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8
/ 2

探究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徐观美

德州市德城区城乡建设局 山东德州 253012

摘要:新时期,建筑行业不断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技术水平,本文主要围绕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技术,深入分析了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特征与技术应用对策,希望能够为后续施工人员的科学应用提供意见参考。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引言

当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并以此为基础背景逐渐加强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技术的研究。该项技术在整个建筑行业中能够发挥核心推动作用,能够充分迎合现代社会的发展理念与需求,从而为建筑行业未来的革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1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特征

1.1 施工工序简便

装配式的建筑大多应用质量更为轻便的钢结构搭建,这样便可有效降低建筑结构自身的重量。在开展工程建设之初,可使用完整的预制构件参与完成建筑结构的搭建,从而减小施工技术难度,保证各工序能够有效衔接。在进行工程的具体实施时,技术人员数量不足,也降低了工程实施水平的把控难度,同时装配式建筑所应用的产品均在施工前已经批量加工完成,进入应用环节后直接输送到施工现场即可,这也大幅简化了施工的工序,提升施工的效率。

1.2 工程质量安全等级高

当前建筑工程的实施理念也越发倾向于绿色环保。在此理念的指导下,应用装配式施工技术不但能够大幅降低工程的实施作业量,还可提升施工现场的整洁度,大幅提高安全等级,减少建筑施工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量,从而降低对施工现场造成的环境破坏。此外项目施工所应用的混凝土强度指标较高,因此可有效降低噪声和灰尘污染量,从而全面达到绿色施工的要求。

5f717c456918f_html_b41dc2597a1cc41d.jpg

1预制装配式结构施工工艺流程图

2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关键工序

2.1 提高剪力墙与预制构件连接稳固性

在实施工程建设时,为了优化建筑的抗震功能,全面提升施工的总体质量标准,施工人员需保证预制构件的连接效果达到预期水平。在实施建筑施工时,可使用螺栓来提升构件之间连接的紧密度和稳定性,从而使整体架构能够达到预期的质量水平。此外在完成预制构件的安装时,也需精确定位内墙中的螺栓孔位,同时做好与下层预制板的对应工作。在安装构件的过程中,需提前将水泥的浆液向螺栓孔进行灌输,再应用螺栓进行固定,从而提升剪力墙和构件之间的连接紧密度,形成更具整体性的建筑架构。此外,在实施预制构件施工时,还应在结构的中心位置增加连接螺栓的设置,这样能够在提升剪力墙稳固性的同,为施工的后续开展提供基础和前提。

2.2 预制叠合板安装工序

在整个建筑实施的工序中,叠合板安装环节所使用的技术更具有基础性与重要性。在具体实施安装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按照规范标准严格执行作业层与叠合板之间缝隙的调整,保证缝隙尺寸达到要求后在进一步调整叠合板的设置方向,尽量减少安装尺寸的误差。在进行预制吊板的安装时,需对叠合板实施一定的保护措施,在使用原料的质量方面加强监控,从而保证安装的质量达到预期要求。

此外还可应用模数化技术实施吊板的安装,从而进一步提高吊装达到更高的紧密度。在完成叠合板的安装时,应在底板的位置设置临时性的支架,从而提高其安装的稳定性效果。在全部完成吊装工序后,再将支架拆除。实施双层结构的安装时,需按照工程实施的具体需求安装双层的支架。结束上层叠合楼板结构的搭建后,再进行混凝土浇筑,此后采取养护手段加强对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维护。

2.3 强化预制窗体结构施工质量

在全部建筑结构的安装工程中,窗体结构的设计工作占有核心位置。实施窗体安装时,需应用螺栓提升窗体结构的稳定性效果,同时将窗体的方向调整到最优状态,保证螺栓和连接孔固定衔接,从而全面提升建筑的完成质量。

3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3.1 主体施工组织内容

在完成工程设计方面,设计单位需全面研究设计图纸的理念,深化细节研究,同时主动对图纸中存在的设计疏漏提出质疑,并与设计方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形成一致的思想理念。

在项目实施前的准备环节,需先对预制构件进行充分的准备,按照行业的标准进行存储,结合施工的具体进度进行配置和运输。施工人员可结合设计图纸所标注的具体构件配置的位置进行安装,尽量降低安装过程中产生的误差,从而提升吊装的安装效果。

3.2 处理现浇结构

工程的地下室部分应用的工艺技术为混凝土现浇,其中需保证一层现浇柱要高于二层的楼板的高度,而二层的预制柱应在柱套筒内,从而达到提升整体机构质量的目的。具体施工时,施工人员需按照规划图纸来对钢筋套版及对应孔位进行调整,完成准确的套版定位。具体定位时,可使用全站设备找准定位线的位置,并用焊接技术实施固定。在完成结构板的浇筑施工环节后,还需对板面周围的垃圾进行全面清除,从而提升施工面的清洁度。

3.3 处理预制构件

完成结构层施工后,便可开展预制构件的放线工序。该部分施工内容主要为预制柱四面轴线等。需提前先规定预制柱的规格和承受力等指标,保证钢筋与套管的施工能够按照计划进行。此后在柱内谈价金属垫,准确设置柱体的垂直角度。此外钢柱托体量较大,因此在实施吊装之前,应严格检验其安装的效果,从而避免发生脱落等现象。此外在实施预制梁与预制板部分的安装时,便需先对标高进行调整,当固定柱达到标准要求后再针对上梁实施包箍。

3.4 分段现浇施工与套筒灌浆

一般来讲,分段现浇工序应安排在吊装施工后完成。具体实施时,需先准确锁定U形钢筋卡的位置,保证钢筋卡位定位准确。此后在实施混凝土的浇筑工序前,需对键槽实施防水操作,从而保证施工的整洁性效果,最后叠浇层孔隙较小,可使用小型的振动棒完成施工,从而避免混凝土结构中出现孔洞,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在实施套筒灌浆工序时,需尽量完善施工条件,将用水量及砂浆流速等指标进行详细记录,保证砂浆注入达到顺畅性的效果。

3.5 预制构件成品保护

对预制构件的应用及存放等工作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整体质量。对此施工方应加强上述方面的管理。在运输与存放工作中,需在吊环位置放置垫木,以此降低吊装对构件造成破坏。此外还需保证施工区域尽量平整。完成楼梯的安装工序后,还可对踏步面加大防护的力度,以此避免棱角导致损伤。

在完成住宅建筑施工时,需按照标准的质量要求完成相应的工序。倾向于使用行业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完成预制构件的制作,从而提升其质量水平。在具体实施时,还需控制好混凝土的性能,从采购环节入手加强质量方面的管控,同时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优化培养,从而进一步提升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结束语:

综上,预制装配式技术不但能够在效率及工期方面表现出更为明显的优势特征,还可同时降低施工原料的消耗量,为企业节省更多的资金成本,对环境的污染也更小,实现建筑企业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双收。

参考文献:

[1]镇东.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关键技术及质控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9):244.

[2]孙俊鹏.装配式建筑施工全过程技术要点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24):171.

[3]张清明.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运用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16):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