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常见外感发热及胃肠病的中医诊疗新思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2
/ 3

儿童、青少年常见外感发热及胃肠病的中医诊疗新思路

王斌

成都市锦江区狮子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成都 610000

摘要:从中医整体观、辩证统一观探讨儿童及青少年的外感发热和厌食、腹泻等关于胃肠疾病的中医药诊疗新思路:中医情志疗法,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中医治疗疾病遵循人的生长发育、身心调节的自然规律,审证、寻因、治本。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外感发热,寒邪;厌食,腹泻,胃肠疾病,情绪,中医药 治疗 情志疗法

过去,很多医家认为儿科属于哑科,具有特殊性,幼龄儿童无法准确表述状况,所以儿科疾病的治疗,多从症状上及家长的描中述去分析、辨证施治。不少的孩子,也因为病因、病史、病症资料的不足,以及辩证失误,造成无效,甚至病情加重。

本文就谈谈儿童及青少年常见外感发热及厌食、腹泻等胃肠疾病的发生原因和诊疗的新思路: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1]。这个思路将为新时期儿童疾病诊疗提供有效的参考。

中医重视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治疗上以人为本,重视整体观,辨证施治。中医治病既要考虑个人的体质因素,各组织、器官、脏腑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还要考虑人的心理、情绪、外环境等对身体的影响。

  1. 外感发热

1.感受寒邪

小儿是纯阳之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身体多余的能量得不到释放,就会烦躁好动。所以,我们经常看见小孩子们追逐,打闹,不知疲倦,易出汗,这是身体的能量释放,属于正常的生理代谢过程,只需要干毛巾擦汗,多给孩子补充温开水,等休息半小时左右,身体的汗收敛了,再冲个温水澡即可。但是很多的家长,出于安全考虑,会限制孩子的活动,见到孩子出汗,也很紧张,忙着止汗,开空调,喝冷饮,寒邪易从皮肤、口鼻而入,身体内热无法有效释放,排解,引起发热。

使用空调,温度过低,寒主收引,皮肤毛孔闭塞,内热与外部侵入的寒邪相互抗衡,不能外透,成为“闷烧”,引起高热。使用解热镇痛药退热,部分孩子会出现大汗淋漓,发热很快退下来,但因为邪气未尽,不久又会复热。家长因担心发生高热惊厥,反复用药,结果高热退下去了,新的问题出现了:孩子的食欲很差,反胃,呕吐,自汗,盗汗,扁桃反复化脓,最终还容易引起扁桃体病理性增大。

2.情绪因素

孩子发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情绪。这种情绪包含了两个方面,一个是孩子本身的情绪问题,另一个是父母的情绪问题。

临床上,年龄较小的学龄前儿童的发热,基本上源于父母的情绪问题。学龄前的儿童,没有学业的紧张和压力,但是父母如果自身在工作、生活、育儿等方面的焦虑,压力等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经常遇见一些妈妈带孩子来看病,提到自己和孩子的免疫力都不太好,孩子生病,自己也生病。仔细询问,能够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经常生病的焦虑和担心、紧张,再深入询问,会发现妈妈对自己的生活或者工作状态,压力很大,无法排解。这些压力无形中影响着孩子,当孩子的身体无法承受这种能量时,就表现为发热、咳嗽等症状。

部分在校学生,因为学业的负担,以及来自学校、父母、自身的压力,无法排解时,也会以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疾病的方式表现出来,目的是通过生病的方式得到休息:释放、缓解压力。

3.治疗

小儿发热,治疗上要考虑给邪气以出路:发汗、利小便、通肠道。

无论是风寒还是风热、湿热感冒引起,都要避免让孩子饮食生冷,处于低温空调环境中。服用药物时,要注意顾护孩子的脾胃。

3.1 首先进行辨证施治,分清寒热。

扁桃体化脓,简单服用清热解毒药物是不妥的。一般来说,长期反复扁桃体化脓、发热的孩子,考虑孩子有寒包火。用药要寒热并用,调畅机体气机,恢复孩子自身的免疫力,促进康复。

3.2 中医药物治疗

孩子的压力,压抑着无法释放,郁而生热,但免疫力下降,又无力将热排解。用宣肺的麻黄、桔梗,开启孩子闭塞的毛孔,释放闭郁的肺气,稍稍用点生大黄、牛蒡子、牵牛子等药物利肠道,通腑气,芦根、冬瓜皮利尿,通调水道。用桂枝、升麻、皂角刺、射干等托邪外出。

