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作用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2
/ 2

中医药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作用的研究进展

王亚荣

泰安市中医医院产一科,泰安市, 271000

摘要:剖宫产属于妇产科的重大手术,具有解决异常分娩与高危妊娠的作用,是目前有效挽救母婴生命安全的主要手段。由于在剖宫产手术中产妇受到麻醉药及相关因素的影响,多数会在术后出现胃肠胀气的问题,临床表现主要以腹胀、无排气、排便以及严重时有腹痛等为主,术后18小时至24小时最常见。在剖宫产后如何促使产妇尽早康复,同时改善其生活质量,是目前产科医护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其中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更是整个康复环节的起点,有着积极意义。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在剖宫产术后康复中中医药有着独特优势,现作以下综述。

关键词:中医药:剖宫产:胃肠功能

近些年来,选择剖宫产分娩的产妇正在逐渐增多,其术后恢复会受到来自各种因素的影响,加之剖宫产术本身是创伤性治疗,会导致机体出现内分泌、代谢改变[1],从而增加营养物质消耗,促使产妇营养水平下降及免疫功能损伤,不利于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也会对泌乳带来影响,因此,术后加速产妇胃肠功能尽早康复十分必要。

1 剖宫产术后胃肠的诱因与影响

    1. 腹胀原因

传统中医认为,手术会引起人体腹腔脏器出现气滞血瘀、气机不畅以及运化失调,进而传化物停滞,最终郁结于六脏无法转化;术前高营养食物进食会增加胃容量;待程时宫缩镇痛叫喊,用力屏气,会使未能积气;手术刀口疼痛、管道影响,没有及时进行床上和下床活动,会减缓肠蠕动。

    1. 腹胀影响

剖宫产术后产妇若出现胃肠功能障碍,不仅会有身体不适感,情况严重者还可能出现膈肌抬高,呼吸功能受影响。下腔静脉受压迫影响,可能会促使下肢静脉血栓出现。肌壁肌肉张力提高,出现切口疼痛,切口愈合受影响,另外肠蠕动恢复速度较慢,会增加肠粘连出现的风险。

2 促使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尽早恢复的中医干预

2.1 内服中药

罗艳群等研究中[2],取厚朴、莱菔子各15g,枳实、桃仁、赤芍药各10g,广木香、陈皮、青皮各9g,将其煎制成通气汤,于术后6小时服用,并用温水足浴,刺激足部穴位,促使血管扩张,提高肠道血流量,进而加速胃肠功能恢复。在李德秀研究中[3],中药排气汤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有理想促胃肠功能恢复效果。药方取全瓜蒌30g,莱菔子、枳壳、陈皮、厚朴各10g,大黄6g,其中厚朴有行气散结与化滞除满的功效,而大黄能破积滞、泻热毒,莱菔子能化瘀、降浊、消积,陈皮可理气调中,枳壳能行气宽中,全瓜蒌能滑肠通便,诸药共用可有效促使产妇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尽早恢复。但是中药排气汤服用苦涩,少数产妇在术后难以下咽,加之腹中饥饿,容易导致恶心、呕吐,无法服下中药制剂影响结果。甄学慧研究中[4],则在剖宫产术后6至12小时予以患者口服由槟榔、木香、乌药及枳壳等药物制成的四磨汤口服液,剂量为20ml,可起到宽肠顺气和行气导滞的效果,同时可提高胃肠平滑肌的张力,促使胃肠蠕动,其研究结果充分表明,剖宫产术后口服四磨汤具有促使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李宏等研究中[5],采用麻仁润肠丸口服的方式用于产妇剖宫产术后胃肠紊乱的治疗中,取得了理想疗效。该药由白芍、苦杏仁、大黄、火麻仁及厚朴组成,每次用药100ml,每天1剂分2次服用。药方中君药火麻仁质润多脂,可益脾胃之阴,润肠通便效果最佳。配以苦杏仁,甘平润燥,可上肃肺气下润大肠。白芍则与苦杏仁共为君药,能养血敛阴、缓急和里。佐药大黄、厚朴及枳实,其中大黄能泻下攻积,枳实破气除痞,厚朴消除胀满。如果加适量锋利甘润,则可为火麻仁润肠提供一定助理,使其不伤正。诸药共用,可使肠燥得润、气滞得畅,有效恢复胃肠功能。

