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森林雷击火易发区云地闪 特征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7
/ 2

黑龙江森林雷击火易发区云地闪 特征分析

齐海超 周长明 杨頔

黑龙江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 哈尔滨 150030

摘 要: 以黑龙江省2005-2015年的森林雷击火数据和闪电定位系统云地闪数据为基础,划分了黑龙江省森林雷击火的易发区域,提取雷击火易发区云地闪强度、极性、陡度,探索黑龙江省雷击火易发区的云地闪特征。研究表明: 黑龙江省雷击火易发区域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地区,年森林雷击火发生次数与当年云地闪数量无直接关系,负闪陡度与雷击火易发区域相关性较强,负闪陡度在-5kA/μs — -9kA/μs 危害性最强。

关键词:雷击火 易发区 雷电

森林火灾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重大威胁,黑龙江省的森林安全关系到国家整体的生态安全,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黑龙江省针叶林带是森林雷击火灾的重灾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雷击森林火灾有增加趋势。2005-2015 年黑龙江省共记录的林火共发生 692起,其中雷击火485起,占森林火灾总数的70%,因此对森林雷击火的研究十分迫切。闪电是雷击火发生的火源,如何定量描述闪电的影响,是准确预测、预报雷击火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闪电分为云内闪电、云际闪电和云地闪电3种。 其中,引发雷击火的闪电主要是云地闪电。黑龙江省于 2005 年组建了闪电定位监测系统,积累的大量云地闪监测数据。探讨雷击火的云地闪特征,能够为森林雷击火预测预报方法研究及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依据。

1 森林雷击火易发区划分

依据2005-2015年的黑龙江省森林雷击火数据,使用ArcGIS10.2对2005年至2015年森林雷击火数据进行核密度分析。过火面积是衡量森林雷击火损失的重要指标,以雷击火的过火面积表征核密度分析的Population 字段。搜索半径参数值越大,生成的密度栅格越平滑且概化程度越高,值越小生成的栅格所显示的信息越详细。分别以输出像元0.001搜索半径0.2、0.3、0.4、0.5、0.6、0.8、1.0、1.5对森林雷击火数据进行核密度分析。搜索半径为0.3时能够比较好的反应森林雷击火发生的区域分布情况。通过重分类将黑龙江省森林雷击火发生区域划分为低、中、高三个区域。如图1所示。

5f70059f54d7c_html_29342edf330d42df.png

图1 黑龙江省森林雷击火易发区域划分图

2 森林雷击火易发区云地闪特征分析

黑龙江省2005-2015年ADDT闪电定位系统共监测到全省云地闪300万余次,其中雷击火易发区共监测到云地闪近60万余次。从云地闪正负比例来看,雷击火易发区云地闪正闪近3万次、负闪 56万 次,正负比为 1:19 。从雷击火易发区的正闪强度分布情况看,正闪强度主要分布于3kA至13kA之间,负闪强度主要分布于-5kA至-33KA 之间。从雷击火易发区云地闪陡度分布情况分析,正闪陡度主要集中在1KA/μs至2.5KA/μs ,负地闪陡度主要集中在-5KA/μs至-9 KA/μs 。按2005-2015年云地闪总量统计,雷击火易发区域除与负地闪陡度成0.276弱相关性外与正地闪强度、正地闪陡度、负地闪强度相关性均小于0.1.

类别

数值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雷击火

48

9

12

19

19

25

16

6

7

20

73

云地闪

24672

59603

69821

68031

68608

58498

109470

40653

18296

37654

34679

正闪

1616

2237

3447

2779

2875

2867

4401

1683

1394

2167

3125

负闪

23056

57366

66374

65252

65733

55631

105068

38970

16902

35487

31554

正闪强度均值

22.94

21.83

41.64

44.37

46.30

47.46

44.78

47.15

58.07

69.27

61.93

负闪强度均值

-8.27

-7.49

-28.88

-30.12

-31.17

-31.86

-32.88

-32.30

-42.03

-47.16

-46.80

正闪陡度均值

7.83

7.66

7.42

7.74

8.12

8.17

8.08

7.99

9.39

12.37

10.50

负闪陡度均值

-7.87

-7.39

-7.50

-7.76

-7.95

-8.07

-8.49

-8.26

-10.34

-13.72

-12.71

表1 雷击火易发区雷击火数量与云地闪统计表

按照雷击火易发区风险等级,低风险区域负地闪陡度均值-7.033kA/μs、正地闪陡度均值6.4638KA/μs、负地闪强度均值-14.6959kA、正地闪强度均值31.3703kA,中风险区域负地闪陡度均值-5.5361kA/μs、负地闪强度均值-13.7933kA、正地闪陡度均值6.1418kA/μs、正地闪强度均值30.49kA,高风险区域负地闪陡度均值-5.57kA/μs、负地闪强度均值-12.30kA、正地闪陡度均值5.6kA/μs、正地闪强度均值25.9kA。

5f70059f54d7c_html_9da2bf2bd826baf1.png

图2 风险区域与正负云地闪强度陡度相关性

分别对各风险区域与2005-2015总量正、负云地闪、强度、陡度做Pearson相关性,低风险区域与高风险-区域与负闪陡度存在中相关性,高风险区域与负闪陡度、负闪强度、正闪强度都存在相关性,中风险区域与负闪陡度、负闪强度、正闪强度、正闪陡度均不存在相关性。

3 总结

黑龙江省雷击火易发区域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地区,年森林雷击火发生次数与当年云地闪数量无直接关系,负闪陡度与雷击火易发区域相关性较强,负闪陡度在-5KA/μs至-9KA/μs危害性最强。

参考文献:

[1] 刘序,胡月明等. 基于DEM的广东省赤红壤全氮含量与地形特征相关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 31(1):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