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离我们有多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2
/ 1

猝死,离我们有多远

李薇

绵阳市肿瘤医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前一阵子,我非常喜欢的一位演员离世了,走的非常快,以至于很多粉多日以后仍不敢相信。我听见新闻时,也是异常难过,即使不是我喜欢的演员,那么年轻,那么鲜活的生命,说没就没了,亲友的痛苦,不言而喻。但我的本职工作是一名医生,我更能理性的看待他离去的原因:猝死。而且,在这两年里,我太多的同行死于该病,只是仅在医学界激起很小的浪花,不为众人知而已;临床工作中,这样的病人也不少,给不少家庭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于毁灭性的打击。其实,随着社会发展,信息、物质享受极度丰盛,个人面临的机遇和困难更多更快,不管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上,被时代裹挟的个人很多都游走在精神与身体双重崩溃的边缘。

那么,什么是猝死?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特点是发生骤然,无预期。所谓前一刻生龙活虎,后一刻天人永诀。猝死病因可分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其中心源性猝死是最主要的死因,约占80%。我国急救大数据显示,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居全球之首,然而猝死抢救成功率,却不足1%。而且,在我国,猝死越来越“偏爱”年轻人,据统计,我国猝死者的平均年龄只有43.8岁。这是个什么概念?也就是,平均每年有数十万人在上有老,下有小,作为家庭顶梁柱的关键时刻撒手人寰,这背后,有数十万个家庭在哭泣,有上百万人的生活,生命轨迹因此改变。

猝死危害如此之大,看似如此不可控制,那么,作为一个普通人,它会找上我吗?会让我失去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吗?我能做些什么吗?猝死,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那么,花一点时间,咱们来慢慢梳理一下关于猝死的点点滴滴。首先,猝死会报警吗?废话,报警了还叫猝死?其实不然,我们卫生界有句名言,所有的猝死都蓄谋已久。也就是说,猝死,虽然是短时间内发生的事,但早在猝死发生前数月或者数日,你可能就收到警报了。只是说,它总是悄悄的来,悄悄的干,不掀起一丝波澜,以致于你完全不会重视它的存在,直到劫后余生你幡然醒悟,或者出现在医生与家属的交代中。

那么,什么样的人有猝死风险呢?1、本身有心脏病,由于剧烈运动或过度疲劳,突然发病。当然有些心脏病自己知道,有些心脏病自己不知道,那么怎么办呢?一是要坚持常规体检,尤其是心血管系统;其次,自己上穷黄落下碧泉,把族谱翻个底朝天,了解下你妈,你爸这两边三代内或五代内有没有壮年猝死的,越亲的发生过这种事就越要重视,并且积极去医院找专科医生告知及检查,因为有些病是基因带来的;2、心脏病还没有,但是三高了,或者重度肥胖,这个是猝死发生的良好基地,在过度劳累后的某天,意外发生了;3、本身健康无病,壮实得像头大黑牛。但长期熬夜疲劳加高度精神紧张,导致心脏受损,心律失常,突发死亡。写到这里,小李我也是身躯一震啊!精神高度紧张,外加熬夜,极度疲劳,这不就是干我这行的写照吗?那么,如何算过劳呢?我们的日本邻居做过研究,应该是比较符合亚洲人的,大概是每周工作总时间大于60小时;每月额外加班时间大于50小时;全年无休,每天都在工作。关于熬夜也有研究,每晚睡6.5-7.4小时最健康,小于4.5小时猝死率明显升高,如果连续精神紧绷5-7天通宵达旦,那么,你可能已在无常的候选名单上了。4、过量吸烟及饮酒。不规律不健康的夜生活,也是摧毁不少年轻生命的重要原因。

可是人生在世,要工作,才能维持生活,尤其是从事医疗、IT、金融等等行业人士,不加班基本不可能,被动加班完全多余可控加班,怎么办呢?其实,猝死发生前几个月左右,身体就开始自保的给你发信息了。首先是:头昏气短,注意力记忆力明显下降,类似于出门办事,坐上车就发现东西忘带这样。这个时候立即重视,好好休息调整,几天后,又是一条好汉;可是,总有太多理由让我们不重视这些先兆,总觉得,小毛病,挺挺就过去,等忙完就如何,我们会进入第二阶段,如免疫力下降,胃肠道出现症状,如便秘、腹泻,腹胀,消化不良等等。此时浪子回头尤未晚。可是,理由同前,于是进入第三阶段:常有精疲力尽感,懒动,易出汗,夜间睡眠差,入睡难,易醒多梦,醒后疲劳感明显;这个时候,你就该去医院看看了,及时检查调整就是停止作死。否则,第四阶段来了:明显胸闷、心悸,身体各处不明原因头痛,间歇性眩晕,大汗,到了这个级别,任何一次过劳都会像压死骆驼的那根稻草,最终引发个人与家庭的悲剧。

猝死离咱们这么近,如何预防呢?答案简单,重在执行。健康饮食、规律合理作息、定期体检。如果确实工作所迫,不能完全做到,一定要在出现症状时第一时间警惕,求助医生。对那种真的不要命的工作,尽量敬而远之,毕竟,健康才是你最大的财富,也是你和你的家庭快乐的基石。

最后就是,加强科普宣传,全民掌握心肺复苏知识,公共场合配备专业除颤仪器,能在事情发生后,抓住关键的黄金4分钟,也是猝死发生者最大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