2.2 针刺法

取双侧足三里穴、双侧三阴交穴、中枢穴以及天枢穴,常规进行消毒然后依据穴位深浅、产妇体型选择合适毫针,以指切进针法进针,待针入一定程度重提插,采用大幅度捻转(泻法),直至产妇局部出现酸麻胀痛等感觉或是向远处传导则为得气,随即每个穴位留针30分钟,每5-10分钟行针一次。若产妇肛门没有排气,则在12小时后重复针刺,切忌不能超过3次。采用针灸,能够起到调理气机与和胃降逆的作用,对于降低消化道反应,胃肠功能恢复有积极效果。

2.3 穴位注射法

针刺可以双向调整产妇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作用,目前已广泛在临床应用,王玲研究报道中,在剖宫产术后的2至3小时待产妇生命体征平稳时,于其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每次1次,连续注射3天,结果该组产妇首次肠鸣音、首次肛门排气的时间均有明显缩短,充分表明了通过足三里穴注射B1的方法能够促使剖宫产术后产妇的肠道功能恢复。

2.4 中药外用

将10g茱萸研磨成粉,取适量米醋调制成糊状,于剖宫产术后30分钟内贴在产妇肚脐外敷料遮盖。每隔12小时更换一次,持续3天时间。肚脐为人体神阙穴,其内联十二静脉、五脏六腑,药物吸收可输布全身,让全身经络通畅

[6]。产妇剖宫产术后6小时以小茴香热熨其腹部,具体:在布袋装小茴香250g,湿润以后用微波炉进行加热,时间为2分,温度在38-41℃,告知产妇需平躺,取一薄毛巾外包布袋并放在腹中脘穴、天枢穴及神阙穴等处热熨,药袋需贴近皮肤来回烫熨,使产妇有舒服感,待适宜温度再敷在上述穴位,每次30分钟,每天2次,连续3天,小茴香加热温熨可达到健脾益气、升阳除湿,进而改善腹胀的效果。

2.5 药膳疗法

在中医学中白萝卜也叫莱菔,其性辛甘凉,能消积、解毒、下气。在《本草纲目》中曾有一段记载,指出莱菔生食生气,而熟食降气,白萝卜汤具有润肠作用。在邵红等研究报道中,在剖宫产术后6小时予以产妇饮用白萝卜,其结果表明,与单纯一般流质饮食相比,饮用白萝卜汤的产妇肛门排气时间、乳汁分泌时间均更短,充分表明于剖宫产术后应用白罗卜汤具有缩短产妇肛门排气时间,并促乳汁分泌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白萝卜还具有耗气作用,故对阴道试产不成功改为剖宫产者不推荐。温远辉等研究报道中[7],取稻米50g、生姜片与陈皮各25g,加2000mL水煮成稀粥,产妇剖宫产术后6小时饮用稀粥100mL,随后每隔4小时饮用200mL-300mL,其实验结果表明饮用陈皮生姜粥后产妇肛门排气、首次排便的时间均有所缩短,同时恶心、腹胀以及呕吐等发生率明显降低。

3 总结

中医药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胃肠功能恢复有着独特优势,可取得理想临床效果,但单一治疗方法明显不如多种方法结合。所以,作为医护工作者需要考虑各种中医药治疗的效果,取长补短,在缩短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化提升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程艳,余幼芬,蒋红娜,韩佩佩.厚朴穴位敷贴对剖宫产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评价[J].中国性科学,2020,29(02):117-120.

[2]唐桂香,欧素娴,师鑫.维生素B1穴位注射配合陈皮汤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J].辽宁医学杂志,2020,34(01):59-60.

[3]杨莹.电脑中频药透刺激足三里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8,31(08):119-120.

[4]王朋.薄荷油湿热敷神阙穴联合红外线照射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快速康复的临床作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51):19-20.

[5]吴俐红,徐丽琴.吴茱萸粉外敷配合穴位按摩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05):51-52.

[6]钟敏林.中医针灸疗法配合腹部按摩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7,9(03):97-98.

[7]周延春.芎香理气汤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2,19(04):374-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