3.3 中医外治法

3岁以内的小儿可以通过四诊分析,辩证后做小儿推拿:开天门,推坎宫,揉按风池,耳后高骨、清天河水、退六腑、揉拨二马,背部理脊,推督脉,指推七节骨、龟尾等。

3.4 中医情志调护

解决孩子反复外感发热问题的前提是:父母要改变严厉或者紧张的管教方式,或者调整自己的状态,保持家庭的和谐,给孩子减压,疏导情绪,更多的理解和关爱、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父母有严重的情绪问题,也要进行专业的中医情志疗法调理[2],释放清除不良情绪,改变心智,去除对孩子的身心影响。

4. 典型案例

范某,女,3岁。发热,咳嗽,咽部微红,喉中痰鸣,微喘,大便干燥,舌红苔薄白,脉浮微数。辨证为:感冒:风寒犯肺,痰热内伏。治法:宣肺解表,清热化痰通腑。中药:宣肺化痰汤加减。具体药物如下:麻黄绒2g 杏仁10g 射干6g 矮地茶8g 桔梗2g 三棱10g 莪术10g 桑白皮8g 瓜蒌子10g 冬瓜子8g 生大黄3g 芦根10g 每日一剂,每剂煎出150ml,每次50ml,温服。

该小儿长期反复发热,咳喘。询问母亲,母亲对于工作、以及孩子生病的严重焦虑,也是经常遇寒头痛,身痛,咳嗽,而且母女经常一起发病,症状相似。小儿服用中药3剂后,症状缓解。当母亲通过中医情志疗法调理后,1年内母女俩未再出现上述病症。

二、厌食、腹痛等胃肠疾病

最常见的小儿消化道疾病,就是厌食和腹痛、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这些与消化有关系的疾病状况,跟孩子有不接受,接受不了的情绪有关。常常发生于两类孩子。

1.厌食、腹痛、腹泻的原因

1.1一类是家长管教严厉、过度保护的孩子。

有的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把所有的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到孩子身上。特别是小学生,除了学校的学业,回家还要跳舞、学钢琴、跆拳道、打乒乓球、机器人、英语、甚至补习语文、数学等。父母的回答都是,孩子自己喜欢,自己选的。我在临床上看到的大多数都是孩子无奈、无助的表情,听到的都是孩子们不愿意的声音,甚至有的父母眼中的“乖孩子”会因为无法倾诉,在听我跟父母交流时,偷偷流泪。有的活跃一点的孩子,会因为我的一句话:明天就放假了,你的病就全好了,开心吗?会意开心的笑起来。

还有些老年人,生怕孩子就吃不饱,吃不好。吃饭的时候,老是催促,吃多点,吃快点,要不长不高,甚至于强行喂。这些都是不对的,虽然是孩子,他的身体自己知道调节,饿了要找吃的,肚子是饱的,胀气的,他肯定就吃不下,越吃越积食,越吃越消瘦。我们大人需要反思:孩子是饿不坏的,我们是否让孩子对他自己的身体做主呢?

1.2另一类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听话,懂事,自觉,自己对自己有要求,有压力的孩子。

这部分孩子会出现鼻根部、太阳穴部位的静脉明显,就是所谓的青筋。这种体质的孩子,会对压力、紧张等适应性差,容易出现神经衰弱、头痛、睡眠不好、厌食、腹胀、腹痛等状况。因为面对来自家庭、学校的管教、学习,孩子只能选择承受、接受,没有减除的条件可讲,但是孩子的思想无论是想得通,还是想不通,反正是接受了。但是,身体是承受不了的,心里是想反抗却无力。所以身心的抗拒,导致出现脾胃的受纳、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出现障碍,产生厌食、腹痛、甚至腹泻状况。

2.胃肠疾病治疗

胃肠疾病的中医诊治要辩虚实。

2.1 虚症

虚者,脾胃虚弱。孩子多出现:身体瘦弱,面黄肌瘦、厌食、胃胀、腹痛、大便稀溏或数日一解,不干燥,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考虑肝脾不调,脾胃虚弱。

