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入境,以境感知——小学语文情境化教学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3
/ 2

以情入境,以境感知——小学语文情境化教学策略分析

肖清平

湖南省凤凰县山江学区 416207

摘要:新的教育教学形势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要立足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突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小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深入地学习及思考。本文在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研究过程中,注重以情入境,发挥情境化教学的功能及作用,指引小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更加深入地学习及思考,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

关键词:情境化教学;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前言:现阶段,情境化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得到了有效地应用,对于引导小学生学习及理解语文知识,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来说,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情景化教学模式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结合,要注重以情入境,借助于情境对小学生进行有效地引导,指引小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深入地学习及理解,促进语文知识点的内化,为小学生日后的成长及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 以情入境,激发兴趣

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受到课堂教学环境的影响较大。这一情况下,教师如何以情入境,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对于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影响[1]。针对于这一情况,在对情境教学法应用时,教师要突出小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借助于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使小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充满兴趣,并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方向转变,强化对语文知识点的学习及思考,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

例如,在开展《钱塘江大潮》一课教学时,练习课文的内容来看,文章以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三个阶段对钱塘江大潮进行了描写。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单纯地以讲授式教学为主,难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对文章中精彩的语言描写也难以理解,从而会对课堂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产生一定的限制。借助于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搜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美景,结合图片、视频资料,使语文课堂教学动静结合,引导小学生欣赏钱塘江大潮美景的同时,对文章中的字词句描写进行深刻的感知,激发小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促进语文知识点的内化。通过为小学生创设一个逼近现实的教学场景,使静态课堂向动态课堂转变,使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点的学习及理解,由静态向动态方向转变,以促进语文知识的内化。

  1. 联系生活,深入感知

小学语文情景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要注重以情入境,以境感知,加深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点的学习及思考,使小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及探究活动当中,对语文知识进行深度挖掘,从而使小学生能够透过文章的现象,对文章的本质及内涵进行有效地把握[3]。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要注重回归生活,紧密地联系小学生的生活情况,从而使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点加深理解和学习。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能够使小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有效地感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点体验感。同时,联系生活进行情境创设,有效地拉近小学生与语文知识学习之间的距离,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语文学科内涵的感知[4]

例如,在开展《桂林山水》一课教学时,在利用情境化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小学生学习及探究文章内容的时候,可以让小学生联系自己的旅游经历或是自己在生活中看见过的美景,说一说自己的真实感受。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组织小学生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小组内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引导小学生对旅游经历进行探讨。这样一来,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对《桂林山水》之美进行感受。同时,通过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语文教学,将语文知识与生活化教学进行融会贯通,帮助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点进行深入地思考,发挥语文的育人作用。如学习《桂林山水》时,结合生活化情境,引导小学生畅谈《桂林山水》之美,将请境感知与学生情感内涵进行有效地结合,从而达到“以情入境,以境感知”的教学目标,更加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1. 创新理念,革新方法

情境化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联系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情境,使小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语文知识的学习及思考当中,加深对语文知识点的学习及理解。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教师要注重联系素质教育改革及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形势,在课堂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指引小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究和思考,实现对语文知识点的深入学习。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革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使教师对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把握,并对小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进行有效地改善,促进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同时,注重联系教育信息化发展背景,利用信息技术展开直观化、形象化教学,丰富教学情境,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有效[5]

例如,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的结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动态化教学情境,通过图文结合、视频资料应用、音乐融合等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营造有利情境。如在开展《月光曲》一课教学时,这首乐曲是贝多芬的名曲,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集教学资源,在课堂上播放《月光曲》,使小学生借助于音乐对《月光曲》的内容进行欣赏及学习。通过利用音乐渲染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实现了动静结合的教学方式,并带给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在听《月光曲》的过程中,体现如诗如画的意境,有助于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结束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开展,要注重发挥情境化教学的功能及作用,借助于良好情境的设置,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使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点展开深入地学习及思考。通过“以情入境,以境感知”,提升小学生探究欲望,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语文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加深对语文知识点的学习及思考,使语文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得到有效地提升。

参考文献:

[1]孟群.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应用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09.

[2]邓力.提升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20(21):30-31.

[3]王兴旺.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的探索[J].才智,2020(15):108.

[4]王清锋.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方法研究[J].才智,2020(14):117.

[5]吴建福.小学语文情境化课堂识字教学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03):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