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设计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8
/ 2

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设计管理

汪玉华

金茂慧创建筑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 , 北京 102629

摘要: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我国整体经济建设发展迅速的同时推动我国其它行业不断进步。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装配式建筑与EPC总承包模式有机结合,一定程度上创新了项目管理模式。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基于市场环境,探究EPC总承包与装配式建筑的项目管理策略。

关键词:EPC模式;装配式建筑设计管理

引言

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至今,其建设技术和建设规模已经遥遥领先其他发展中国家。所谓装配式建筑,主要是指集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以及管线系统等多方面为一体,应用预制部品部件集成的一项建筑,具体特征表现为以标准化设计为主的装配式建筑产品工业化建造体系。

1EPC模式的基本概述

EPC模式是指建筑项目承包商,依照具体的合同内容针对项目的施工、采购以及设计等多个过程进行整体的承包,同时针对项目的全过程、进度成本等进行合理化控制的工程建设模式。对比传统的项目建设模式,大大改进了传统模式的松散化缺点,通过将设计,采购,施工这三大主要环节串联在一个流程线上,这样在对这三者进行优化调整时就能够达到统一协调的目的。EPC模式覆盖的多个环节实现了深度的交叉,这就使得工程项目得到了整体的优化,确保局部设计和施工细节更加到位,为项目投资收益、成本控制能力的稳步提升提供了可靠保障。在EPC模式之下,项目建设的风险往往是承包方承担,业主实际承担的风险有所降低,这就使得承包方可以承担起相应的职责,在总体利益的角度上与业主进行较为合理的洽谈,强化利润获取能力。

2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

自从绿色建筑理念形成以后,建筑领域结构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式均有了明显的改变,在目前的建筑设计环节中,逐渐加大了对环保理念的重视和引进力度,处于该种形势下,就属钢结构应用最为广泛,人们对装配式建筑的关注度极高,因此,要想进一步提升建筑设计水平和质量,就应当全面了解装配式建筑的作用。所谓装配式建筑,主要是指建筑内多项部件依照合理布局装配形成的一项建筑类型结构。首先,木质材料是早期的装配式建筑,采取不同类型的拼装方式能够将木材构成大小程度不一样的房屋。在十七世纪,装配式发展进度逐渐加快,这从很大方面上将装配式建筑的价值体现了出来,而在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和改进的背景下,建筑结构的应用领域有延伸,可是因为受到多项因素的干扰,导致装配式建筑结构并没有在我国得到广泛且全面地普及,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以后,建筑形式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虽然从理论方面进行探究需要更新,不过装配式建筑处于该项环节内的未来发展前景良好。

3装配式建筑使用EPC管理模式的优越性

由于装配式建筑在实施过程中,涉及到的专业协调问题较传统现浇建筑多得多,而且建筑在进行方案设计的时候就必须考虑运输堆放安装等场地及设备需求,考虑构件生产周期及实际采购成本等方面因素,因此可以说从方案设计阶段,施工采购就须参与,而在实施阶段经常出现材料替换更迭等问题,此时牵扯的变更过多,导致成本核算变动大。而EPC的统一协作模式与总价合同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沟通及变更等成本。

4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设计管理

4.1标准化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是整个EPC总承包模式的基础与关键,设计的合理性可以确保后续施工的顺利,并且设计阶段方案的科学合理性是实现工程利润的关键,有效控制后续工程变更等所造成的利润损失,一定程度上控制工程质量。积极地运用BIM技术,EPC总承包单位可以承担起相应的职责,及时地完成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标准化设计工作,以免在设计方面出现任何的问题,而造成施工进度迟缓。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总承包单位积极地借助相应的技术手段,组建BIM信息中心,构建起项目的全部建筑信息模型。对于预制构件的尺寸和模型,实现较为标准化的处理,稳步落实精细化设计的目标,避免因设计存在误差影响施工全过程。运用BIM技术,可以合理地落实错漏碰缺检查,让更多的工作人员及时了解图纸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不同的专业实现有效协同,稳步地降低工程设计实践中出现问题的概率。