2.1.1 中医药物治疗

治疗上:健脾、调肝、和胃。采用太子参、炒白术、山药、柴胡、鸡内金、生麦芽、糯米草根等药物调理、或山药、小米熬粥等膳食调理。

2.1.2 中医外治法

3岁以内的小儿可以做小儿推拿,推脾胃经、肝经、肾经,分推胸肋部宽胸理气,揉推胃脘,腹部,调理脾胃、肠道。背部理脊,捏脊,指推七节骨、龟尾等,调理督脉、太阳经脉的气机运行,增强小儿体质。

2.1.3 中医情志调护

身体虚的孩子是一种保护状态,通过减少饮食摄入,减轻胃肠负担,越

吃越少,身体瘦弱,父母自然要求降低,只要身体好,其他不重要。这样的孩子,父母要放手,不要过度保护,充分相信他们,让孩子自己有空间、有交友、有主见选择,接受他自己想要的。

2.2 实证

实证的孩子,脾气大、急躁易怒。经常发生发热、口臭、口腔溃疡、胃痛、胃胀、大便干燥秘结,舌红苔薄白,脉数。考虑:心脾积热,饮食积滞。

2.2.1中医药物治疗

治疗上:清心脾之热,消食导滞。选用黄芩、连翘、灯芯草、大青叶、枳实、厚朴、隔山撬、生大黄等药物清脏热,泻腑实。

2.2.2 中医外治法

3岁以内的小儿可以做小儿推拿,清脾胃经、肝经、心经、退六腑,分推胸肋部宽胸理气,揉推胃脘,腹部,调理脾胃、肠道。背部理脊,捏脊,指推七节骨、龟尾等。

2.2.3 中医情志调护

实证孩子的父母要学会反观自己,往往孩子的脾气大,说明了父母的脾气大,管教孩子时粗暴、发怒、甚至打骂的方式,造成孩子无法接受,不愿接受,内火生起,无法排解释放。孩子就会出现口臭、口腔溃疡、大便秘结、小便黄等身体症状。同时在与同学朋友交往的过程中,通过打骂等方式绪处理矛盾,释放压抑的不良情绪,造成自己和同学的身心都受到伤害,引起后续一系列的亲子教育问题。问题较重的孩子,以及家长需要进行中医情志疗法调理。

3.典型案例

张某 男 17岁 腹绞痛,腹泻2月,舌红裂纹少苔,脉弦。辨证为:泄泻:肝脾不调。治法:肝气郁结,脾失健运。中药:痛泻要方合四逆散加减。

该学生读高三,连续两月一遇到月考就剧烈腹痛,伴腹泻症状,严重影响了学业,很着急。通过中医情志调理,释放掉对月考压力和父母的不接受的压抑、委屈情绪。因住校,未服用药物,第二天月考时,未出现腹泻症状,考出了优异的成绩。

小结

外感病分寒热,发热是身体的免疫力强,与寒邪作斗争的强烈过程.一般情况下,没有发生扁桃体、咽喉部化脓等,可以多喝热水,休息后可不药而愈。如果发生化脓感染,那么需要辨明体质及病邪寒热,实热者可清热解毒,虚寒者需助热,托邪外出,一般1-2剂药即可好转。切忌过用寒凉治法,导致寒邪伏郁,造成日后的反复发作。外感病与压力无法释放的情绪有关,父母要学会与孩子之间平等、有效和真诚的沟通与交流,才能避免这些疾病的发生。

内伤胃肠疾病,一般是是孩子的肝、脾、胃、肠的受纳、调节、消化、吸收、排泄功能出现障碍。偶尔的饮食不节(洁)造成,找到病因,很容易处理。如果是反复、慢性消化不良,一定要注意辩证虚实,对症用药。另一方面要重视脾胃疾病与不接纳、不接受的情绪有很大的关系。

常言道: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理解父母们,因为从小的成长经历,受教育情况,工作、生活的压力与不易。但是时代不同了,我们要求孩子学习的同时,父母也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只有优秀的父母,才会培养出优秀的儿女。今天的我们也要有同理心来理解我们的孩子:他们也需要被尊重。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3]。父母要从自身找原因,以身作则,以己为鉴,创造良好和谐,温馨有爱、轻松交流的家庭环境,才能让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包丰源.心转病移.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7.6 ,

[2] 包丰源.早期生活事件与情绪记忆的关系[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3):293

[3] 包丰源.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