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9
/ 2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分析

牛百宝

银川外国语实验学校  宁夏银川  750000

摘要:基于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探讨研究,首先要明确史料实证素养的概念与重要性,然后与其中内容相结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策略进行分析。得出教师需培养学生的史料甄别判断能力、为学生史料的解读与考证提供引导、帮助学生实现史料推理与论证以及注重小组合作模式的落实这四点对策,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同仁的思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教学;史料实证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随着新课程理念在我国教育领域的持续深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成为除书面成绩提升外学校与教师格外注重的问题,这是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强的重要基础,也是其能实现全面发展的关键保证,从而与未来社会发展更好的适应。我国现行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需在高中历史知识教学的过程中,采取多样、先进的方式,对学生展开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及史料实证等素养的培养,从而帮助其养成正向的品格与关键能力。由此可见,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策略展开深入研究已势在必行。

一、史料实证素养的概念与重要性

史料实证素养简单来讲,就是对所获得史料进行辨析的能力,在确保史料真实的基础上分析历史事实,最终达成真正还原历史的目的,这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来讲非常关键,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推进愈发深入的大背景下,核心素养培养能对课堂教学水平起到决定性的效果。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是非常必要的,从学会史料搜集与整理,到掌握合适、正确的辨析方法,使史料的作用在最大程度上被发挥。经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学会运用实证的方法,以辩证的角度看待历史问题,才能使其对历史的认识更加深刻[1]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史料甄别判断能力

在史料甄别与判断环节,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理清这段历史的时间、背景、主要人物与作者意图等。与此同时,由于史料的编写者是独立存在的人,所以其极易将主观情感及生活中获取的经验,融入到实际写作的过程中,如此一来,其所书写的史料就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历史本身的客观性必然会受到影响。基于此,在为学生对史料甄别与判断提供指导的时候,教师最好能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来设计教学内容,认真、客观的分析史料内容,并准确判断其真伪与价值[2]

例如,在学习“五四运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这段史料内容:“吴佩孚在五四运动结束后,向当时的国民政府总统徐世昌发电文,他说‘大好河山,任人宰割……势必全国骚乱。’”随后再提出相应的问题,“吴佩孚的行为属于以下哪个选项?”并为学生提供选项:A:吴佩孚深深赞同学生的正义行为;B:吴佩孚同情、赞同学生行为只是表面,实则是镇压;C:吴佩孚用‘五四运动’作为敲门砖,真实目的是向北洋政府夺权。这种情况下,由于学生知道北洋军阀的统治是黑暗的,所以大多数都会认为作为北洋军阀的吴佩孚也是反面人物。此时教师就应引导学生论从史出,以当时的时代背景为基点,和利益矛盾充分结合后再甄别史料内容,以保证判断的准确性。

(二)为学生史料的解读与考证提供引导

对于高中历史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而言,解读与考证史料内容的能力也十分重要,这是在史料中准确分析出所需信息的关键基础。史料解读相比较来讲内容较为多样,学生需做好有效史料信息的提取,与对史料信息的概括与理解,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提取史料信息时,要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准确性与全面性。换句话讲,教师需快速、高效的实现史料中关键信息的提取,并确保信息不会由于遗漏而出现不全的现象。在有效信息提取之后,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运用比较与归纳等方法概括史料,从而在寻找史料信息联系的过程中,加深对史料的理解与掌握[3]

例如,在学习“侵华日军的罪行”这部分时,为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知侵华日军的恶劣行为,教师可准备《徐悲鸿、张善孖、刘海粟的抗战募捐活动》中的两则材料,在课堂上为学生呈现。在对材料内容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提高对关键词提取的重视程度,在合理归结、整理的情况下,使学生能更加直观的了解日军的暴行。如此一来,不仅历史事件会在史料解读中跃然纸上,也会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冲击,从而在语言文字方面准确把握日军暴行,将这部分历史内容深刻记在脑海之中。

(三)帮助学生实现史料推理与论证

实际上,无论是历史研究活动还是教学活动,都要将史料的推理与论证作为开展基础,其是无法脱离而独立存在的。而若想将历史史料实证素养培养落实于高中历史教学中,则教师在传授学生史料甄别与判断、解读与考证知识和技巧之后,还应引导学生将史料内容作为载体,展开推理与论证,进而在保证史料真实性与可靠性的基础上,实现逻辑思维能力的真正提升。例如,教师可借助对一方思想的讲解,来引导学生展开对关键词或关键句的分析,在将二者思想进行对比的基础上,探究并得出最终的结论,这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有利的

[4]

(四)注重小组合作模式的落实

高中生相对而言已经掌握较多的历史常识与基本技能,所以其也正处于史料实证素养提升的关键阶段,教师需结合课堂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实现多方位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讲,在史料实证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布置史料分析的任务,并引导其主动搜集、整理史料,但毕竟个人的能力非常有限,高中历史知识的学习难度也比较高,所以受到阻碍也是难以避免的。此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划分小组,使其合作探究所学知识,在史料共同搜集、筛选与分析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合作能力、交流水平,以及史料的真实性、有效性与全面性。

以《发达的古代农业》学习为例,此部分内容难度适中,十分适合以小组的形式教学。此过程中教师可首先安排各组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整理所有能查找到的史料。其次,教师即可指导学生进行材料分析,将本堂课的学习任务逐一完成。最后,在课堂成果展示阶段中,各组学生准备的内容肯定是不同的,例如以找到的耕具图片为基础,介绍原始农业的耕作方法;或从网上查找关于河姆渡遗址的资料,将现代出土的生产工具与人工栽培稻遗物作为根据,进行当时农业发展状况分析等,进一步促进学生史料实证素养从根本上提升[5]

结束语:总而言之,对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来讲,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绝对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而教师若想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传授给学生搜集史料并准确判断的能力,使其能自主进行各项史料的互证与分析,就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进一步真正增强历史核心素养。尤其是在新时代、新形势的影响下,学校教书育人的模式、社会衡量人才的标准都已不同,如果能增强学生的历史素养,不仅能增强其学习的效率,也能为其日后学习、发展奠定更加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云.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途径探究[J]. 教育观察(下旬), 2019, 008(005):56.

[2]蔡金芝.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研究[J].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 2019(2):28-29.

[3]郑小丽. 探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J]. 新课程·中学.

[4]杨惠文.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培养探析[J]. 文理导航, 2018, 000(019):P.69-69.

[5]吴才灿. 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落实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J]. 新课程(下), 2017(7).