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方法及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7
/ 3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方法及措施

吴曙光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中学,山东滨州 256656

摘要: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所以每个学生都存在着各自的学习状态。而数学又是一门具有严格逻辑思维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实事求是的原则和精神;这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同时也是生活和学习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具。小学数学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一个初级启蒙阶段,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小学数学的价值和在素质教育当中的地位,要认真的反思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所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改进小学数学教学当中的相关方法,这对于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方法;措施

引言

小学数学作为教育中基础科目之一,教学效果的好坏关系到今后学习的深入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问题解决教学作为学习的一部分,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在实践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学活动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要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实践学习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激发创新精神。因此,在数学解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优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1小学数学教学当中的问题分析

1.1学生在学习上处于被动地位

小学数学学习过程当中很多学生都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上,而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没有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不够重视。只有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促进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水平提升,这对学生在以后人生当中的各种学习会提供很大的帮助。但从当前的很多小学课堂教育角度来说,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没有重视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很多老师认为小学生不存在独立自主的思想和思维,因此不能对其进行自主学习习惯的培育。在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老师一般都采用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被动的进行学习知识的洗礼和灌输,教学中很难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教学方式,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得到充分的调动也无法参与到学习当中,学生自身也没有重视到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这种教学的后果是在学生离开老师的帮助以后则显得无所适从,学生不能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也无法应用灌输的知识来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而且还可能会导致学生丧失对数学这门课程的兴趣。

1.2课堂提问不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就所讲的数学知识进行思考,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想象力,有效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次数较少,每次提问让学生进行思考的时间也比较短,并且提问的内容也缺乏必要的吸引力,使学生无法按照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果。

1.3缺乏趣味性

小学生由于心智还没有发展成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十分有限,喜欢一些有趣味的事物并能够产生对这些事物的探究欲望。但是,很多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问题情境创设中仍然使用传统的书本案例,缺乏趣味性。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出现厌烦心理,影响到数学的教学质量。

1.4过于重视数学考试成绩

小学阶段过于重视对学生考试成绩,却忽略了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质的培养和素质的教育。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升学考试的压力,学校一般都将成绩作为对学生进行衡量的唯一价值标准,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如今社会竞争的压力。但是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将成绩来作为评价学生综合方面的一个全面性的指标,却并没有认识到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培养的重要性。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知道应该积极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进行自主的探究合作,使学生真正的理解数学知识和技能,学会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确保学生能获得广泛性的数学活动经验。但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考试,所以很多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常常避开这些认知,通过来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而将学生的能力培养放在一旁。这是一种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身不由己,也成为对小学数学教学当中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2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方法及措施

2.1引导思考,培养理解能力

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大多依赖书面思维,整个思维过程缺乏深度。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许多知识内容本身具有一定的深度,依靠语言来描述是很苍白的,学生很难更好地理解相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结合待解决问题的特点,为学生创造更活跃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有更强的思维深度,利用周界知识来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思考土地的具体形状,然后根据专题的一部分安排学生独立作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含义,有效地解决问题。

2.2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避免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时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这样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多样式的教学方式,确保学生时刻都具有高度集中的学习兴趣和精力,对建造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融入到教学课堂当中,可以为学生应用多媒体进教学,因为多媒体当中所包含的元素相对较多,可以将很多生涩难懂的数学知识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就能弥补传统教学过程当中的很大不足,能够提升教学的质量,也降低了数学教学的难度,也可以确保教学具有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较多的应用情景教学法,能够充分的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现实情境当中,拉近学生的数学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在教学过程当中提升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准确的是学生把握信息,以便良好的构建数学模型。

2.3提升问题意识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教师要想更好的落实问题教学,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积极围绕教材中数学知识设计各种问题探究式的活动,之后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到这些问题探究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学会使用不同的数学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如说在学习“多边形面积计算”时,孩子在学习这一数学知识普遍都会感受到较大的难度,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就可以设置探究性的活动,带领学生集体去观察梯形这一图形的特点,发现梯形这一图形中包含哪些自己熟悉的图形。通过细致的观察学生可以发现梯形是由三角形和矩形组合而成的,而这两种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在之前已经学过,学生就通过自己转化梯形就可以计算出梯形的面积。这时教师进行引导通过矩形加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梯形的面积,进而让学生得出梯形面积的具体计算公式,这种探究转化的教学方式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2.4利用学生兴趣进行创设

