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检出率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2
/ 2

胃镜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检出率分析

刘明岩

成都艾迪康医学检测实验室 四川成都 610037

[摘要] 目的:观察在胃癌诊断中胃镜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的应用价值及检出率。方法:回顾本实验室(2017年6月至2019年11月)收到的60例胃癌患者病例资料,患者在术前,均开展胃镜活检,并于术后实施病变组织病理检查,评价胃镜活检、术后病理检查诊断效果。结果:术后病理检查诊断符合率、分化型、管状腺瘤检出率高于胃镜活检,而黏液腺癌、乳头状腺癌检出率低于胃镜活检,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胃癌诊断中,术后病理检查比胃镜活检较优,但术前开展胃镜检查,可对病情进行评价,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指导,值得借鉴。

[关键词] 胃癌;诊断;胃镜活检;术后病理检查;检出率

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胃癌对患者生命、生活均产生严重影响。目前,随着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的不断变化,使得胃癌发病率直线上升。据相关统计,我胃癌发病率已占据前三,甚至于全球都在逐年增高[1]。胃癌早期因没有明显的症状,等患者出现症状时,病情已达中晚期,甚至是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临床表明,部分胃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后,术后5年生存率只有40%左右,因此,尽早诊治胃癌,对提高患者预后与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2]。目前,胃癌诊断多用病理检查,诊断准确性较高,但其操作较繁琐。而对于胃镜活检来讲,其具有操作简单、成像清晰、准确率高等优点,近年来,已成为胃癌诊断的首选方案。故本研究的目的是阐明胃癌诊断中胃镜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的应用价值及检出率。现报道如下:

5f699d5f473bb_html_636c1ef8afe95b41.gif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本实验室(2017年6月至2019年11月)收到的60例胃癌患者病例资料。

纳入标准:①按照世界卫生组织中关于胃癌诊治标准,结合病理检查确诊者[3];②未行胃癌相关治疗者;③无手术禁忌证、胃镜活检禁忌证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肝肾功能、心脑血管疾病者;②有胃部手术史、复发胃癌者;③沟通交流与精神异常者;④哺乳或是妊娠者。

60例患者,包括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在23-80岁之间,平均(51.54±4.67)岁。病灶所处部位:贲门小弯侧、胃角、胃底、胃体、胃窦分别15例、10例、3例、20例、12例。临床表现:其它、胸骨后不适、上消化道出血、上腹部不适、上腹痛分别8例、10例、15例、18例、9例。

1.2、方法

胃镜活检:胃部置入胃镜仪(奥林巴斯GIP-Q26),探查食管、胃、十二指肠球部,对胃黏膜的形成、性质进行观察。根据病情,明确活检方式、取材部位,调节好胃镜的光源、焦距、检查强度等。对于隆起病变者,去除隆起部,取基底部位、顶部组织作为活检样本。对凹陷型者,以溃疡周围的组织作为活检样本;黏膜病变者,以凹陷组织作为活检标本。取出标本组织后,放于吸水纸上,并于甲醛(10%)溶液中保存,之后送检。

术后病理检查:参照胃癌病理检查诊断标准,结合病灶分布整体情况,取相应的标本,标本全部取材标准直径≤1cm,典型部位取材直径>1cm,做组织检查。将所取的标本放于甲醛中做固定,行石蜡包埋切片,之后开展染色,并于显微镜下,对标本实施观察,并对组织类型、分化、有无转移等情况进行观察与记录。

1.3、观察指标

评价诊断准确率、病理组织类型与分化情况检出率。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均由SPSS20.0统计软件完成。计数资料用频数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准确率分析

胃癌诊断准确率,胃镜活检确诊51例,术后病理诊断全部确诊,准确率相比,胃镜活检85%低于术后病理100%,P<0.05,见表1。

表1准确率分析

检查项目

例数

确诊胃癌

排除胃癌

术后病理检查

60

60(100)

0(0)

胃镜活检

60

51(85)

6(10.0)

2.2病理组织类型、分化情况分析

术后病理检查分化型、管状腺瘤检出率高于胃镜活检,而黏液腺癌、乳头状腺癌,P<0.05,见表2。

表2病理组织类型、分化情况分析[n(%)]

检查项目

例数

分化型

管状腺瘤

黏液腺癌

乳头状腺癌

术后病理检查

60

3(5.0)

24(40.0)

19(31.7)

14(23.3)

胃镜活检

60

1(1.7)

6(10.0)

30(50.0)

23(38.3)

三、讨论

胃癌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且每年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对患者生命产生极大地威胁。在胃癌治疗中,胃癌根治术属于最有效、最常用的方式,其可以将病变切除 控制肿瘤的进展,延长患者生命周期,故尽早诊断非常关键[4]。胃癌诊断,以术后病理检查为金标准,但其无法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故寻找准确的术前诊断方法非常关键。

近年来,医疗水平、内镜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胃癌术前诊断中,胃镜活检作为术前诊治的标准,能提高胃癌诊断准确率。胃镜活检是将胃镜置入胃部,收集病变组织标本,做病理活检,以此来判断病变情况、病情,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5]。本研究示:病理组织类型、分化情况术后病理检查与胃镜活检,均具有一定的差异。原因分析,胃镜活检取材时,需要深放胃部,范围受限,无法包含全部病变组织,故评价客观性不完整;早期胃癌临床表现不典型,医生易出现诊断偏差;活检时,取材技术会影响结果;不同部位病变情况有差异,而胃镜取材范围小,影响诊断。因此,在开展胃镜活检时,需要做好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此来提高准确性。

综上所述,在胃癌诊断中胃镜活检比术后病理检查检出率低,但其仍可作为术前诊断方法,可为早期胃癌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静.胃镜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在胃癌诊断中的效果及准确性影响评价[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09):121-122.

[2]包辉,曲利明,杨凯,金梦.胃镜活检病理应用于胃癌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07):66-68.

[3]高雪梅.胃癌患者手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的对比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19):52-53.

[4]权琳路.早期胃癌患者术前胃镜病理活检与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14):120-121.

[5]杨海琼.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32):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