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活力课堂”“融合式语感训练法”的实践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7
/ 3

对语文“活力课堂”“融合式语感训练法”的实践探究

姜封祥

青岛外事服务职业学校 山东 青岛 266023

摘要: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针对中职语文面临的传统桎梏,通过多维融合,再造教学流程,建构“课前慕课学习、课堂合作探究、课后生活拓展”的“融合式活力课堂”教学模式,借鉴双元制的模块化教学和语感教学的融合,实现互联网+背景下的传统课堂与信息化的融合,生成融合式语感训练法,向“以学生为中心”活力课堂转型。

关键词:语文教学;活力课堂;融合式;语感训练

语文教学作为母语教学,陪伴中华文明走过了漫长的历史。“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中国的传统教育历经数千年形成了稳定的讲授模式。传统课堂是教师事先备好课,面对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去宣讲同样的内容,如同“主人”根据自己的喜好炒好菜,给不同的“客人”端到桌上,却并不顾及他人口味。这样的课堂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发展,也根本找不到课程标准提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途径;填鸭式的满堂灌,布置大量练习作业,使学生没有时间去思考、创新;课堂上没有精彩的知识生成,看不到学生精彩的表现,时间长了教师就会产生职业倦怠。

一、实施语文“融合式活力课堂”的依据

中职学生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基本的知识积累和基本的语文能力均处于一种薄弱的状态。这就对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学生的终身发展休戚相关,任何一个社会都对社会成员的母语素养有相应的要求。美国未来学家约•奈斯比特曾有以下论述:“在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中,有五件最重要的事情应该注意。”其中之一便是“在这个文字密集的社会里,我们要比以往更需要具备基本的读写技巧”。[1]

从现代课堂模式看,在一段时间内,“慕课”(MOOCs)之风盛行,这种“颠倒的教室”(The Flipped Classroom)教学模式的确是对传统课堂一种创新。现在尽管“慕课”温度不在,微课程、教学案、学生中心,学习前置,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等课堂元素依然具有积极的实施意义,为实施向“以学生为中心”课堂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2]

从传统教学手段看,“教法千法读为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纵观中国教育发展史,语文一直强调“朗读”教学;在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带领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读书去感受、领悟、积累,培养“语感”。何谓语感?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对一种话语系统的敏锐感觉,是长期规范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语言感知能力,是一种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的能力。如果说思维是语言的内在核心,语感则是语言能力的外在表现核心。正如余映潮老师所言:“课堂上的朗读,小而言之是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的极为重要的正确途径;大而言之是教学改革和教师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培养文明的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3]基于教育反思(Rethinking)与重塑(Reshaping),借鉴反转课堂的课堂模式,有机融入传统的诵读和讲授,打造语文“融合式活力课堂”教学模式。

二、实施语文“融合式活力课堂”教学的建构

秉承“传承+融合+创新”理念,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语文课堂的生态化发展,“融合式活力课堂”教学模式应作如下的建构。

  1. 课堂与课外的融合

利用微课、导学案等,组织前置性学习,课堂学习主要用于质疑解惑、重点引领、难点突破,课后主要用于巩固重点、拓展视野、专题训练等,打造课内课外的时空隧道。

  1. 教师与学生的融合

树立教为学服务的意识,填鸭式的满堂灌的教法已经不能满足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建立教是为学服务的理念,所有的教必须服从服务于学,所有的讲都是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和重点内容,构建一个以学为中心的课堂行动模式。

  1. 知识与能力的融合

课前通过慕课学习,自我解决基础知识,并梳理疑难问题上传平台,课堂上主要是解决疑难、掌握重点,形成知识的掌握和自我学习、信息分析、文本赏析、小组合作、阅读分析等能力的自动扶梯。

  1.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发挥传统诵读讲授的经验,与现代的微课、数字媒体、网络平台等有机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文学习平台空间。

  1. 习惯与发展的融合

掌握知识与能力提高,品质的培养,健全人格的构建有机统一,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人生的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搭建出彩人生的生命舞台。

  1. 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决定了语文教学还必须与历史、文化、社会息息相关;加强与思政学科融合,落实课程思政,拓展中职语文立德树人的途径。

通过多维融合,我们建构“课前慕课学习、课堂合作探究、课后生活拓展”的“融合式活力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学生自我学习——师生合作学习——学生自主拓展的学习生态。在此模式下,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借鉴双元制的模块化教学和语感教学的融合,实现一种跨界创新;推进互联网+背景下传统课堂与信息化的融合,实现一种穿越创新 ,进而生成“融合式活力课堂”教学实施方法——融合式语感训练法。

