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书质检意见看编校差错、申辩思路和质量提升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6
/ 3

从图书质检意见看编校差错、申辩思路和质量提升策略

祝凤霞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摘要:图书质量是出版社的发展基础和核心竞争力,质检工作是促进质量提升的有力抓手。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际,分析总结质检中常见编校差错,讨论质检反馈意见特别是其中弹性差错的申辩思路,最后从健全落实制度和提高编校业务能力两个方面阐述图书质量提升策略。

关键词:质检;编校差错;申辩;提升策略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线,作为兼有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特殊产品,图书的质量尤其重要。近年来,各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不断加大图书质量管理力度,增加图书抽检种类和数量,以检查促进质量提升。各出版单位对图书质量也越来越重视,不断建立健全并落实相关质量管理制度,并成立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笔者所在质量检查与控制中心即负责社内图书质量管理方面工作,包括印前检查、成书检查,以及上级部门质检反馈意见的申辩工作等。

一、质检中常见编校差错

编校差错包括标点符号差错、语言文字差错、知识性差错、数字用法差错、量和单位差错、版面格式差错等,统计分析质检意见发现,常见的主要是前三种。

1.标点符号差错

标点符号是书面上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包括标号和点号。标号用来表示词语的性质和作用,点号用来表示语句的停顿和语气。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2],也是编校过程中容易忽略的问题。常见标点符号差错主要表现为顿号、逗号、分号误用,一字线、半字线、浪纹线、破折号混用,冒号、比号误用(地图比例尺中的比号易误为冒号),带有疑问代词或疑问结构的陈述句误用问号,不能位于行首的标点符号位于行首,全角、半角混用,等等。例如: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顿号表示语段中并列词语之间或某些序次语之后的停顿,本句中两个分句并非并列关系,应使用逗号,表示一般性停顿)②瘦弱单薄的身体;稀疏蓬乱的头发;苍白平淡的五官……(本句是并列关系复句,分句结构不复杂,内部没有任何点号,因此分号应改为逗号)③说一说,你有哪些爱好?(本句虽然有疑问代词“哪些”,但句子并不表示疑问语气,而是祈使句,句末应使用句号。该类型的差错在教辅图书中出现频率较高)

2.语言文字差错

语言文字是图书思想内容的载体,是图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言文字差错不容忽略。常见语言文字差错包括错别字、多字、漏字、生造词,以及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冗余等语法问题。例如:①“坐船”应为“造船”,“就在那是”应为“就在那时”,“隆冬洹寒”应为“隆冬冱寒”,“婺源乡士志”应为“婺源乡土志”,“须曳”应为“须臾”(错别字多表现为同音字和形近字,除编校过程中细心甄别外,“黑马”软件也可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这个几个字”应为“这几个字”,“主是”应为“主要是”,“循序渐进的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应为“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多字、漏字多为照排误改,因此每次校改后要仔细核红);②“水气沆荡”“疏薄”“冷凉”均为生造词(生造词多为作者杜撰,不利于语言健康发展,应该规范化);③“修养良好个人素质”应为“培养良好个人素质”,“娴熟的体育竞技”应为“娴熟的体育技艺”(遣词造句必须注意句子各成分的相互配合,使之搭配得当,否则容易语义不明);④“通过教学策略的调整,使得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应为“通过教学策略的调整,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成分残缺会导致句子表意不完整,编校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句子成分和结构)。

3.知识性差错

知识性差错主要包括与实际情况、客观事实不一致的事实性错误和违背科学原理和规律的错误[1]。例如:①“花蕊纷纷扬扬”(纷纷扬扬的应该是花瓣,而不是花蕊);②“泰国是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橡胶有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之分,泰国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③一本地理教辅中的《亚洲夏季风示意图》有一处风向箭头画反(夏季风是指季风地区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陆的盛行风,风向与气候特点有关,表现出一定的规律);④“一轮下弦月悬挂在西边的半空中”(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日只能看到月亮东边的半圆,这种月相叫“下弦”。下弦月出现在东半边天空)。

