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9
/ 2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陈婷婷

贵阳市第八幼儿园 贵州省贵阳市 550001

摘要:浅议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所在。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

一、问题提出

社会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有些农民工子女交给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农村出现了特有的群落——农村留守子女。随着离开父母的时间增加,留下来的孩子们也不可忽视地出现了许多问题,首要的是孩子教育问题。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易出现心理问题

儿童期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它会影响到一个人一生的成长。家庭和社会为儿童的成长提供必备的条件、应有的保护和照顾,良好的教育就会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留守儿童一般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代为监护管理,由于不在父母身边,缺乏与父母之间深层次的感情沟通,他们得不到父爱和母爱,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缺失的情感使他们的心灵容易受到创伤,往往只能无条件地、被动地承受现实。他们孤独、自卑、精神压抑、性格孤僻,不愿意与老师和同学沟通;他们内心痛苦,看上去淡漠、自闭。儿童时期的留守经历直接影响到他们成人后的心理发展水平。在调查中,有很多的孩子表示很想父母,而且在生活以及学习中也遇到了很多他们的祖辈们无法解决的问题,想与父母交流,当问及他们为什么没有与父母沟通时,他们多半表示父母很忙,少数表示由于父母长期不在家,“有点生疏,不想和他们讲什么了!”而绝大多数代理监护人直接表示“很少或从来不与孩子谈心”。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与父母交流的机会,代理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这些都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疾病。

(二)农村留守儿童易发生行为偏差

“留守儿童”其道德行为发展在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弱。大多数的临时监护人自己的法律意识都很淡薄,对于孩子的行为,只要不犯大错,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使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老师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有少数老师认为留守儿童多数都是一些问题少年,只要他们“完成9年义务教育就好了”其他就不重要了,多数都自暴自弃,认为“反正没人在乎我,我怎样都无所谓”,导致有些孩子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网吧和游戏厅等,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形成行为偏差。

(三)农村留守儿童易影响学习成绩

今天的教育问题就是明天的社会问题,不能忽视农村留守少年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单亲监护人以母亲为主,而母亲的文化程度普遍低于父亲,再加上繁重的劳动,很难对子女进行学习辅导。祖辈与其他亲戚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培养意识更加薄弱,对孩子的学习辅导与监督更加显得无力。祖辈监护人存在溺爱孩子的现象。导致了留守儿童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成绩和学习自觉性普遍较差。或是留守儿童的成绩呈现两极化的趋势,不是前几名就是最后几名。

(四)农村留守儿童易产生思想道德教育上的缺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同时父母也是对孩子教育时间最长久的老师。留守少年儿童正处于身体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是他们思想道德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与父母分离这使得他们却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没有父母生活中点滴的道德教育,孩子极易产生认识、价值取向上的偏离,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遇事只能自作主张,长此以往,一些孩子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有消息表明,近年刑事犯罪中,有近20%青少年为这类孩子!除了以上问题,留守儿童还存在譬如生活习惯较差,青春期知识缺乏,生活环境存在安全隐患等。

三、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几点对策建议

(一)外出打工的父母要加强与留守儿童的联系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亲人,孩子教育题的主要承担者。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中亲子教育是必不可少,也是其他教育无法取代的。因此在外要时常通过电话、写信等方式和孩子取得联系,利用各种方式来对孩子进行教育和感情交流。与孩子分离的时间也不要太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抽出时间跟孩子相聚。

(二)各级政府应加大投入,加快农村学校寄宿制工程建设速度

父母不在家,学校的作用就变得非常重要。在寄宿制学校中,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生活和安全责任实行全方位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直接关心和临时监护人无力辅导功课等问题。安排留守儿童少年住校,使他们生活有保障,安心学习,同时办学相对集中,也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

(三)是积极推行家长学校和家访制度

家长学校,定期对他们进行“育儿”知识的集中培训,学习教育管理孩子的方式方法,沟通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交流管教孩子的方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定期家访,特别是充分利用外出打工父母回家的时间及时与他们沟通,让学校和家庭能够全面掌握孩子的情况;家长热线,保持学校与家长、临时监护人的密切联系,在出现特殊情况时能够第一时间与家长和临时监护人沟通。

(四)充分发挥老师的作用,用爱点亮留守学生的心灵

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孤僻。所以给他们的关爱必不可少。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给他们送去慈母般的温暖。天凉了,嘱咐他们多穿几件衣服;天热了,关照他们注意避暑,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温暖。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发现,教师是他们的父母,学校是他们的家。

(五)组织各种集体活动,使留守儿童对班集体产生归宿感

除了家庭之外,班集体是留守儿童重要的生活学习场所。除睡觉时间之外,他们约有60%以上的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班集体里有和他们同龄的同伴,相似的年龄往往有相似的心理特征,孩子们可以在同伴之间找到更多的共同语言。所以,有一个温暖团结的班集体对于留守儿童非常重要。

(六)实施“代理家长制”

“代理家长”机制是目前国内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最有效的方案之一,具有操作性和推广意义。积极发动广大机关党员干部、村社干部、学校教师争当“代理家长”,与留守儿童建立“一对一”管护对子。多开展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家访,在生活上细心照顾、学习上悉心指导、心理上耐心引导,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七)营造适合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

工商、文化出版部门、广播、影视传媒等部门也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活动、加强对文化市场、娱乐市场的管理和监督,铲除“污染源”,让那些青少年不宜涉足的营业性场所远离青少年,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积极营造适合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

总体上说“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的综合调控,“留守儿童”的大量产生和存在是我国现行户籍制度,以及与此相关的就业、教育、保障等体制的产物。由于现行体制限制,数以千万计的年轻父母外出打工时,不得不做出与自己的孩子分离“留守儿童”现象不会是暂时的,它作为一个人们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将会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要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须从户籍制度以及其他相关体制的改革入手,消除留守儿童产生的外因,这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治本之策。

作者简介:陈婷婷(1990-12),女,汉族,籍贯:贵州省贵阳市,当前职务: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