4.2埋件布置

在预埋件布置环节,如若对任意一处预制构件预埋件内嵌组形状或是相关设计参数进行调整,将以此为诱因引发连锁问题的出现,导致其他部分设计参数出现变更。为解决这一问题,部分企业选择运用BIM技术,基于埋件布置情况,设置全局参数以及关联参数。在设计人员更改某项设计参数时,BIM软件将所修改参数导入至配套数据库中,并在所构建三维建筑模型中显示预制构件的变化情况,将具体情况向设计人员进行反馈。如显示预制墙板连接件高度的变化情况、实时高度是否与相关施工规范、设计标准相冲突等等。例如,在BIM技术应用前提下,设计人员在选择梁板钢筋吊环吊钩形状时,根据软件所提供协调数据,合理布置预制柱组,并对钢板高度、柱连接高度等设计参数进行优化调整。同时,也可选择采取调用或是平移等处理方式,明确设定吊梁具体参数,为后续吊钩设置工作的开展提供明确参考。

4.3完善管理体系

 无论是什么施工项目,在施工现场都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这是不能够完全避免的,所以企业要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加强管理实际与管理需求间的联系,并有效制定项目管理计划、合理组织项目管理活动,形成一体化管理体系,实现综合化管理目标。将发生风险的概率降到最小。想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在设计阶段中深化安全与文明管理工作。这一工作的进行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需要考虑的因素是非常多的。EPC总承包与装配式建筑的结合不同于传统项目管理,新项目管理模式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为提高管理效率、优化管理措施,应实施强化总承包管理能力,以此实现项目利润最大化。对于管理主体来说,应适时创新管理思想、革新管理方法,为内部资源合理调配奠定基础,使EPC总承包与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日趋规范化。设置组织框架时,实施岗位责任制,并完善项目总承包管理体系,确保项目管理因素有机整合,经部门联动提高装配式建筑资源利用率,推动总承包项目管理活动有序进行。利益分配过程中,遵循资源共享原则,确保各阶段利益合理配置。与此同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使其与管理体系相配套,确保各部门良性协作,针对EPC项目实践阶段已有问题有效处理,尽可能减少项目风险,全面提高装配式建筑质量。

4.4实现全寿命周期管理

在EPC模式下,积极运用BIM技术,可以使多项工作合理的串联起来,如项目的设计、项目的施工和运营全寿命周期的信息共享等,由此确保项目承包单位和运营单位的信息传递效率稳步提升,促使各方沟通的成效更加明显。比如,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专业往往将施工进度反馈于设计专业,设计专业在获取了相关的信息之后,及时地做出合理化的调整,对其进行合理的整合,将整合之后的信息反馈于施工专业。再者,当项目交付运营之后,总承包单位可以积极地将BIM信息模型传递于运营单位,由此方便运营单位及时地分析施工和设计等多个方面的基本内容。BIM信息模型使得项目全寿命周期的信息实现较为合理的传递,在集成化管理模式之下,打破了原有的专业及阶段限制,促使建筑项目的产业资源进一步整合并优化,给项目建设全寿命管理提供了较为优良的契机。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业改革步伐未曾停歇,为深化建筑业改革,应结合时代发展需要,适时创新EPC总承包与装配式建筑的项目管理路径。通过加强协同配合、培养优秀人才、完善管理体系、建设融资平台、制定政策措施来推动装配式建筑业繁荣发展。这能为日后EPC总承包与装配式建筑实践奠定基础,还能从整体上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谭巡.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设计管理[J].价值工程,2019,38(16):35.

[2]庞业涛.装配式建筑推行EPC总承包管理模式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9(03):193.

[3]刘光忱,沈静,温振迪,等.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对策研究--基于EPC总承包模式视角[J].建设监理,2018(11):49.

[4]任乐民.装配式建筑建造与工程总承包管理融合机制的探讨[J].广东土木与建筑,2019,26(12):32.

[5]贾宏俊,张树懿.面向装配式建筑的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改进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8,32(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