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批评视角下数字影像的现实主义思考 ---以科幻片《西部世界》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5
/ 2

技术批评视角下数字影像的现实主义思考 ---以科幻片《西部世界》为例

宋子扬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 300387

摘要:虚拟技术下的科幻电影建构了一个神话系统,技术目标的欣赏标准与利益方向,必将透过“身体神话”去威胁人类的正常活动。虚拟技术的发展让受众在体验观感中得到了一定的抚慰,但也包罗着权力的“技术暴力”——将来技术关于人的过分管制、虚拟影像带来的图像影响和感受呈现的现实性,给欣赏者的发泄寻到了最佳出点,而真实性以及真实感又是现实主义问题的两个端口;在数字技术革命作用下,数字影视制作将影像美学从照相写实转向了后照相时代的进步。

关键词:技术批评;现实批评;身体批评 科幻片《西部世界》

一.虚拟技术美学视角下电影工业带来的身体变化

梅罗庞蒂在《知觉现象学》一书中提出具身认知理论,另一身体本身在世界中,正如心脏在身体的地位,倘若身体的体验无法认可,他便无法理解事物的一致法原理。

假如它得到投入,为了使它能结出果实。身体正是被再次盘踞,他所凭借的绝不是本身,相反,他其实是类似虚幻的游戏法则,直接和出产与领导的编码规则,与标准联络的工具制约。一种关于功能主义的目标时刻藏在我们对于身体的关注中,鲍德里亚吸收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系列实践,无不辛辣指出了这种资本的身体实践。正像是科学的本质是尊重真实,而技术特别强调功能的重要性,形式是由功能决定的,形式突出了功能,形式使得功能更加具体化、明确化,使功能看起来更加符合事实。罗兰·巴特指出,神话属于一个次生符号,是凭借在它之前就已拥有的体制而去建立的。

福特是《西部世界》主题乐园的创始者。他曾说过,想要吸引消费者重返乐园, 不能只通过一些低品位的刺激、恐惧、快感、惊喜和兴奋,发挥屏幕的作用,观众的观影体验是可以被作品本身的结构所带动的。观众甚至可以去重复欣赏同一部影片,与他人在网络上再进行交流比较,以此而获得更多的解码愉悦。根据虚拟影像的日渐发展,作品不再是直接让受众在银幕或者屏幕面前欣赏。变为发挥欣赏者的身体作用,呈现出让欣赏者跳脱出荧屏,和荧屏中的万物间的命运关联。

人类甚至可能沦为一种手段,而机器本身却变得不朽且不断扩大它的统治。约德慕尔根据操控意义认为,在这绝无仅有的作品时代。膜拜价值就构成了作品的价值;处于机械复制背景下,表现价值从而就形成了成品价值,但在数字复制背景下,实施意义将成为呈现的价值。

二.数字时代背景下影像与现实的关联

在影像诞生之初,影像全部由实际拍摄得到,但伴随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特效还有三维制作逐步介入影像制作并且比重持续增加,未来的影像获取将逐渐变成以虚拟制作为主方向。

随着银幕向多元屏幕的转向,数字美学业已改变了传统的电影法则,罗伯特·罗森认为数字技术已经作用到年轻导演的身上,他们表示对传统电影的时间,空间,因果以及本体进行突破,也偏离了传统影像、剪辑的操作形式。现实主义片子创作担当并立异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主义真实原则。与他人在网络上进行交流比较,以此获得更多的解码愉悦。伴随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影不再单纯让观众坐在银幕还有屏幕前用眼睛看,而是调动起观众更多的身体知觉,营造让观众突破幕布框架的限制,与银幕还有屏幕内的万物无间的生命联系。

如果虚构有着如上一些意义,也即意味着真实的虚无。美剧《西部世界》所揭示的固然都是假造的场景,但由此计划的怪异创意和引人深思的回避式体验勾当,对实际社会中的主题乐园的计划和开辟亦有很强的启迪意义。

结语:当今的现实主义艺术面对新时代,以及社会生活和时代精神、新的社会发展,这些都必要获得更好的表示和反应。在这一时期里,片子从实际中摄入素材,构建出“风吹树叶”的真实影象;步入虚拟技术时代后,目光所及的现实就不是影视作品的素材了,幻想里能成为技术最终到达的目的地,必然要有新的角度去理解现实主义理论,才会有质量的进行适应时代需求的现实主义艺术创作。

参考文献:

[1][法]莫里斯·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M].姜志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255-256.

[2](法)让·鲍德里亚著.刘成富译.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123.

[3][美]刘易斯·芒福德著.陈允明,王克仁,李华山译.技术与文明[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309-310.

[4](法)罗兰·巴特著.屠友祥译.神话修辞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144.

[5]莫莉.当代西方科幻片中的暴力美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8.

[6]黄鸣奋.科幻作品、创意产业与混合现实——美剧《西部世界》的前瞻性

思考[5].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02):2-11. (了解<西部世

界>的虚拟技术)

[7][美]刘易斯·芒福德著.陈允明,王克仁,李华山译.技术与文明[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265.

[8][法]约斯·德·穆尔.赛博空间的奥德赛——走向虚拟本体论与人类学[M].麦永雄,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9.

[9]曾志刚,罗梦舟,高盟.电影新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9(12):93-102.

[10]刘国柱.虚拟现实的早期艺术史根源及其意义[J].大众文艺,2019(09):28-29.

[11]姜东旭.现实主义电影的当代价值[J].大众文艺,2020(08):174-176.

[12]黄鸣奋.科幻作品、创意产业与混合现实——美剧《西部世界》的前瞻性思考[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02):2-11.

[13]熊均.真实的虚无与虚构的意义——电视剧《西部世界》的艺术建构[J].艺术评论,2018(10):138-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