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如何让道德与法治学科考试实现育人功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3
/ 2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如何让道德与法治学科考试实现育人功能

陈艳丽

湖北省枝江市实验中学, 湖北 枝江 443200

习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如何让道德与法治考试走出背要点考高分的应试模式,把立德树人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现学科育人价值,围绕核心素养改进教学评价,承认学生对知识的个性化认识与建构,帮助学生建立对学习内容的性质、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多元、全方位的认识,让考试成为育人的重要途径,值得我们共同去尝试与探讨。

  1. 对标看齐,确定合适的考试目标是基础

我们正在使用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依据了课程标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小学法治教育专册教材编写建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等,其中课标是基础,道德与法治学科考试的考题依然应与课标要求保持一致,在落实课标要求的基础上,导向立德树人,做到与时俱进。

  1. 铸魂育人,将考试小测验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

(一)让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着力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考试过程中不能用单纯的理论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而必须用鲜活的文化元素,努力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交集点,切入当代青少年关心的话题来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力求准确、规范、贴切、得当而不生硬、接地气。因此考题应该承载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继承者、弘扬者、创新者的育人功能,同时注重时代特征,让学生了解对外开放的背景下,我们该怎么面对,与社会和时代接轨,充分体现考试的育人价值。

  1. 充分体现实践性,让考题充分引导学生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以宜昌市中考题为例(附后),该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自愿行动的认识,同时也从答题中让学生生成性的感受、体悟、反思、拓展,实现“知”的深化,以“知”促“行”,以“行”促“知”,最后促进知行合一。现在的宜昌,“三峡蚁工“等各类志愿团队,青少年学生成为了重要组成部分,志愿服务也成为了一道靓丽的城市风景,我想,这样的考题是有价值的,具有实践意义的考题。

(附宜昌市中考27题)

【志愿行动引领成长】

27.李双喜,宜昌一名普通的理发师,从2015年起自愿到长江边捡垃圾。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长江生态,愿意和他一起开展志愿行动。他注册了公益组织,取名“三峡蚁工”。一年多来,“三峡蚁工”已出动3000多人次,捞起江畔垃圾近300吨。“三峡蚁工”志愿团体,成为峡江岸畔一道独特的风景。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对“三峡蚁工”的行为进行评价。(12分)

  1. 紧扣时代脉搏,突出价值引领,将社会正能量传递给学生。考题选材要把准时代脉搏,要以青少年健康成长为核心,通过考题将社会正能量传递给学生,呵护学生心灵真善美的种子,让其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时,通过榜样表率等正能量考题,让课堂知识再次落细落实,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理想信念,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附2020年宜昌市中考51题)

51.今天的你们,明天也会披甲上阵。

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九年级学生小冉密切关注我国疫情防控情况,返校复课后,她和同学分享了两条新闻内容。

新闻一:“全国一盘棋”。国家采取“一省包一市”的方式,组织16个省支援武汉以外的湖北地市,例如福建支援宜昌市。同时,调集300多支国家医疗队、4万多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举全国之力救治患者。

新闻二: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指出,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公安民警、社区人员日夜值守,快递员、环卫工、新闻工作者、志愿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取得抗疫重大战略成果。

  1. 请你以“我国国家制度保障抗疫向好”为题,对上述新闻发表评论。(12分)

  2. 经历疫情的你将怎样不负生命、为明天“披甲上阵”做好准备(12分)

  1. 关注生成,考题应凸显思维张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一)考题应具有真实性:即考题的情景设置与问题设计应不同程度的让学生产生一定共鸣或思想冲突,能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真实的内在体验、感受进行对话,而不是仅仅浮于表面形式,这样的场景才能发展学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实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二)考题应凸显思维的张力:例如,对于法治教育专册内容的考查,我们可以尝试设计生活中常常引起思想、认知冲突的辨析题,引导学生在体验、辨析与践行中促进学生法治思维的养成和法治行为能力的提升,例如:关于公民自觉履行义务的内容,通过真实的情景创设,设计有价值的思辨问题。引导学生多视角发现和探究问题的本质,树立义务意识与价值认同、制度认同,从而达成法治教育知行统一的目标,以培育青少年逐步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遵守者与捍卫者。

(三)增强了考试开放性,关注精彩生成:后现代主义放弃了对同一性的追求,强调对事物的多元化的理解。为了让现代学生适应未来开放、互动、创新的社会,考题的情景与设问需要摒弃追求唯一正确答案,鼓励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和认知取向等内容,在开放的情景中建构起不同的解决问题思维方法与能力。真正走出道德与法治考试走出背要点考高分的应试模式。

高质量的道德与法治课不仅体现在课堂,还延伸至学科能力测试,要紧紧抓住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认真研究考题内容,让考试成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