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反应性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2
/ 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反应性的临床研究

张茂山

重庆北部宽仁医院 40112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反应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126例医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后血小板聚集抑制程度分为单纯阿司匹林抵抗组、单纯氯吡格雷抵抗组、双药物抵抗组和双药物敏感组。比较不同组别在心脏缺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通过观察发现126例患者中单纯阿司匹林抵抗有16例,单纯氯吡格雷抵抗有13例,双药物抵抗有6例,双药物敏感有91例;单纯阿司匹林抵抗组、单纯氯吡格雷抵抗组、双药物抵抗组的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双药物敏感组(P<0.05),且双药物抵抗组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阿司匹林抵抗组、单纯氯吡格雷抵抗组(P<0.05),而单纯阿司匹林抵抗组、单纯氯吡格雷抵抗组在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缺血事件发生与抗血小板药物抵抗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反应性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1]。但是随着临床范围的扩大,发现部分患者在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后没有获得较好的抗血小板治疗效果,出现再发心脏缺血事件,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了较大的影响[2]。临床医学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药物抵抗,包括阿司匹林抵抗、氯吡格雷抵抗以及双药物抵抗等,这对患者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3]。因此文章主要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反应性的影响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126例医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有男性65例,女性61例;年龄为51~82岁,平均为(70.5±4.5)岁。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心脏学会指南中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和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陈旧性心肌梗死,过往PCI术,心功能分级在Ⅲ、Ⅳ级,出血性疾病以及严重肝肾功能衰竭的患者。

1.2方法

根据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后血小板聚集抑制程度分为单纯阿司匹林抵抗组、单纯氯吡格雷抵抗组、双药物抵抗组和双药物敏感组。血小板聚集程度采用美国CHRONOLOG公司生产的血小板分析仪进行检测,主要是通过激活血小板聚集至监测电极,通过增大电阻水平判断血小板聚集程度,若电阻>0Ω可判断为单药阿司匹林抵抗,若电阻≥10Ω可判断为单药氯吡格雷抵抗,若两种情况均存在可判断为双药抵抗。

1.3观察指标

比较不同组别在心脏缺血发生率的差异。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入选患者药物治疗反应性

本次研究通过观察发现126例患者中单纯阿司匹林抵抗有16例,单纯氯吡格雷抵抗有13例,双药物抵抗有6例,双药物敏感有91例。

2.2不同组别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

单纯阿司匹林抵抗组、单纯氯吡格雷抵抗组、双药物抵抗组的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双药物敏感组(P<0.05),且双药物抵抗组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阿司匹林抵抗组、单纯氯吡格雷抵抗组(P<0.05),而单纯阿司匹林抵抗组、单纯氯吡格雷抵抗组在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组别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

组别

例数

心脏缺血事件例数

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

单纯阿司匹林抵抗组

16

2

12.5#*

单纯氯吡格雷抵抗组

13

1

7.7#*

双药物抵抗组

6

3

50.0#

双药物敏感组

91

2

2.2

(注:与双药物敏感组相比,#P<0.05;与双药物抵抗组相比,*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冠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引发的心肌坏死,患者可感受到胸骨后剧烈疼痛,且服用硝酸甘油无法缓解[4]。PCI与溶栓治疗是该病临床治疗的常用方法,但是治疗后仍存在再发心脏缺血事件,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了较大的影响[5]。因此需要进一步分析影响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从而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本次研究通过观察发现126例患者中单纯阿司匹林抵抗有16例,单纯氯吡格雷抵抗有13例,双药物抵抗有6例,双药物敏感有91例,由此可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存在一部分单药抵抗与双药抵抗患者;单纯阿司匹林抵抗组、单纯氯吡格雷抵抗组、双药物抵抗组的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双药物敏感组(P<0.05),且双药物抵抗组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阿司匹林抵抗组、单纯氯吡格雷抵抗组(P<0.05),而单纯阿司匹林抵抗组、单纯氯吡格雷抵抗组在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随着药物抵抗数量的提升,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将明显提升,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反应性与患者的预后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因此需要加强抗血小板药物抵抗患者的临床观察,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缺血事件发生与抗血小板药物抵抗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1]昝双江,于智杰,李海燕.抗血小板药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20,33(12):33-35.

[2]吴永辉,孟晓峰,任凤学.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应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及预后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0,12(5):603-605.

[3]郭周威,杨婷,张亮.注射用泮托拉唑钠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的应用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5):780-782.

[4]李森军,杜鹏荣.延长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心肌梗死后高危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3):418-420.

[5]韩娟萍,张卫泽,张汉平, 等.氯吡格雷联合替罗非班用于STEMI患者PCI术后的抗血小板治疗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0):141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