二、申辩思路

申辩是指对上级管理部门抽检差错超标的图书进行申述、解释、反馈。《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对出版编校质量不合格图书的出版单位,由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予以警告,可以根据情节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同时,第十九条规定:一年内造成三种以上图书不合格或连续两年造成图书不合格的直接责任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注销其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三年之内不得从事出版编辑工作。也就是说,图书质检的结果不仅关系到图书本身能否成为合格产品的命运,而且对出版社和责任编辑都有很大影响。因此,申辩是需要珍惜和把握的一次机会。积极做好申辩反馈工作,有可能会降低差错率,有的还可能转而认定为合格产品

[2]

1.核对信息

首先核对差错记录表的相关信息,主要包括计错总数、审读字数和差错率。其中,审读字数可能因为计算方式不同而存在差异。例如,曾有一种教辅图书,专家审读正文第1—64页及对应答案8页,按正文每页41行、每行42字统一计算,字数约12.4万字。根据《图书质量管理规定》附件中“图书总字数的计算方法”:“索引、附录等字号有变化时,分别按实际版面计算字数。”该书正文为五号宋体,答案为小六号楷体,且正文行距远大于答案,因此答案部分字数应按实际版面计算,每页48行,每行57字,约2.2万字,加上正文部分共计13.2字。实际审读字数增加,差错率即相应降低。

2.分析差错

拿到反馈意见后不要急于撰写申辩意见,首先对照原书认真学习专家审读意见,并将其誊写到书上,方便重印或再版时修改完善,其次对专家意见逐条进行分析判断,分为定性差错和趋于非规范性表达的差错[3],即通常所说的“硬伤”和“优化”。 对于“硬伤”,我们应该真诚感谢审读专家,认真学习并牢记,避免再次犯错,不“狡辩”。对于“优化”内容,我们可以审慎提出申辩意见,做到有理有据。

3.认真申辩

申辩要有理有据,有理即有道理,有据即有依据,其中依据主要包括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常用工具书和权威文献,如《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现代汉语八百词》《现代汉语》等。限于篇幅,下面仅举几例:

(1)审读意见:5f6ee9aa9c94f_html_ee066d0d29bae9d1.jpg 应为5f6ee9aa9c94f_html_27562394e9d7b0e7.jpg ,计1个差错。申辩意见:根据《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图书编辑校对实用手册》第619页),“法定计量单位符号、科学技术名学科中的科学符号、乐谱符号等差错,每处计0.5个差错”。此处为乐谱符号差错,计0.5个差错。

(2)审读意见:封面上书名无汉语拼音,计2个差错。申辩意见:根据《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国内出版的中文书刊应依照本标准的规定,在封面,或扉页,或封底,或版权页上加注汉语拼音书名、刊名。”本书书名拼音加注在版权页上,无误,不应计错。

(3)审读意见:“打开绿色颜料”改为“打开绿色颜料瓶盖”,计1个差错。申辩意见:在表述过程中,为了语言表达的简洁、经济,常用借代的修辞手法。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91—192页):借代的方式有特征、标志代本体,专名代泛称,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结果代原因,作者代作品,牌号或产地代产品,以数字、动作代本体,等等。原文为:“1.打开绿色颜料。”用“绿色颜料”代替“绿色颜料瓶盖”,合乎语法,且语义上不产生任何歧义。此处无误,不应计错。

(4)审读意见:“发展幼儿线内涂色的能力”改为“发展幼儿在线内涂色的能力”,计1个差错。申辩意见: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8页):汉语语法的特点中,介词有时候也省略。例如:“我前头带路。”“前头”前边省掉了“在”。原文为:“学习简单涂色技能,发展幼儿线内涂色的能力。”“线内涂色”省略“在”,合乎语法,且语义上在于强调“发展能力”。此处无误,不应计错。

(5)审读意见:第246页“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提法,应更新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申辩意见:2016年10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首次出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提法,而本书的出版时间是2016年5月,当时仍是原提法,故未更新。

质检的目的是让出版管理者发现出版质量问题所在,对症下药,进行改善,最终的目的是促进出版质量提升,进而推动出版业的正向发展和繁荣[3]。因此,质检和编辑不是猫和老鼠的关系,而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伙伴关系,应为提高图书质量这一共同目标而努力。一方面,编辑应该认真学习质检审读意见,分析总结差错产生的原因,及时改正,进而提高业务水平;另一方面,质检应该兼顾原则性和包容性,对原则性的硬伤毫不手软,对非原则性的弹性差错酌情处理,有依据可不计错的不计错,在保证图书质量的前提下,适当保护作者、编辑、设计等工作的创造性。

