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数学内容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6
/ 2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数学内容研究

刘希清

博兴县湖滨镇柳桥中心小学

摘 要:数学是小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数学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小学生从小建立空间概念、数据分析概念、推理计算的能力,但是根据小学的心理特点,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小学生的进步,但是众多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困难。各种应用型数学已经推进小学课堂,解决小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的困难,促进小学教学模式不断进行改革。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案例,对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数学内容进行研究。     关键词:数学;小组合作;数学内容;研究     一、小学数学的教育目标     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数学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进入了课堂,并且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数学。近年来,数学支持下的小学教学不断创新课堂模式,不断突破教学目标,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将数学教学内容与课堂作业生活有效结合,丰富数学教学课程资源,让小学生能够高效愉快地进行学习。     二、数学学习中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1.学生思维发展特点     在小学学习阶段,小学生一般只有具体思维,没有抽象思维,他们很难把一些数学问题进行抽象化思考,只能借助一些具体的情境进行理解。整体而言,小学生群体的思维发展并不完善,思维转化较慢,很难掌握理解抽象的数学问题,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根据小学生思维转化较慢,适时借助具体事物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不断促进小学生思维的发展。     2.学生学习注意力特点     只有集中注意力学习才能够提高课堂效率,使课堂学习更加高效。小学生处在低年龄的阶段,注意力仍旧逐步发展,在课堂上经常会发现新鲜玩意无法集中注意力,使课堂教学效果下降。所以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学生的时间,课堂前二十分钟重点讲解课堂知识重点,引导小学生全神贯注进入课堂,注意培养小学生上课的稳定性以及注意力。     3.学生学习记忆发展特点     由于小学生受到思维和年龄的控制,大脑发展尚未完善,小学生记忆一般停留在机械式记忆,并不能够过渡到理解性记忆。根据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老师要引导学生把被动记忆改为主动记忆,把具体化记忆转化为抽象化记忆。     三、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高     由于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在课堂上容易分散注意力,课后不会积极主动完成作业,从而降低了数学教育效果。     2.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差     数学本来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目,但是小学生在解决数学应用题时往往不会将具体问题转化为生活问题去思考,只会机械式的计算,解决实际能力问题较差。     3.家校协同教育水平不高     由于家长和老师不能够有效及时沟通,导致学生对数学并不积极主动学习,老师不能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存在的问题,使问题一拖再拖,数学分数也比较低。       四、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1.内容过于理论化     数学教学中选择恰当的素材是十分重要的一步,但是在當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多样的素材,造成了许多学生对于数学缺乏学习兴趣,过于理论化,也就造成了数学小组合作很难开展,学生之间都是各学各的,无法进行共同学习。     2.缺乏数学情境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过程中,缺乏数学情境使数学变得枯燥无味,缺乏数学的应用性和生活性数学的引入,许多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使得数学课堂缺乏多种多样的生活情境,脱离了儿童的世界本身,使得小学生对数学失去了原有的兴趣。        3.内容缺乏启发性     施工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合作学习方式,但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这种合作学习必须学生发自内心的欲望,是确实做的选择,然而在当今的数学教学内容中,是与不是,好与不好,是什么,内容缺乏启发性,老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呆板,虽然课堂上也会出现提问,但经常是一问一答形式,形式呆板,师生并没有真正互动起来。     五、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1.利用合作学习创设学习课堂情境     只有浓厚的兴趣才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上以主动的身份去接受数学教学。老师可以利用小组学习加强每个学生的任务意识,可以把5~8人分成一组进行学习,然后在合作学习中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把复杂的数学知识转化成通俗易懂的生活知识,完成艰巨的教学任务。例如,在学习“时针、分针、秒针的认识”这一节时,老师学会巧妙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上老师在课间可以利用PPT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时间情境,制作比较逼真的图片或者有丰富画面的动图,有选择性地加入一些学生喜欢的动漫动物作为背景,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然

   2.利用小组学习搭建数学知识体系     数学知识联系性比较强,帮助学生搭建数学知识体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灵活运用数学。构建知识体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但是为了让学生上课集中精力听课,老师建议学生在课后复习知识的时候,能够构建知识体系,从而巩固所学到的内容。然而一个人完成知识搭建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在课后布置作业时,老师可以把3~4人分成一组交一份比较完整的作业,也能帮助学生更加完整地了解课堂知识。所以说,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也能够在学习中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3.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小组合作的发展     大部分的教师只有在校内公开课上利用信息技术授课,大部分时间老师是不使用多媒体进行授课的,一方面的原因是由于教学任务压力较大,另外一个原因是老师教学观念陈旧。所以,为了使信息技术走进小学数学课堂,首先要让小学数学教师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积极改变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观念,将有限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例如,學校可以组织老师积极参加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班,参加技术能力培训班,采用激励措施推动信息技术的使用,培养一批信息技术能力较强的数学老师。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不仅仅要求学生学习分数高,更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利用小组合作数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把数学逐步生活化,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密切利用生活联系,并不断创新,把实际数学问题变成数学模型,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代振业.小组合作学习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9):139-140.     [2]张晓贵,郭世平,方明华,等.论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整合的原则与模式[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4(6):l10-l13.     [3]杨荣花.巧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数学课堂教学:谈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2):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