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推动学生思维发展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2
/ 2

创新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推动学生思维发展的研究

徐贵玉

惠州市第二十五小学 广东 惠州 516000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教育的重任就是为社会和祖国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这样才能够为祖国的发展产生助力,真正地将教育的本质和价值展现出来。所以,小学教师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也应该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发展的推动,应该站在创新的视角上对教学进行重新的审视。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好的具有发散性、创造性和潜能,达到理想当中的最佳培养效果。 关键词:创新视角;小学数学;思维发展;推动

前言:新课标倡导,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不仅仅要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更为重要的则是对学生思维和能力的锻炼。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有所收获。所以,在教学实际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应该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培养,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具有灵活性、发散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灵活的运转思维,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 小学数学教育现存问题分析

虽然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数学教学的教学成效相比于以往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1]。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上看,很多教师在落实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过程当中都只是处于表面形式,并没有对新课改的价值和内涵产生深刻的认知。在教学方法、方式的运用上也是换汤不换药,很难真正的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子。在这样的模式下,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就会一味的追求教学效率,就只是对教学内容进行按部就班的讲解,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比较无趣和呆板,很难真正的达到预期当中的教学效果。所以,在当前,应该尽量的让教学中的内容、方法、形式生动和创新起来。在无形当中推动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展,让学生可以有所收获有所得。

  1. 创新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推动学生思维发展的路径研究

  1. 组织趣味活动,推动思维发展

在数学教学实际开展的过程当中,假如教师在教学中一味的占据主导地位,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变成一个听众,很难真正的有亲身经历[2]。导致学生在知识理解和掌握的过程当中存在困难[3]。所以,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首先就可以组织趣味的活动。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在亲身参与中运转思维,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例如,在讲解《人民币的认识》一课的过程当中,当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之后,教师就可以在多媒体的引导下对商场进行模拟。可以在多媒体的支持下为学生展现商店情境,其中包含各种各样的商品及其价格。让学生分成两个小组,一组为导购,一组为顾客,让学生在货币交换的过程当中更好的加强对人民币的认识和计算。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将生活作为背景积极的投入到其中,并能够灵活运转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提高和发展。

  1. 加强问题引导,推动思维发展

思源于疑。问题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核心,只有在问题的导向下学生才能积极运转思维,并达到良好的探究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不断地加强问题的引导。借助这样的方式让理想当中的思维引导效果变得更好。例如,在教学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这样一道应用题:“在果园中一共有45棵梨树,比苹果树少九棵,苹果树有多少棵?”在问题设置之后,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算理。比如:“从条件中可以看出谁和谁比?谁多谁少?求谁知谁?”“你能将梨树比苹果树少九棵的说法换成其他说法吗?应该如何阐述?”通过这样问题的引导就可以让学生逐渐地找寻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表达再进行计算,让学生在重复训练当中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深化。

  1. 引入数学思想,推动思维发展

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应该不断地加强数学思想的引入。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找寻更多的学习和解题方法,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所以,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加强思想方法的渗透,让预期当中的教学成效得到真正的达成。例如,在讲解“植树问题”的过程当中,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将公式直接抛给学生。这样会让学生无法掌握来龙去脉,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比较迷茫。在这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出示一些应用题,让学生边做题边画图,尝试着以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对公式进行总结和归纳。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知识掌握的过程当中能够更加深入和全面,也能够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 鼓励动手操作,推动思维发展

小学生是活泼好动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改变以往单一和沉闷的教学模式,尽量采取活跃的方式,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真正的调动。在过程当中,可以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良好的发展。例如,在讲解“圆锥和圆柱体积”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准备好素材,引导学生开展“装沙”实验。让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亲身动手,更好地感受到圆柱和圆锥之间体积存在的关系。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让学生能够真正的突破认知障碍,获取到更多。

  1. 绘制思维导图,推动思维发展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之外,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将思维导图这样的工具引入进来,带动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良好的构建。例如,在讲解完“分数”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将分数的知识要点有效的整合在一起,并通过微视频的方式上传给学生。要求学生在微视频的导向下来绘制出完整的思维导图,将所有知识以树状图的方式进行呈现,更好的建立知识表象。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让学生的知识体系在构建时更加健全,达到最佳的效果,让学生的思维发展得到进一步的推动。 结论: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当中,教师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更好的让学生养成勤学善思的习惯,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起到良好的助力。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从组织趣味活动、加强问题引导、引入数学思想、鼓励动手操作、绘制思维导图等各种各样的路径使得思维培养得到真正的实现,让最佳的教育教学成效得到达成。

参考文献:

[1]王国文.小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解决策略[J].学周刊,2020(24):78-79.

[2]李明春.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20(24):104-105.

[3]游岚.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课堂的构建[J].名师在线,2020(20):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