利用学生兴趣进行创设为教师教学减轻较大压力,还能提高问题情境的创设质量,让学生在课程中被教师有效引导,完成课程探究。例如,某网数学网课中的数学教师利用学生对宠物的喜爱,在进行10以内加减法时引入自家猫咪的手掌,为学生创设出多到猫爪计算题,并在网络教学时引导学生关注猫咪的手掌,利用数猫爪上的指数进行10以内加减法教学。在课程剩余10分钟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自主说出10以内加减法的技巧、并回答出10以内加减法的结果。

利用学生兴趣进行创设是提高问题情境的有效方式,让教学变得活泼,更贴近学生内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在课程中的集中力。利用学生兴趣进行创设也是保障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新颖度和灵活度的关键,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为班级学生创设出更多优质课程,促进学生吸收数学知识。

2.5问题设置贴合小学生的现实生活

小学阶段的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他们的大脑思维能力都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如果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设计和他们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可以很好地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并且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课堂回答积极性。由此,就更能够更好地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例如:数学教师在讲解到“认识厘米和米”的数学知识时,为了使得小学生在通过该课的学习之后,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正确地运用此数学知识,数学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大家所在的教室有多高呢?怎么样才可以精确地进行测量呢?”小学生们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探讨,得出的答案各种各样。一些小学生说和自己的身高进行对比,看教室的高度是自己身高的几倍;一些小学生说可以利用尺子来进行测量;还有些小学生说要用米尺进行测量。在大家探讨结束之后,数学教师不要只是对小学生的方法进行评价,可以引导大家经过比较,筛选最可行的方法进行采纳运用。由此,不仅完成了教师提出的问题,还在此问题的解决当中引导小学生们建立该课的知识基本框架,丰富了小学生真实学习体验感。

2.6创设时空条件,挖掘积极的探究意识

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问题意识需要在教师创建的一定条件下才能发挥出来,需要教师精心的准备课堂设计工作,在新知识教学中加入学生思维探究的一大环节,给学生布置合适的探究问题以及留出适当的思考时间。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初步产生疑问并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独立进行思考得出答案,让学生感到巨大的成就感。

例如,在初次学习长方形面积公式时学生在此之前已经了解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利用1cm2小正方形拼出长方形,在动手实践中学生可以直观体会到长方形面积的实际意义,即含有多少个小正方形面积单位。随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们可以尝试摆出更大的长方形吗?(图形中间可以是空的)”。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进一步理解长方形的计算公式,通过长乘宽就可以得到长方形的面积。在教学案例中教师应该注意整个游戏环节让全体学生亲自实践体会,并且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感想,并将自己的思考感悟进行分享。

2.7反思评价,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的目的不只是在于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而是让学生通过对问题解决过程的探索和体验,学习一些共同的基本策略和方法,获得情感体验。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教学的一种策略,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问题,而组织学生反思和评价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是关键。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反思自己的问题解决方法是不是最简单的方法。对问题解决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价,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数学技能的真正提高。尊重每个学生解决问题的选择,让学生在遵循数学原理的基础上发挥创造性思维,探索出最佳解决方案。在反思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引导学生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多样性和优化性,引导学生反思这些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所采用的基本思路,然后加以提炼和总结,最后得到了一种更广泛适用的通用数学思维方法。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简单分析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关的解决策略,笔者认为小学数学当中所面临的问题众多,需要数学老师不断的进行探究,将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合理性的解决,综合的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学周刊,2019(25):32.

[2]马正清.基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8(44):132-133.

[3]胡勇.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学周刊,2016(09):49.

[4]韩学敏.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J].魅力中国,2019(32):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