水冷冰冰的。”

  看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女孩忍不住想多问一句:“妈妈您到底爱什么?是我?还是我的分数?”

  看完故事我不禁佩服孩子对母亲的描述是那么的形象生动,孩子对母亲的反问是那么地一针见血!

是啊,我们所有的父母都该认真想一想,您到底爱什么?是孩子,还是分数?看到女孩对母亲的反问我不禁一愣,是啊,我们老师和家长到底爱的是什么?尽管我们口口声声地说“一切都是为了爱孩子”,可事实真的如此单纯吗?其实我们心知肚明可能我们更爱的是孩子能取得的分数。不是吗?当孩子考完试回来,做家长和老师的最先开口的不就是问:“考的怎样?你能得几分?”孩子拿试卷回家,家长见到第一句不就是“xx,这次考几分呢?”我们从来不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孩子考差了最先的就是一顿责骂,我们从来不会去关心孩子的心理感受,难道他们愿意考差吗?心灵饱受创伤、在分数线上苦苦挣扎的孩子是多么渴望父母、老师能以安慰者的形象出现在他们面前。

我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我们顺其自然,让这些“材”长得好,每一个人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能够发挥的一份力,他在社会上就会有自己应该占有的一席地位。让我们老师和家长都擦亮眼睛找出每个孩子的优点,哪怕是那么微不足道的一句“孩子,你真棒!”也能给他们带来老半天的兴奋跟满足。

老师们,家长们,请永远铭记:要以孩子为本,不要以分数为据,成长远比分数来的重要!

[后记]

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每一生命觉醒的力量都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这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这是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这是让所有孩子欢乐成长的教育。这是让孩子热爱生命、热爱时代、热爱自然的教育。

赏识是激活孩子生命的火种,赏识是耕耘者播种的希望,探索者点燃的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