三、质量提升途径

1.健全和落实图书质量管理制度

提高图书出版质量,建立健全制度是基础,切实落实制度是关键。除《出版管理条例》《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文件中规定的图书质量管理制度外,出版单位还要结合社情建立健全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出版社图书质量管理办法》《出版社责任编辑管理办法》《出版社校对管理办法》《出版社印前检查管理办法》等等。图书质量管理制度的落实要依靠内力和外力两种力量。内力,即编校人员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外力,即来自相关法规、单位规章制度、社会监督等的约束力。从出版单位的角度来说,可控和可提高效能的外力主要是规章制度,因此各种管理办法中要有奖惩措施,特别要形成奖励机制。例如,对印前质检和成书质检合格的相关责任人员予以表扬和奖励,优秀的图书提高奖励额度。目前编校人员普遍感受到的是来自质检的压力,而完善的奖励机制可以提高编校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产生工作动力。

落实图书质量管理制度需要加强出版的全流程控制。前期,从源头抓起,即从选题策划和论证开始,严格执行选题三级论证制度,对书稿的框架结构、思想内容、出版价值、社会效益和作者的专业背景、学术水平等进行全面论证后,制定出版计划。中期,落实“三审三校一通读”制度。三审不能流于形式,要始终将图书的内容质量放在第一位,同时严格审查书稿的知识性、艺术性和科学性问题,客观评价书稿的出版价值。三校要明确校稿的重点,重视文字、数据等的准确性,充分发挥对编辑工作的补充作用。三校结束后由责任编辑负责通读清样,再次仔细核对,消灭差错。后期,实施印前检查制度和成书抽查制度。付印前由质检人员对清样进行审读,严把最后一道关口,质检不合格的稿件退回责任编辑加校。成书后根据一定原则和比例进行抽查,并根据质检结果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奖惩,同时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以利改进。各环节相关人员要切实履行责任,同时要形成下一环节对上一环节的监督机制,确保工作落实到位,提高图书质量。

2.强化质量意识,提高业务能力

图书质量是出版社的立社之本[4],作为图书质量的把关人,编校人员要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将“质量第一”的理念贯穿工作始终。我们只有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图书质量的重要性,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形成自觉行动,严把关,高要求,灭差错。图书的意识形态属性决定了出版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极强的责任心、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和广博的知识面。

过硬的业务素质是图书质量的基础保证,编校人员要树立终生学习理念,培养“三心三力”(责任心、耐心、细心,政治把关能力、知识把关能力、文字把关能力)。第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修养和思想境界,同时加强业务学习,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密切关注政治、经济、文化的最新发展方向,了解科技文艺发展新成果,拓宽知识面。第二,认真学习出版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行业标准和规范,关注其修订情况,及时更新知识。第三,编校工作中要有质疑精神,不迷信作者,遇有疑问处一定要耐心、细心地核查,同时要有甘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奉献精神,从工作中寻找获得感。第四,注意总结工作经验,要经常性地认真分析和归纳编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如标点、字词、语法、版式以及政治方面的常见差错,并分析差错产生的原因,从而做到有效防范。

四、结语

图书质量是出版社的发展基础和核心竞争力,质检工作是促进质量提升的有力抓手。我们要抱着学习的态度认真对待申辩环节,促进编校人员与质检专家的积极对话,形成良性互动。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以质检为契机,认真分析差错特点,总结产生原因,积累编校经验,在日常工作中有效防范,从而不断提高图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艳宁. 谈书稿中易出现的编校差错[J].科技传播,2019(1):173-174.

[2]夏悦.图书编校质量检查的流程及要点[J].出版参考,2017(12):59-60.

[3]张玉洁.出版质检反馈后的申辩及判定[J].北方传媒研究,2018(4):74-75.

[4]冯曼曼. 浅析总编室在图书质量管理中的职能与作用[J].中国编辑,2017(2):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