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铁路供电设备集中修的优势及存在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7
/ 2

浅析铁路供电设备集中修的优势及存在问题

程鑫

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大同西供电段 山西省大同市 037000

摘要:集中修是铁路供电设备管理单位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以集中修的方式开展设备检修,可以有效的缓解设备检修效率低下、设备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本文结合现场工作实际,对铁路供电企业设备集中修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出当前集中修工作的成效及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初步解决措施,对铁路供电设备管理单位设备维修管理、修程修制改革等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铁路;供电设备;集中修

1绪论

随着我国铁路事业飞速发展,电气化铁路里程逐年增加,铁路供电设备管理单位接管的新设备也逐年增加,而人力及设备维修成本增加有限,如何在维修成本有限的情况下提升设备质量,确保设备运行稳定,是供电设备管理单位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一直以来,供电设备检修采用以工区为单位的计划“天窗”周期修方式,由于周期修任务重,现场工区检修工作几乎天天开展,但在天窗数量、维修成本、人力等因素限制下,导致检修效率低下,大量的关键设备得不到及时维修,最终酿成事故、故障,影响正常的铁路运输秩序。在此情况下,全路均把推行集中修作为提升设备运行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以集中修的方式开展设备检修,可以有效的提升检修效率,降低检修成本。

2集中修的优势分析

(1)降低管理成本。在以前以工区为主体进行设备检修时,需要在铁路沿线设置大量的接触网、电力、变配电工区,这些工区数量多、管界小,人员、机具分散形不成合力。在实行集中修后,按照集中修人员、材料、机具集中使用的要求,将沿线工区进行撤并,其中部分工区集中到交通方便、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主要负责沿线设备的抢修、巡视、排查等基础工作,另外一部分工区集中成立检修车间,负责对所有供电设备进行集中修。通过改革,工区数量减少接近三分之一,给单位运营管理节省了很大成本。

(2)提高人员劳动效率。通过采取集中修的方式开展设备检修,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成本,比如,在以前开展一个“天窗”修作业,接触网工区需投入12人至16人,有10~11个人从事接地、防护等辅助工作,实际上网作业人员只有2~5人,有效作业人员和作业时间相对较少,劳动效率与天窗利用率较低。在采取集中修的方式开展检修作业后,多个作业组仅需安排一组配合人员用于从事停电、接地、防护等配合工作,可以将更多人员投入到设备检修工作中,大幅提升了检修效率。经过初步分析,在采用集中修方式开展作业后,在精细化的作业组织下,上网作业有效时间利用可以提高2~3倍,检修效率提升了14~21倍;设备检修覆盖面率从原来的45%提高到95%以上。

(3)提升天窗利用率。在采用工区为单位开展周期修时,

由于铁路运输日益繁忙,以至于“天窗”兑现逐年下降,月平均只能满足50%左右,且一个60分钟的“天窗”,除去停电、验电接地等安全措施采取时间、轨道车运行时间,实际作业时间只有21~26分钟,“天窗”利用率仅为38%,最终导致大量设备失修,设备事故及故障频发。以西南地区某供电段为例,在对该段集中修前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设备检修率不到设备总量的60%,设备故障超过90件。在开展集中修后,“天窗”利用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裁撤沿线工区,减少了沿线工区提报天窗的数量;二是集中修可以将“天窗”进行集中利用,以前工区一个“天窗”仅能安排一个作业组作业,所能检修的设备非常有限,而利用集中修可以多个作业组同时开展作业,实现立体化检修,使检修从点到线延伸,单次天窗检修设备数量大幅提升,“天窗”使用数大幅减少,经统计,在实行集中修后,该段管内接触网“天窗”数量由9000多个下降到3000多个,对提高铁路的运输能力起到了显著作用。

(4)提升安全效益和成本利用效率。作为设备管理单位,最主要的目标是确保设备稳定运行,防止设备故障对铁路运输秩序造成干扰,设备安全也直接影响到单位的经营效益。采取集中修的方式进行设备检修,可以提高维修成本的使用效率,减少了维修成本支出,经统计,在推行接触网集中修后,该供电段接触网维修成本从800多万下降到500多万。同时,在成本费用得到压缩的同时,全段供电设备质量得到显著提升,设备事故基本杜绝,设备故障也得到大幅压缩,安全效益明显提高。

3现阶段集中修存在问题

(1)设备维修精准性欠缺。目前,集中修还采取集中人员在一个天窗内对一段线路进行全面检修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对设备进行无死角、全覆盖的检修,但是由于近年以来新投运的设备越来越多,现有的设备维修成本及检修能力已不能满足这样的设备检修模式,需要进一步提高设备维修的精准性。(2)设备维修成本管控较为粗放。在当前设备检修模式下,针对一些运行不稳定或运行时间较长的设备,往往采取全部更换的方式进行整治。这样的维修方式虽然能彻底杜绝某一设备运行的隐患,但是却要耗费大量的成本。此外,还会出现因论证不充分盲目引进新型设备,但却因不适应现场实际,不能在现场得到使用的情况。反映出集中修的成本管理方式还需进一步进行完善。

4相关的措施

4.1一方面是建设完备的设备检测监测体系,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找出并处置设备运行隐患,实现精准化的设备检修管理模式。另一方面是实施设备分级管理,坚持分级分线管理原则,根据线路在路网中的重要性、线路投运时间等因素,将管内线路划分为不同等级,针对不同等级线路执行不同的设备维修、大修标准,使维修成本的使用更加精细化。

4.2增加设备图像管理功能越来越多的图像、数据、文本等数据迅速产生,形成了海量数据。如果能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则会大大提升对安全生产的保障作用。把同一线路、同类设备的图像资料上传到设备履历系统中,并将这些宝贵的图片资料,结合设备技术参数,真正运用到指导供电应急抢修、日常维修保养工作中去。运用当前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将履历中各项设备参数和图像进行有机的关联,对异常线路、异常区段、异常定位点、异常设备进行标注,各级管理部门只要鼠标一点,就能获知每根支柱的构造资料、安装环境、位置特征运用状态、维护保养等实用信息,建成集图像、数据、分析于一体的管理平台,以适应对突发事件快速响应的要求。

4.3基于“以人为本,以设备为主线”的管理理念加强,各级设备履历管理高水平的设备履历管理离不开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设备履历管理人员。为了实现设备履历的规范化管理,首先要求各级部门要指定专职的设备履历管理人员,他们要积极深入现场,及时了解设备动态,而且要定期参加专业理论培训学习,要懂技术、精业务、会管理,要把设备履历管理工作与本单位设备的安全生产联系起来。要在主动服务和开发利用上狠下工夫,使设备履历取之于生产,用之于生产。

5结语

通过推行集中修,可以明显提升铁路供电各专业现场作业效率及安全防控能力,但是在集中修开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设备检修精准性不足、成本利用较为粗放等问题,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一步细化集中修的组织模式,提升集中修的组织效率及成本使用精细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灵芝.京广线普速线接触网集中修固化措施研究[J].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2):40-43.

[2]王伟.接触网设备“运、检、修”分离改革的探讨[J].上海铁道科技,2017(03):135-137.

[3]胡志洪,赵朝蓬.京沪线接触网集中修模式的探讨[J].电气化铁道,2008(04):39-41.

[4]贾延滨.供电设备集中修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郑铁科技通讯,2011(02):6-7,10.

[5]万金洲.既有线接触网检修体制改革方向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5(15):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