三、实施“融合式语感训练法”的流程

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辐射课前课后;以教师服务为基本定位,做好信息整理答疑与重点知识引领;以学生学习为核心要素,培养自主学习和质疑精神,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基于学生主体,实施融合式语感训练法,开启有效的一场语文课堂革命。

(1)融合式语感训练法前期准备

1.转变教育理念,重建教育角色。教师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组织者、同行者和肯定者,让学生做主人,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思考、质疑、合作、讨论、提高。

2.组织编辑导学案。组织集备组集体备课,分工编制学案,集体备课最后再对学生的使用进行通研,对内容再修改定稿。导学案要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使用说明、自学指导、相应练习、当堂检测等内容,其中自学指导部分尤为重要。学案设计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

3.做好学习小组建设。按照班级人数和学生基础、特点编排学习小组,推选组长;培训好组长,发挥学习小组长的管理、组织、检查作用。

4.精心设计备课环节。按课前组织慕课学习,课堂做好导语设计、慕课检查、质疑解惑、重点赏析、专题训练,课后设计生活延伸”设计“融合式活力课堂”教学模式的环节,确保课堂大容量、快节奏、生动化,围绕学习目标,加大课堂信息量、训练量和兴趣点。

5.制作微课程。微课是为支持翻转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新型个性化学习方式和网络教研方式,教师要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开发的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资源包。

(2)融合式语感训练法主要流程

基于职业学校学生现状,我们认为语文教学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规范到自由的原则,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逐渐适应,逐步提高。在导入新课后,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模块化的形式,在每个模块中,都精心设计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以各种方式阅读文本,实施任务驱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提高概括分析能力,拓展思维。

1.慕课学习模块

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组织学生结合微课程和导学案(学习任务单),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用红色笔标注出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问,梳理疑问,上传指定平台(如钉钉课堂、腾讯课堂、QQ群等),为教师备课提供依据。

2.检查反馈模块

检查慕课,掌握学情。对慕课学习的情况进行检查,主要是写作背景、生字词语、作家作品、文本整体感知等。

3.质疑解惑模块

分组讨论,合作解疑。这是学生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不仅仅是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更是让全体同学把思路打开,每个同学都可以提出不同的观点。教师做好指导,各小组围绕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共同研究解决问题,打造合作高效课堂。

4.重点研读模块

教师要选择文本中最精彩的语段,涉及研析性的任务,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内涵、作者的情感、主题思想、写作手法等问题作进一步的赏析,在这一环节中,必须以积极有效的朗读活动,来调动学生走进文本并思考、讨论、归纳等方式来融入文本。

5.专题训练模块

在重点研读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选择文本中其他有特色语段,设计拓展性任务,引导学生对文本作深入地全面赏析,或者是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精彩之处,焦点话题,受到的启发和感悟等作自由探讨,或是设计相应角度,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等,以拓展学生思维。

6.生活延伸模块

教师布置学生通过上网搜索鉴赏其他材料,找出作者其他有代表性的文章,或者教师提供与课文相同主题的经典文章,让学生在课后阅读、赏析,并写出读书感悟,进行交流,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运用能力。

最后,根据教学重点和学生实际进行主体总结,分层次布置适量的自习作业。 

以上是“融合式活力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步骤及操作方法,实施融合式语感训练法,为中职学生设计了由浅入深、逐层上升,及有规律可循的自主学习流程,也给中职学校语文教师提供了革新定位,有法可循的课堂教学模式。当然,“教无定法”,要注意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层次,实施分层教学,切忌一成不变。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要通过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运用激励和谐的评价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4]让自主学习成为课堂高效推进的“变速箱”,让探究质疑成为课堂高效推进的“发动机”,让师生互动合作成为课堂高效推进的“巡航仪”,课堂真正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这也正是“课堂革命”的理念和追求。

参考文献

[1]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方面 [M], 梅艳,译,姚琮,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2.

[2] 尚岩,李东颖,张桂玲,线上线下(O2O)教学模式——从慕课(MOOCs)运行效果想到的[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8).

[3] 陈树元,苏彦,康林益,初中语文课堂朗读之“怪现状”[J],

中学语文教学,2007(8).

[4]李秀明,谐和成就高效课堂 [J],现代教育,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