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教学实施实践摭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6
/ 2

名著导读教学实施实践摭谈

何文宏

江西省南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桑海中学(金太阳实验中学) 330115

2017年秋季,国家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在全国范围内的起始年级正式投入使用。因此,中小学名著导读被置于与教读课文、自读课文相互并列的位置,并真正成为语文教材、教学的重要内容。新课标所倡导的“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硬性要求正式被提上中小学教师的日程,这充分体现了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读书为要”的指导思想。

名著导读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教学体制内,不仅符合人们对语文学习规律的感性认识,也有心理学研究上的理论依据。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实践,通过名著导读的设计推动学生大量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必然选择。

名著导读是对前人经验的继承和总结。1923年叶圣陶负责起草的《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的“读书”部分便把“精读(选文)”和“略读(整部的名著)”并举,略读为6学分。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吸取了前人教学改革和教材编写的经验与教训,进一步推陈出新,希望通过更为成熟的导读设计实现名著阅读课程化的愿景,以解决语文教学中“少读书、不读书”的沉痼。

教材每册设置两次名著导读,其基本体例主要包括名著简介、读书方法指导、专题探究、精彩选篇、自主阅读推荐等内容。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专题探究”部分。“专题探究”,根据名著的具体内容,设计3—4个专题探究作为可供选择的阅读任务,以任务来驱动学生的个体阅读和群体共读活动。专题探究,有意识地从不同角度来设计,注意听说读写等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以满足不同特点、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需求,形成一定的梯度安排,引导读书活动由浅入深。如七年级下册《骆驼祥子》导读,设计了给祥子写小传、探寻悲剧原因、话说“洋车夫”、独特的“京味儿”四个专题探究,内容涉及情节梳理、主题探讨、艺术特色等不同层面,由浅入深,梯度明显。

名著导读的教学实施,涉及两个根本问题:一是学生如何读的问题,二是教师如何导的问题。

(一)学生如何读?

名著导读教学教师究竟该如何规划整本名著的阅读活动?

首先,课程标准第四学段关于名著阅读的目标要求是“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以达到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可见,在课程标准的设计中,名著阅读的基本定位是泛读,在数量和深度之间,更强调数量。基于课程标准的这一定位,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阅读教学体系中,名著导读的目标定位于通过广泛阅读、海量阅读,激发读书兴趣,培养读书习惯。总之,初中生阅读名著,首要是泛读,至少要达到课标规定的最低阅读量标准。

其次,名著阅读是个体在课外的阅读行为。但是,当我们把名著阅读课程化,把名著阅读纳入教学体制中后,教师必然要在课内组织学生一起来开展阅读活动,这样,名著阅读便不再仅仅是个体的阅读行为了,而是涉及群体的阅读行为。所以,名著导读教学必须要处理好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的关系,以及个体阅读和群体阅读的关系。

基于以上两点认识,制订整本名著阅读活动方案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教材中名著导读设计的专题探究或者学生阅读中感兴趣的、有疑问的问题,来确定个人或小组的阅读任务。

可以确定一项整体性较强的阅读任务,也可以在阅读的不同阶段安排不同的阅读任务。任务可以在阅读前选定,也可以在读书过程中逐渐确定,也允许对确定的任务作适当调整。要注意根据名著的体裁、内容、风格等特点来设置某些有价值的阅读任务。

2.注意泛读和精读研读的配合。

整体上以泛读为主,在泛读中间安排若干章节的精读或问题的研读(讨论)。泛读主要安排在课外时间,做批注与摘录,记录阅读体验;精读研读则往往安排在课内,在一些阅读的关键节点上组织学生分享、讨论,交流阅读体验、阅读心得,推进整个名著阅读活动。

3.阅读成果及其分享的形式要有一定的表现标准,但又要鼓励创新。

每次制订一定阅读成果表现标准,是为了给学生具体的目标引导;鼓励创新,则是照顾和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制订的表现标准要简单明了,符合学生实际,让学生能够看懂,大多数人可以努力达到。

(二)教师如何导?

名著导读,教师的导应该始终指向学生的读。在阅读起始阶段,要启动、激发学生的读;在阅读进程中,要推动、深化学生的读;在阅读结束阶段,要评估、提升学生的读。

在学生阅读名著之前,要不要做阅读指导?笔者的观点是:不可一概而论,视情况而定。在学生阅读名著前,进行适当的阅读指导是非常必要的。正确的读前导读方式应该是要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激发阅读兴趣。比如七年级上册的《西游记》导读,由于古典小说语言半文半白,如果让学生直接阅读,有不少学生是读不进去的。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播放名著改编的影视片段,然后让学生阅读相应章节,找出原著与影视的不同,小组之间比赛速度和准确性。由于有影视内容的辅助,再加上小组竞赛游戏的激励,学生很自然地投入了阅读,一节课下来,人人都不知不觉地翻阅了名著的几章,对名著便少了几分畏惧,多了几分亲近和好奇,也很自然地掌握了阅读名著的方法,对于接下来的阅读任务便会欣然接受,甚至跃跃欲试了。

学生进入阅读之后,会产生种种疑惑,甚至还会再次产生畏难情绪。适时地安排读中交流分享课,答疑解惑,有助于顺利地推进阅读,深化学生的阅读体验。这种读中导读的切入点,一方面要和学生的阅读体验、质疑相联系,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地与名著的核心内容相结合。

当阅读活动进入成果整理、分享交流阶段时,教师的指导还要在场。这一阶段的指导,关键点在于充分发挥名著阅读活动方案中制订的阅读成果表现标准的作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照表现标准来整理和分享成果,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成果,从而提升阅读的质量。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名著导读的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途径与策略研究》课题组之子课题《有效激发学生名著阅读兴趣的问题设计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本华,陈尔杰,冯善亮.名著导读的设计与实施[J].语文学习,2017年第12期.

2.何文宏.教师如何教学生阅读[M].沈阳.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