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在面瘫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2
/ 1

中医针灸在面瘫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林智宏

牡丹江市中医医院 157000

  【摘要】目的:对针灸治疗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9年9月接收治疗的63例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32例观察组和31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针灸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面瘫患者采用针灸治疗,能够有效增强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治疗有效率。    【关键词】面瘫 针刺 灸法 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facial paralysis. Methods: 63 cases of facial paralysis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7 to September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y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2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acupuncture treatment. After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reatment of facial paralysis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Key words]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for facial paralysis

  面瘫也被称为“歪歪嘴”、“歪嘴巴”,主要特征为面部表情呈现肌群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口眼歪斜,不能完成闭眼、抬眉、鼓腮等动作。临床中主要包括周围型面瘫和中枢性面瘫。笔者对我院2017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32例面瘫患者实施针灸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9年9月接收治疗的63例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面神经麻痹》和《实用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中的诊断标准。运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32例观察组和31例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16~60岁,平均年龄(35.2±2.4)岁;病程2~59d,平均病程(30.4±4.5)d;17例左侧面瘫,15例右侧面瘫;对照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17~61岁,平均年龄(35.4±2.6)岁;病程3~60d,平均病程(30.6±4.8)d;17例左侧面瘫,14例右侧面瘫;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面瘫部位等资料方面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    患者主要伴有以下体征:(1)突然爆发,无前兆;(2)患侧眼脸不能闭合,出现流泪情况,不能皱眉,眼裂增大,无额上皱纹;(3)患者伴有听觉、味觉障碍,乳突部位伴有疼痛现象;(4)患侧鼻唇部位沟痕消失或者变浅;(5)不受其他因素影响导致发生的继发性面神经麻痹。    1.3 方法    使用一次性无菌性针灸针,毫针和艾条规格均为0.30mm×50mm;取穴和配穴:(1)取穴:取患者四白穴、攒竹穴、地仓穴、阳白穴、迎香穴、合谷穴、郏车穴、下关穴、颧髑穴以及翳风穴,取合谷穴时,取患者健侧位;其余取穴均取患者患侧位;(2)配穴:根据患者症状进行配穴,如患者鼻唇沟平坦,则增加迎香穴;如患者人中沟歪斜,则配水沟穴;如患者目赤、迎风流泪,则配睛明穴;如患者舌麻、味觉消失,则配廉泉穴;如患者颏唇沟歪斜,则配承浆穴;如患者素体羸弱,则配曲池穴和三里穴。    首先取患者仰卧位,使用75%酒精对患者皮肤进行常规消毒,然后使用0.30mm×50mm的毫针运用指切法进针,对各个穴位进行针刺,得气后,每隔十分钟使用平补平泻法进行进针,留针半小时;在对患者进行针刺的同时,点燃艾条,使用灸架进行支撑,对翳风穴和下关穴进行针灸,距离穴位约3cm,以局部红晕为标准。患者每日针灸一次,一个疗程为18次;一个疗程后患者休息一天,共两个疗程。    1.4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消失,面部表情运动两侧无异常,外观正常,且面部肌肉功能均恢复到正常状态;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静态时,患者面部表情无异常,笑时患者嘴角存在歪斜现象,外观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无缓解,外观基本处于正常状态,动态时,面部存在明显症状;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无变化,存在明显的歪嘴斜眼现象。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痊愈19例,占59.4%,显效8例,占25.0%,有效4例,占12.5%,无效1例,占3.1%,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患者痊愈10例,占32.3%,显效7例,占22.6%,有效3例,占9.7%,无效11例,占35.4%,总有效率为64.6%。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面瘫是临床中的常见疾病,可发病于各个年龄段,主要以冬春季节为主。中医认为其由正气不足、风邪入中经络、脉络空虚以及面部肌肉失养所致。治疗面瘫主要以温经散寒、调整阴阳、开合腠理以及扶助正气为原则。发病前期,面瘫发病为表面,病情较轻,长期发展后,邪气会逐渐深入到体内筋肉中,混合体内痰湿后,最终形成痰瘀内阻症。因此,及早治疗面瘫患者是十分有必要的。治疗急性期面瘫患者主要将驱除邪气为治疗原则,能够有效疏通患者体内的阳明经脉和少阳经脉,最终有效调和气血[2]。有研究表明,对面瘫患者采取针灸治疗,能够增强全身组织和局部组织的代谢,加快循环,改善全身和面部的微循环,进而促进神经功能快速恢复。本组研究中,对患者给予针灸疗法治疗,主要将阳白穴、下关穴、郏车穴、合谷穴以及地仓穴作为主穴位,最终起到行气活血、散寒通络、防止邪气入侵以及祛邪扶正的作用。本组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治疗面瘫患者采用针灸治疗,能够有效增强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治疗有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松林,李琳娜.针药结合治疗面瘫3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4,23(02):26-27.    [2]陈华,覃家华.艾灸联合中药治疗难治性面瘫57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0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