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40 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6
/ 2

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40 例

曾令波

湖北省南漳县东巩镇中心卫生院 441528

摘要:目的:对中医内科治疗 40 例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方法:选择于 2018 年 5 月至 2019 年 5 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40 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干预组患者采取中医内科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采取中医内科法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据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

关键词:中医内科;慢性支气管炎;西医治疗;临床疗效

慢性支气管炎是近几年临床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患者的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出现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导致的,“咳嗽”“喘证”属于中医范畴,在中医研究记录中出现的较早。慢性支气管炎是慢性病的一种,发病的周期较长,初期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不明显,无法引起患者的重视,导致病情逐渐发生变化, 容易导致患者出现阻塞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严重合并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并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1]。正 是因此,本文主要对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于 2018 年 5 月至 2019 年 5 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40 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 预组 20 例患者的年龄在 30~76 岁之间,男性患者 15 例,女性患者5 例,体重 36.21~76.31kg,平均(40.02±1.21)kg。对照组 20 例患者的年龄在 29~78 岁之间,男性患者 12 例,女性患者 8 例,体重 32.51~ 76.13kg,平均(41.3±1.21)kg。两组患者在年龄、教育背景等一般资 料方面均无显著性的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且所有患者均 属于自愿入组,并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1.2实验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药治疗:对患者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 以及支气管舒张药进行治疗,进行卧床治疗,吸氧辅助治疗等。

干预组患者采取中医内科治疗:辨证论治将患者分为 4 个证型进行针对性治疗:

(1)肺虚型:患者的脉搏细弱,舌苔呈白色,痰液呈白色,有黏性,咳嗽有啰音或哮鸣音出现;可使用 15g 半夏、厚朴,12g 茯苓、苏子、桔梗以及陈皮等药材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药物加减[2]。

(2)肾虚型:患者临床多表现为气短,咳嗽声有噶涩感,多为 阵咳且痰多,舌苔呈淡白色,脉细,夜完尿频且有腰膝酸软感;可使 用 15g 附子、半夏、熟地,10g 陈皮、肉桂、以及茱萸等,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药物加减[3]。

(3)脾虚型:患者临床多表现为连声咳嗽,夜晚咳嗽加重,浆黏液痰,痰量较多,舌苔呈白色,脉像濡缓,食欲较差且患者饭后有腹胀感;可使用 12g 党参、9g 白术、茯苓、五味子、以及 5g 防风等,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药物加减[4]。

(4)肺肾两虚型:患者临床多表现为咳嗽却无痰,痰黏稠有盐粒样,不易咳出,且气短,舌苔呈红色,脉像细,患者心烦燥热,盗汗头晕,有腰酸肢软感;可使用 30g 太子参、6g 茯苓、半夏、甘草、12g 熟地黄等,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药物加减[5]。

上述药方均水煎后服用,每日服药两次,每日服用剂量 1 服,持续进行 6 周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记录。

治疗效果诊断标准:

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治疗结束半年内无复发现象。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改善,发病次数明显较少。

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改善,随访发现仍存在复发现象。

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的改变,甚至出现恶化。

1.4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 SPSS19.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卡方检验比较。

2结果

表 1 数据中显示,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 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调查表[n(%)]

项目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有效率

干预组(n=20)

5(25.00)

10(50.00)

5(25.00)

0(0.00)

20(100.00)

对照组(n=20)

4(20.00)

7(35.00)

2(10.00)

7(35.00)

13(65.00)

P值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3结论

近几年,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是由于患者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出现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所导致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慢性支气管炎临床多表现为患者长期咳嗽、咯痰或反复发作喘息等症状,发病群体多集中在中年群体,且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会随之逐渐增高。“咳嗽”“喘证”属于中医范畴,肺为其主要病机,亦与患者的肾、肝、脾等器官功能出现失调有关。该病是由于外邪干扰、或时内邪不安,致使患者的病情出现反复,无法根治。 中医治疗常使用桔梗、桔皮等药物,因其具有宣清降浊的功效;而白术则具有破滞行气的功效

综上所述,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与采取常规西 药治疗相比,采取中医内科法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 效果,降低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有效的对患者病情进行控制,具有 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今后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工作中进行 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龚明煜.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40 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03(5):9-10.

[2]刘素红.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探究[J]. 中外医疗,2015,09(15):179-180.

[3解胜霞.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08(14):93-94

[4]于鸿飞.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40 例[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07(14):1222.

[5]何永泉,马民皓,曹海利,高立禄.分析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12(20):2253-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