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护士岗前规范化培训方法的分析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7
/ 2

新护士岗前规范化培训方法的分析与研究

李明霞

上海电力医院 , 上海 200050

【摘要】目的:探讨新护士岗前规范化培训方法与效果。方法:从本院新入职护士中选取60名进行研究,2016年6月-2018年5月期间的30名护士为比照组,2018年6月-2020年5月期间选取30名护士为试验组,比照组护士选用传统培训方式,试验组护士选用规范化的岗前培训,对两组新护士考核成绩进行比较。结果:与比照组新护士相比较,试验组新护士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评分明显更高,差异较为明显(P<0.05);试验组新护士对培训掌握程度明显高于比照组新护士,组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护士在上岗前进行规范化培训,可以有效使其专业技能有所提升,以此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关键词】新护士;规范化;岗前培训

由于角色转变以及人事关系改变和周围环境有所变化等原因,多数新入职护士会存在不适应的问题,此外多数新护士专业技能并不熟练,以及沟通等方面并不擅长,直接对临床护理质量及安全产生一定影响[1]。近几年,护理不良事件以及患者投诉事件等比比皆是,该现象主要出现在大批新入职护士刚开始进入临床时。因此,为响应卫生行政改革以及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需求,大部分医院已在新护士上岗之前对其采取规范化培训[2]。本文旨在探讨新护士岗前规范化培训方法与效果,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从本院中选取60名新入职护士进行研究,2016年6月-2018年5月期间新入职的30名护士为比照组,2018年6月-2020年5月期间新入职的30名护士为试验组,比照组新护士中男女比例为2:28,最小年龄与最大年龄分别为21周岁、25周岁,平均(23.15±1.15)周岁;试验组新护士中男女比例为3:27,最小年龄以及最大年龄分别为22周岁、25周岁,平均(23.55±1.51)周岁。两组护士在年龄以及性别等方面差异并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两组新护士进行比较。纳入标准:入职均不超过一个月;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相关协议。排除标准:不愿参加研究者。本研究已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 方法

比照组新护士采取传统培训方式。

对试验组新护士进行规范化的岗前培训,具体:(1)理论知识内容包括:国家与医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医院整体情况以及护理要素和在护理过程中对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案、临床护理技巧以及安全意识,此外还有编写文书等;操作技术包括:医院中较为常用的护理方法等基础护理内容和临床护理能力。科室培训包括:将科室向其进行介绍,并对本科室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对其进行培训,持此之外,还包括模拟训练以及临床训练和PBL教学模式等。(2)在对新护士进行培训时,要制定合理、可行的方案及目标,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循序渐进,并根据新护士的具体情况,增强培训其薄弱部分。培训模式可以采取模拟法以及实践法相结合的形式,其中包括情景模拟以及PPT授课和操作演示等。(3)在对新护士进行培训日常护理时,需引导其学习相关规定,并确保每位护士对自身职责都能够充分了解,对分级护理制度以及查对制度和交接班等制度中的细节进行明确。(4)在对新护士进行护理岗前培训时,需要指导新护士仔细观察患者安全目标以及风险情况,另外,还要对各方面对于常用药物的管理以及运用进行分析,以及对常出现的护理纠纷以及处理方式等进行分析。(5)引导新护士对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方法正确掌握,并指导新护士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6)由于在对不同科室患者进行护理时,所用护理方法均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对新护士进行培训期间,需要引导其对自身科室的专业护理方式进行学习,以确保新护士在上岗后可进行有效以及科学的护理工作。(7)对新护士进行情感教育,引导新护士进行职业定位,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其职业规划进行制定,使其将工作以及自我价值进行明确。

    1. 观察指标

对两组新护士考核成绩进行比较,具体:在培训结束后由护理部统一对两组新护士进行考核,其中岗前理论考核两次,操作技能考核六次,每项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新护士能力越高。

并采用本院自制培训内容掌握程度调查表对新护士培训效果进行调查,分为完全掌握、基本掌握以及未掌握三个等级。总有效率=(完全掌握例数+基本掌握例数例数)/总例数*100.00%。

    1. 统计学分析

将文中数据输入到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n(%)]对培训效果等计数资料进行表示,所得结果X2进行检验;(5f700811a83dc_html_4b6de43e75c9e3db.gif ±s)对考核成绩等计量资料进行表示,所得结果t进行检验,当P<0.05,说明组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1. 对比两组新护士考核成绩

与比照组新护士相比较,试验组新护士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评分明显更高,组间差异较为明显(P<0.05),详见表1。

1对比两组新护士考核成绩(5f700811a83dc_html_4b6de43e75c9e3db.gif±s

组别

例数

理论知识

操作技能

比照组

30

65.24±11.23

70.11±11.35

试验组

30

81.56±15.01

85.57±13.25

t

-

4.7683

4.8535

p

-

0.0000

0.0000

    1. 对比两组新护士培训效果

相对于比照组新护士,试验组新护士培训效果更佳,组间差异较为明显(P<0.05),详见表2。

2对比两组新护士培训效果[n(%)]

组别

例数

完全掌握

基本掌握

未掌握

总有效率

比照组

30

15(50.00%)

5(16.67%)

10(33.33%)

20(66.67%)

试验组

30

25(83.33%)

4(13.33%)

1(3.33%)

29(96.67%)

X2

-

-

-

-

9.0167

P

-

-

-

-

0.0026

  1. 讨论

医院业务正在不断呈上升趋势,因此对于医务人员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多,然而大部分新护士在进入医院时,并没有办法尽快对服务性质极强的护理工作适应,对其进行规范化岗前培训,可以帮助新护士尽快转变角色,并对其角色适应[3-4]。新护士在培训后,其理论知识以及操作节能均进一步得到巩固,相较于培训前,成绩较为明显的得到提高。通过对新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可帮助其从中感受到职业的神圣以及护理队伍的庞大,使其心态有所调整,并尽快对工作进行适应。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岗前规范化培训的试验组新护士考核成绩明显高于比照组,且试验组新护士培训效果明显优于比照组,组间差异均较为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说明对新入职护士做好岗前规范化培训,可以有效提高护理队伍的专业素养,从而促使护理服务质量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在新护士上岗前对其进行岗前规范化培训,可以有效提高其专业素养,从而促使患者可以得到更好的服务,以此减少护患纠纷,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彩霞,李晓芳,孙晓英,陈存秀,白远芬,赵露露,沈梅芬,於梅.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大纲落实情况的研究新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20,20(02):126-130.

[2]李坤容,李雪珍,李彩珊.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施与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01):175+186.

[3]吕德平,肖会能,杨玉玲.以病例为引导的培训法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21):3490-3491-3492-3493.

[4]梅培莉.观察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使用责任制式带教管理的效果与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31):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